近日,信阳拆除市委市政府大院围墙后,市民争相游览参观,引起多方关注。

现场视频显示,傍晚的信阳市委、市政府大楼前,有不少市民在这里散步,还有一些市民在“遛娃”,三三两两地聊天,在大楼、花坛、水池旁拍照,一些小学生在玩滑板车,俨然一个公园。市民夜晚在信阳市市政府大楼前广场休憩玩耍(来源:《大河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省信阳市的亲民做法不禁令人称赞。这几年,全国基层群众投诉反映最多的就是到当地政府部门反映情况或者办个事一保安不让进,守大门的保安说:“给领导添堵、添乱的平头百姓到政府办事得经过领导同意才能进,上级领导随便进。”

保安的言论恰好反映了政府机关“门难进”的社会现实,暴露出某些地方政府部门不良的工作作风以及脱离群众的习气。某些地方政府不正确的群众观和政绩观,与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不符,过滤掉了政府的责任和群众的信任,甚至还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不要说老百姓了,就是我们记者到各个政府采访就很难:进了某政府,毕恭毕敬地出示介绍信、身份证、记者证、驾驶证、工作证,不行;主动要求填写会客登记表,不行;请求保安致电被访者确认,被拒……

最终苦等半个多小时,直到信访宣传部门工作人员下楼“带人”。然后是层层刷卡:进闸机刷卡、进门刷卡、乘电梯刷卡……

“真不知道这政府大门,有多少普通市民进得来?”我们不禁心生感慨。

信阳市主动拆除机关大院的围墙,就是重新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打通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康庄大道,是反对“四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

群众利益得到了保障,官员也不再躲躲藏藏,主动拆除围墙,这本身就是执政自信的表现。信阳市把围墙拆掉,任何人到机关办事都可以畅通无阻,证明了当地干部有信心面对群众来访,能够有效处理社会矛盾,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地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

主动拆除围墙,也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有效举措。围墙没了,群众可以随时随地登门办事,那些官僚主义、懈怠等种种不良作风和习气,顿时没有了空间。

到政府里去转转,去看看,甚至去上趟卫生间其实也没有啥。政府前面还有两个字叫人民。人民的政府就要敢于和人民接触。只要工作到位,只要大公无私,只要依法管理,拆掉了围墙也是拆不掉安全的;拆掉高耸的围墙,亲近百姓,赢得民心,为建设服务型政府而努力。

《撰稿:张子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