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天安门前毛主席的肖像会永远保留吗?”
如果遇到这个问题,你会怎样回答。1980年,邓小平就曾遇到了如此提问。
8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118号厅,来自意大利的女记者向他跑出这个问题。这无疑是极其刁钻的,但在停顿片刻以后,邓公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回答:
“永远要保留下去!”
简单的七个字说明了邓小平的态度,在这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女记者是谁?她又为何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邓小平
女记者想要采访邓小平
访谈开始前几天,中国大使馆接到了一通电话,是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打来的。电话里他表示:一位名叫法拉奇的女记者想要对邓小平进行采访,主要内容是改革开放的进程。
底下人向邓公汇报了这个消息,邓公欣然接受,现在是中国面向世界的重要时刻,这次的访谈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一个好机会。
可是没等邓小平说完,一旁的外交翻译员施燕华告诉他:要来采访的记者可不是一般人,邓公需要慎重考虑。
施燕华为何会这样说,她又为何主动提出采访邓小平呢?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名记者。
法拉奇来自意大利,与一般的记者不同,采访时他不会顾及颜面,时常让被采访者下不了台阶,为此她有一个别称“国际采访政治之母”。
法拉奇
在法拉奇的生涯中,采访的对象大多都是各国领导人、宗教代表者。即便是这样地位高的人,法拉奇都没有妥协。
她小的时候就关心国际政治,对于各国的敏感点更是了如指掌,每到采访之时,她也会专门挑选那些敏感问题进行盘问。
采访途中她巧舌如簧,使用尖酸、刁钻的话语,对他们步步紧逼,甚至见对方回答不上来后,还继续用犀利的言语对他们进行轰炸。
多年以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这样评价她:
当初同意接受法拉奇采访是我一生中做过最愚蠢的事情。
当然不仅如此,伊朗的领袖也遭受过这样的对待。伊朗因为不同的宗教习惯,因此要想见领袖霍梅尼时必须要蒙上面纱,刚开始法拉奇照样做了,可进到房间以后她直接将面纱脱去,开始采访。
改革开放时期的邓小平
法拉奇的如此行为使得各国领导人对她极为恐惧,因此之后凡是她来采访,许多人都是尽力躲避,而现在她又想在改革开放的这个关键点采访邓小平同志,其用意难以捉摸,也难怪翻译员会如此慌张。
其实那时想要采访邓小平的外国记者不在少数,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开始正式参与到世界各国的事务之中,要是那些记者能采访到邓小平,那无疑是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这样的事情怎能少得了“国际采访政治之母”呢,法拉奇向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提出了这一想法,并希望他能帮自己促成。
两人的私交不错,之后联系到了我国代表。
而我国代表第一时间得知这个消息,就建议邓公不要接受她的采访,可邓公没有退缩,他这样说:我倒是想看看这个人有多厉害。
采访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我方代表与意大利方确定时间,正式采访的时间定到80年8月21日。
法拉奇
时间确定下来,邓小平又交代了施燕华另一件事,他希望当天的采访是法拉奇的单独采访,其余的记者不要在内,我国的记者团也不要。
连中国记者都不允许在内,邓公为何要这样做?
原来他了解到,虽然法拉奇的采访非常刁钻,可过后的报道却非常公正。
法拉奇从来都是将采访内容如实报道出去,不会向别的记者一样掐头去尾、断章取义的报道。
邓小平很看重这一点,他也希望将这个机会当做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像别国的一次展示。
永久保留毛主席肖像
8月21日很快到来,在我方人员的招待下,法拉奇与邓小平同志来到118号厅,双方正式开始了采访。
刚开始,法拉奇还非常客气,她先像邓公问好,然后又祝他生日快乐。
邓小平与法拉奇
听到对方这样说,邓小平愣住了:“原来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一般都不太关注这些。”说完这些,二人相视一看,笑了起来。
没想到气氛如此轻松,在一旁陪同的施燕华放松了下来,她想着莫不是今天法拉奇有所收敛,不会向邓公提出那些尴尬的问题。
但很明显施燕华高兴早了,两人在简单交谈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取得的成果以后,法拉奇的言语开始犀利起来,她向邓公询问:
“西方有人说您是中国的赫鲁晓夫!您对此有何看法?”
赫鲁晓夫,邓小平并不喜欢他,更别提将二人相提并论了,施燕华的手攥紧了,她无比紧张地盯着邓小平,等待着他的回答。
无礼的询问,邓公并没有生气,他回答道:
“哦,在西方他们称我什么都可以,但是我对赫鲁晓夫是了解的,我个人同他打了十年交道,我是了解这个人的,把我比作赫鲁晓夫是愚蠢的。”
简短的几句话表明了邓公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大度。一旁紧张到出汗的施燕华,原本悬着的心也沉了下去。
访谈继续,法拉奇的提问也越来越犀利。这时一句让众人措不及防的话,从她的嘴里吐了出来:
“之前来中国,看到大街小巷几乎都有毛主席肖像,可这次好像少了很多,不过天安门的那副肖像一直在,那天安门前的毛主席肖像会永远保留吗?”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全都愣住了,他们知道法拉奇是一个极其直言不讳的人,可真正到了眼前还是被她吓到了。
那为什么女记者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呢?这个我们得从头讲起……
其实这个问题比起来也不算太难回答,那为何一旁的代表们都如此紧张呢。
原来这个问题,中央从未商讨过,也没有一个确实可行的策略,她的突然提问无疑是给小平同志挖坑。
一旁的人惊慌失措,恨不得上前捂住记者的嘴。几人大气不敢出,眼睛直勾勾地注视着邓公。如此提问,邓小平不同于其他人的反应,他没有慌张。
稍微停顿片刻,他开口答道:“永久会保留下去。”
是的,毛主席的肖像会永久在天安门保留,这是邓小平同志给出的回答。记者看到神情庄严的邓小平依然不会信,继续询问:“为什么呢?”
“过去毛主席画像挂得太多,到处都挂,大街小巷都挂,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这造成的影响也不好,因此我们才会拆除部分地方的毛主席画像。
但是天安门上的那副毛主席画像要永远保留下去,毛主席对中国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会永远把毛泽东主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毛主席的功劳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邓小平用铿锵有力的嗓音说出了这段话的,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同时他也给全国人民吃了一剂定心丸,其实这个问题,不只是外籍记者好奇,全国上下的人民群众也是一样。
毛主席是人民心中的指路灯,若是连供人们瞻仰的肖像撤下,那数万万老百姓一定会寒心。
天安门前的肖像
此次采访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但好在邓小平的从容应答化解了危机,可是女记者为何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呢,天安门前的肖像又经历了什么?
1949年对于新中国来说极不寻常,1月31日北平解放,2月12日元宵节。
北平人为了庆祝这个日子,在天安门上悬挂了五位领导人的画像,其中有毛泽东、朱德、林彪、聂荣臻、叶剑英,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五位领导人一齐挂上天安门。
五位领导人肖像
这天为了与北平群众一起庆祝,叶剑英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北平人民真正感受到了国泰民安的感觉。
7月7日,毛主席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与群众一起纪念七七事变12周年,这次的肖像只悬挂了毛主席和朱德的肖像,中间还有一颗硕大的五角星。
之后全国大解放,各地恢复了生机。毛主席的肖像被他们从天安门挂到了自家门前,从北京挂到了全国各地。
正如记者法拉奇所说,毛主席的肖像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甚至有些人将自己房门前的肖像全都挂满毛主席。
这样的行为很快引起了中央的注意,毛主席做出批示:
你们晚上都回去睡觉了,我还要在外面站岗,我工作一天也需要休息。
天安门前的两幅肖像
毛主席话语幽默,但也说明了他的态度,大张旗鼓地悬挂他不提倡,因此不久之后大街小巷的肖像全都撤掉。
街上大大小小的肖像撤掉了,天安门的依然没有撤掉,老百姓以及中央绝大对多数人都想要坚决保留。
这是人民群众的意愿,他也不好过多限制,天安门的肖像被保留了下来。
不过虽然保留下来,可主席有一个要求:既要悬挂的话就只能挂生活照。
因此在建国初期天安门上的肖像几乎全是早些年摄影师为他拍摄的照片,如49年悬挂的照片就是毛主席在延安拍摄的。
那时虽然毛主席同意了悬挂肖像,但人们还没有永久悬挂肖像的想法,每次都是在特大活动时才会挂上肖像,挂一周左右的时间。
毛主席在延安
不仅是时间没有确定,毛主席肖像的版本也没有确定,在68年之前悬挂的肖像就曾经换过八个版本,不过肖像一直更换,中央及各单位对肖像的重视程度,可没有任何变化。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中央在天安门举办了开国大典庆祝这一重要节日。而老百姓也从各地纷纷赶来参加。据记载当天至少有30万群众聚集到天安门前,因此这次天安门前毛主席的肖像一定要更加的庄严。
中央在距离开国大典开始前一个月,将此任务交给中央美院的美术老师周令钊,他与妻子都是美院的教师,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接到任务,周令钊自豪又惶恐,这可是开国大典,若他没能完成任务这可怎么办。不过这样的情绪没有停留,周令钊与妻子赶忙投入了工作。
在破晓时他们背上画笔,带着巨型画布来到天安门前,黄昏时期他们相伴回家,那段时期夫妻二人从来都是早出晚归,终于在10月1日之前将画作赶了出来。
据记载那副画作高6米、宽4.6米,重15吨,也是之后天安门前的肖像一直使用的尺寸。
开国大典
结语
在这之后,天安门前的肖像一直在更换,因为主席不愿意专门拍摄,因此每次选的照片都或多或少有些不合适,有时候太过生活,有时候不够严肃。不过在1968年以后,肖像版本彻底确定了下来。
1967年悬挂出来的毛主席画像,老百姓们都觉得画像有些随意,不符合毛主席庄严的形象,于是党中央召开大会,专门进行了讨论。
这次会议过后,中央将画师的任务交给王国栋,并且决定此后毛主席的肖像一直悬挂,永不摘取。
而正是这一决定,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毛主席肖像,之后的肖像每到国庆节都换一幅新的,但画的版本却从未在在有过更换。
这是毛主席肖像自建国以来的更迭,起初是因为人民对主席的爱戴悬挂,但之后这件事情意义重大,逐渐走上了正轨。
这是我们的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可是外国人却对此不理解,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正是如此,因此在这次得来不易的采访上,她才会像邓小平这样提问。
邓小平的回答字字中肯、坦率,虽然直到最后,她依然无法理解我国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情,但眼前这个老人的态度让她知道,毛主席在他的心中,在全中国人的心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这次的采访法拉奇十分的满意,多年以后她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我所采访的世界领导人中,沒有一个人能像邓这样坦率、深入地谈论历史问题。”他认为,对邓小平的采访,是她事业中最成功的一次。
确实如此,这次采访法拉奇抛出的问题,邓公全都认真回答、态度中肯,没有任何敷衍的意思。
采访在两个小时以后结束了,邓公笑呵呵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询问:
“怎么样,我这次的考试及格了吧!”
幽默的话语逗乐了法拉奇,她连忙说道:“精彩极了。”
是的,精彩,这是法拉奇采访结束以后第一感受,其实来之前她有过很多的顾虑,她虽采访过很多的领导人,可这次依然紧张,她担心邓小平会不配合自己,还担心语言差异可能会妨碍采访的进度,但现在来看这些问题根本不用担心。
据记载,回国法拉奇第一时间将采访稿发出,并向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大致意思是:
采访您是我的宿愿。我曾经担心语言障碍会妨碍这一愿望的实现,现在看来,这一担心是多余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