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疫情冲击下,名创优品走到线上,但曾在线下以“兴趣消费”服务年轻消费群体,到线上却玩不转“兴趣电商”。在线观看人数往往仅数十人,单场GMV仅数千元,销售成绩甚至不如深夜杂货店清仓直播。

2. 面对线上大型“杂货铺”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名创优品的定位略显尴尬。曾经主打的日系标签对线上年轻消费群体的吸引力减弱,低价、“平替”特质也在被稀释。频繁的IP联名营销手法打造了短暂的爆品,却难打造长期的品牌声量。

3. 投放步伐小、直播未在内容输出上将线下场景感等优势迁移上来,在国内已获验证且贡献过半营收的线下加盟模式,一定程度上也成为线上直营渠道铺展的阻碍。名创优品“向上”之路挑战重重。

近日,名创优品登陆港股,成为双重主要上市企业,但登陆港股首日即破发,截至22日收盘,名创优品股价略有回温,较发行价13.8港元上涨1.6%。

集合了日用百货、美妆零食等品类的名创优品,自诞生起就主打“性价比”,定位升级版的“10元店”,此后又以联名IP等营销方式,举起“兴趣消费”大旗,成为线下零售黑马。不少年轻人曾在名创优品购买其他品牌产品的“平替”,但如今,在线上电商渠道,更多年轻人找到了名创优品的替代品。

在疫情打击与催化下,名创优品如今已拥有自己的小程序、天猫店等自营店铺,还布局了小红书、B站等新平台种草,更曾发力直播带货,但收效甚微。如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名创优品在抖音坚持日播,在线观看人数往往为数十至一百余人,直播销售额仅数千元。这样的销售成绩甚至不如深夜杂货店清仓直播。凤凰网电商研究院曾报道,在直播电商平台,有账号深夜声称“清仓”直播甩卖,售卖日用品、小家电等,账号粉丝数十余万,每场直播能吸引数千人观看,单日直播GMV在十余万元,月GMV超400万。

为何线下一度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名创优品,在线上却迟迟没能突围?早在2020年,创始人叶国富就曾提出“兴趣消费”观点,在线下“把脉”年轻人的消费兴趣,但如今,却摸不准线上消费群体的兴趣脉搏?

线下“网红”线上“水土不服”

主力店播50万粉丝,月GMV 12万

在名创优品之前,叶国富曾创办线下饰品零售品牌哎呀呀(Aiyaya),通过加盟模式以及邀约明星代言等的创新营销手法,哎呀呀开遍国内大街小巷,成为当时的“网红”店。2013年名创优品第一家门店开张,日系、百货、10元是其打出的标签。

伴随哎呀呀、名创优品全国门店的铺展,线上电商潮也越来越热。但叶国富想做的是优衣库、NIKE等零售品牌,专注线下,从国内开到海外,对于线上,叶国富并不看好。2015年时,叶国富曾判断称线上流量竞争太激烈,红利已经结束。2016年的一场演讲中,叶国富指出,线下商品溢价太高,让消费者不得不转战线上消费,但若实体店能提供物美价廉的选择、同时又有优质的环境,便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随着流量越来越贵,低毛利的产品在线上经营并不吃香。

不过,在电商潮中,叶国富并非未曾想过分羹。2016年,在线上线下没有那么大溢价差异的奢侈品领域,叶国富推出了线上跨境电商品牌“必奢”,据介绍其为此项目投入数千万元,打法依然是与名创优品相似的“降低毛利”,但该项目最终未激起多少浪花,目前其认证为广东葆鸣贸易有限公司(必奢所属公司大股东)的官方公众号已于2018年停更。已验证的加盟拓店模式、优异的线下成绩与不成功的线上试水相对照下,让叶国富坚持线下的选择看上去更正确了。

到2019年,直播电商火爆,名创优品曾上架薇娅直播间,据后续报道,直播卖出十万支眉笔、超8万件香体喷雾,眼线笔也卖出2万多支。但尝鲜归尝鲜,彼时,电商平台营收在名创优品整体营收中占比不到1%。叶国富再次在采访中表示“名创优品仍会将线下零售作为核心业务去发展”,并提出在一百个国家开一万家店,超一千亿销售额的五年目标。

到今年,名创优品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在全球已开超5000家门店,中国的门店已开到3197家。但在门店数增长的同时,单店收入却出现连续负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19到2021财年,名创优品单店收入从270万元下降到190万元,减少近30%。主阵地营收失利,影响名创优品在2018财年实现营收170亿元后,在2019财年~2021财年营收再未超过100亿元。

在赴港上市的招股书中,名创优品提到疫情对线下的打击,是造成线下营收表现乏力的主要原因。线上渠道的重要性凸显,到去年,叶国富在业绩电话会上转而表示,“坚定推进全渠道战略,从私域流量运营、DTC能力建设、打造线上特色产品和改进智能算法等方面发力,提升用户复购与黏性。”

而2019年-2020年间,名创优品全渠道的布局包括在天猫、京东开店、入驻拼多多,推出小程序。同时在视频种草、直播带货方面,名创优品也想努力抓住机遇,相继在B站、小红书、抖音、淘宝直播等平台布局,更曾在唯品会、在百度、在腾讯看点直播平台直播。

名创优品已然走到线上。从投放来看,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近30天,名创优品在小红书平台投放商业笔记数为46篇,预估投放金额超60万元,从笔记关键词来看,玩具、美妆占比更多,投放最多的是粉丝量级在数万人左右的达人。

在抖音平台,名创优品视频投放的多数播主并非头部达人,粉丝量多在十余万。更多的直播营收来自店播,但以抖音平台拥有企业认证的官方账号中,51万粉、43.5万粉丝的名创优品旗舰店账号与名创优品账号,直播间往往只有数十人在线观看,多数直播带货单场销售额在数千元,近30日总直播销售额分别为12.8万元、42万元。在直播方面,名创优品曾试图打造自己的“李佳琦”,对员工特别是“美妆导购”进行培训筛选,但到目前为止,并未看到足够带动名创优品直播渠道成绩爆发的主播或直播间。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抖音名创优品旗舰店近3个月预估销售额为156万元,其中品牌自播贡献了155.86万元,仅投放3个分销达人,销售额为2076元。

今年3月,名创优品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电子商务收入1.7亿元。其中,O2O业务(主要为小程序)收入约1.13亿元,其余电商业务渠道收入不足6000万元。而小程序营收归功于线下门店牵引、沉淀的私域流量,直播、直营店等贡献的收入依然不甚可观。

2020年,叶国富就曾提出“兴趣消费”观点,但为何曾经的线下“黑马”到线上却玩不转兴趣电商,难成“网红”?

联名IP影响力难转化成品牌特色

杂货铺中找杂货铺让消费兴趣丧失

本质上,名创优品是一家“杂货铺”,品类涵盖日用品、美妆品、玩具、零食等,曾经在线下走红,一定程度上借助了门店提供给消费者的场景感。如同其效仿的优衣库与无印良品,这样的场景感来自于商品SKU的丰富度、商品外观及陈列、店内装饰、背景音乐等等。而从当前名创优品的直播间中,常规的直播间视觉,产品卖点、价格等内容的单一输出,在线观看数据常常只有数十人。纵观行业走红出圈的电商直播间,总能看到一些新奇创意,蹦迪女团带货、广场舞带货、宫廷风沉浸式带货等,有的吸引到用户换来了转化,有的则强调了品牌风格、打下用户心智。但名创优品的直播间却并未延续线下场景感这一长板。

此外,“杂货铺”集合了多品类商品,对于消费者而言,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则是大型“杂货铺”,当用户想购买水杯只会在淘宝、拼多多中搜索“水杯”,很难先搜索名创优品,而后再搜索水杯,多了“在杂货铺里找杂货铺”的环节,无形中复杂化了用户操作,让用户消费兴趣丧失。

某种程度上,直播电商的货找人模式可以打破这种复杂化,但同时要求产品有足够的产品力或品牌影响力,同时也要求直播间内容输出有足够吸引力。而名创优品在所售产品品类中没有足够的品牌影响力以及突出的、有自身差异化优势的爆品或品类,很难让人在“买水杯”时想到名创优品,进而搜索“名创优品水杯”。而其此前竭力打造的“日系”品牌标签,如今在年轻受众中也失去了新鲜感,同时因竞品增多及同质化问题,不再有足够吸引力。

近几年,从玩具盲盒到化妆品、日用品,名创优品不断试图通过联名进行营销推广,如与草莓熊、玉桂狗等经典IP联动,这些联名产品在消费市场上赢得不小声量,在小红书平台搜索“名创优品联名”,可以搜到超2万篇笔记,还有不少用户称一些联名产品甚至卖爆断货。但联名产品备受推崇往往更多是凭借IP的影响力,缺乏自有设计特色,仅靠联名能打造暂时的爆品,却难打造长期的品牌声量。

近几年,联名“泛滥”,同样的IP频繁出现也让消费者不再感到新鲜,在线上海量的商品中,对于相似的IP联名商品,消费者更易出现审美疲惫。同样在线上被“稀释”的还有助力名创优品产品中“平价与高颜值”的特点,近几年兴起的直播电商渠道给予了白牌商品获取用户的机会,这类商品更能压低毛利,压缩低价的品牌商品的生存空间。如常在深夜以清仓为名带货的“杂货铺”直播间,不少产品均为白牌、贴牌商品。而在更注重产品视觉效果的线上渠道,外观可爱的产品多不胜数,没有强有力的品牌认知亦难突围。

在国内已获验证且贡献过半营收的线下加盟模式,一定程度上也成为线上直营渠道铺展的阻碍。名创优品赴港上市的招股书提及,线上销售总收入的90%以上来自第三方电商平台自营店的收入。名创优品官网店铺投资政策中提及,单一市级店铺投资特许商标使用金为2.98万元/年,货品保证金35万,加盟商想要开店,不计店铺足金等成本首先需向名创优品官方支付近40万的费用,收益为每天营业额的38%左右。而当线上品牌自营渠道走红,分食线下门店蛋糕,已缴纳数十万元加盟费用的加盟商作何感想?

反过来,线下门店的广泛铺设给消费者提供了极大便利,减少了线上消费的必要,特别在直播电商渠道,其优势是输出内容影响消费者决策,但日用品本身没有认知门槛,线上用户对日用品一类的消费决策更多取决于性价比,需要用户付出时间成本观看与等待物流,恐怕也难以吸引消费。对线下与线上、品牌自营收入与加盟商贡献收入的平衡,也牵绊着线上电商业务的步伐。

还有一点难以解决的是,名创优品的P2P过往与抄袭质疑等负面舆情屡次被重提,互联网的“负面记忆”也在影响名创优品的营销步伐与品牌形象。

五年目标的时间越来越近,门店数目标还有一半没达成,连续营收负增长带来销售额压力,而不可控的疫情依然影响着线下销售情况,名创优品在提交的赴港上市招股书中曾预估,门店营收仍可能进一步下降。

名创优品打破线上线下兴趣壁垒的路还有很长,倾斜度需要更多,开发线上线下差异化货盘,找到联名商品外的爆品品类,用足够的产品力带动品牌影响力提升,或许才能让名创优品在线上也收获消费者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