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酚类对水质的污染状况,认识不同水域特色的治理体系,7月28日,生命科学学院对甲酚污染修复社会实践调研队志愿者在家乡社区举办“探寻水足迹,惠泽生态万物”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减少污染优先,治理污染为本。水体被酚类污染物污染后,部分酚类污染物可以变成溶解物,长期残留在水环境中,引起水体酸碱度、营养物质成分及含量等发生变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阻碍或抑制水体的正常生态功能,且被酚类化合物污染的废水如果用来浇灌农田,会造成农作物死亡。为找到解决酚类污染的措施,志愿者来到当地河流及地下水、河道等储水区域进行调查研究。志愿者提前了解了相关水域的水区分布以及水源来向,并且查询了当地的水环境污染状况以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了解相关情况后,志愿者实地走访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园区、自然保护区及山区的水环境,在当地负责人和本地人的带领下,实地勘察来了解水质污染情况,当地负责人和群众也非常热心地向志愿者介绍了水体保护方面的建设成果以及仍存在的不足之处,志愿者认真听讲并且进行了记录。实地走访结束后,志愿者对不同水域不同流向的水样进行收集,密封低温保存,带回学校进行对甲酚污染物检测,并进行数据分析。志愿者表示水环境中酚类污染物的污染,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对水体中生物的生长造成影响,要想彻底解决问题,不仅要做好治理工作,更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 不仅了解了酚类污染物对水质产生的影响,更找到了合理的解决思路,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好的方案。

(李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