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一节知道宝玉已经是逐渐成熟的男子,用现代话说就是 12~15岁的青春期。青春期有什么表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已发育成熟,内心上觉得自己很强大,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常常遭受各种挫败感。在身体与心理矛盾的自我纠结成长中开始有了更多样的情绪体验。对于女孩来说,会变得内向并体验到自我怀疑,愧疚或者抑郁等情绪;男孩则更多的体验到暴躁和愤怒。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处于烦恼的状态中。

除了以上两点,孩子的角色和身份也会发生改变,明显的表现是他/她们开始寻求同龄人的支持,还非常好面子,自尊心很强,重视同伴的关系,也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可能会做一些并非出于自己意愿但同伴认同的事。比如抽烟,喝酒这些让父母反感的事情,但从孩子角度上说,是成熟的表现,能独立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在宝玉身上我们能否发现宝玉的这些青春期的特征呢?是可以的!比如说去薛姨妈吃饭时想多喝几杯酒,喝酒一般是大人的行为,宝玉有这样的意识也是自身向成人过渡的一种体现;非常关心和他同龄的丫鬟,甚至与她们打成一片,还给晴雯留豆皮包子;听说李嬷嬷吃了给晴雯留的包子,还喝了自己的茶,突然大发雷霆,摔杯子之类的,说要把李嬷嬷撵出去,这种顾前不顾后的行为,都表现了青春期的情绪不稳定性,以及对同伴关系的重视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青春期的孩子?

信任是放在第一位的。除了信任就是要保持亲密有间的亲子关系,父母不要再把孩子看成依赖自己的那个孩子,而是要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要平等对他/她们,支持他/她们渴求独立的尝试;尝试失败了要给予鼓舞和安慰,而不是奚落;当他/她们尝试成功时,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健康的社交圈也很重要,不要认为孩子大了,不用陪伴了,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出去参加团队生活,可以避免孩子将自己封闭,避免孩子沉溺于电子世界。

孩子们也需要自己的社交,朋友或者信任的长辈,有不顺或者不解的时候,不想对父母倾诉,可以向他/她们倾诉也有助于他/她们的心理健康。

李嬷嬷是怎么对青春期的宝玉的,她做得对么?

李嬷嬷的身份就像宝玉的半个妈妈,照顾着宝玉的日常生活起居,看到宝玉做得不对的时候马上就指出来,理论上她是没错的,但却遭受到宝玉的反感,甚至宝玉连以前的情面都不顾,说要将李嬷嬷撵出去。

首先,还是拿宝玉在薛姨妈处喝酒这件事来说,她怕宝玉喝酒伤身劝他少喝酒是好事,但她的方式是怎样的?是用吓唬,宝玉怕她的父亲贾政,李嬷嬷就拿贾政吓唬他。这就采取了高压政策,而强行阻止喝酒的行为,也毫不顾及宝玉的面子和心理。

其次,从尊重角度上来说,李嬷嬷一点也不尊重宝玉,到宝玉房里随意吃喝,没经过孩子的同意就是不尊重,青春期的孩子对这一点也尤其的敏感。就像我们做父母的去孩子房间偷看日记,没问过孩子就把孩子的东西乱支配送人等行为,都源于你还没有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人格。把角色互换一下,就可以知道这种行为让人有多生气了。

孩子青春期是人格角色的一种转换,也是做父母的态度的一种转换,不能用一种的方法从始至终地解决所有亲子之间的问题,不断地转换不断地思考才能达到一种平衡。

李嬷嬷没有考虑到宝玉是个会变化的个体,她拿吓唬小孩的那一套方式只会越来越不奏效;其次李嬷嬷没有摆清的自己的位置,即便陪伴宝玉10多年这种深厚的情感,但毕竟还是仆人,仆人越界,等于越了等级,也会遭主子反感;再次李嬷嬷没意识到,到了一定年龄,要退出幕后的这种现实,就像有些父母,孩子都30,40岁了,还对孩子指手画脚,耳提面命,来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孩子不听他们的,则会丧失了自己的价值感。就像蒋勋说的:人要是能安分地做自己,不要处处显摆,也就不会有过气的悲伤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