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芈月在剧中的人生命运旅程,《芈月传》的叙事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章十六节,这四章分别是楚国时期(1—15)、秦国时期(16—55)、燕国时期(56—67)、返秦时期(68—81)。无论在整剧四章之间,还是在每章之内的各节之间,基本都遵循了起承转合的传统叙事规程。芈月或者说宣太后的故事,发生在战国中后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个儒墨道法百家争鸣的时代,后起的秦国坚定奉行商鞅制定的法家国策,最终攻灭山东六国,建立了政治大一统的第一个封建帝国秦朝。在历史人物宣太后以及由此而来的艺术形象芈月身上,不可能没有当时历史思想文化的印记。

“在战国秦汉之际,以黄老之学著名的道法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取得了统治地位,韩非正是这个过程中的大人物。无论从思想的逻辑过程和社会的发展过程,由兵家到道家到道法家,是一根很有意思的思想线索。”

笔者认为,芈月形象的性格发展和命运转折,细致展示了她如何终于成为了一个由道入法、理性至上的“道法家”。概言,前三章分别体现了芈月道家文化性格的三个侧面,最后一章则集中展现了芈月的法家文化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知雄守雌,常德不离。芈月在楚国时期的故事,可以分为灾祸求生(殉葬事件)、荒山守陵(蛇咬事件)、回宫受教(夜明珠事件)、为媵逃楚(秦楚联姻)四小节。在这一阶段,她最大的对手并能随时消灭其生命的是楚威后,而她自己基本没有正面对抗的能力。她也不能选择正面对抗,因为那只会加速灭顶之灾的到来。

芈月所能做的,只能是以天生本能的童真善良、乖巧聪明乃至弱小可怜,感染激发周围人的或多或少出于不同动机的善念良知,使他们客观上成为自己的救命恩人或者帮助者,即便其中的帮助者如芈姝在之后的岁月又变化为死敌。求生逃命,是芈月楚国篇章的命运主题。敌人是强大的,自己是弱小的。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二十八章)面对恶魔般的对手,芈月本能地一贯用自己的童心善良、朴素友爱激活了周围各色人等的慈悲心,像一条清澈的山间溪流,吸纳他们站到了自己身旁,从而数度为自己争得了求生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芈月的秦国故事可划分为以下四节:对付魏琰姐妹同心、玳瑁被杀姐妹失和、杀人蜂案姐妹决裂、惠王离世芈月为质。在这一篇章,芈月最亲爱的王后姐姐芈姝变成了最危险的敌人,而随着自己最重要的理解者和帮助者秦惠文王的辞世,芈月母子被迫赶赴燕国充当人质。太子位是本章的核心叙事悬念和情节驱动力。

本章中芈月对待姐妹之情的处世哲学,可以归纳为柔弱如水,厚德载物,忍辱负重,不争是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八章)如果说在楚时期芈月的举措皆出于纯天然,那么在秦时期芈月的应对,则不能不说有了一定的政治谋略。她对芈姝的一再忍让包容,既是出于对姐妹亲情的珍惜和留恋,也可能是出于对儿子生命前景的担忧,还可能是因为没有正面争夺的胜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老子》七十八章)她含辱忍垢,挣得了别人不能享有的宠信,却一直不肯对秦惠文王说实话,这按常理是难以解释的。除了善良之外,只能说此时的芈月已经很不容易信人,有更多心机、更多考量了。

3.曲全抱一。芈月母子在燕国为质前后的故事可以分为四节:魏冉翟骊路途增援、受芈茵刁难侮辱苦撑苦熬、逃燕与芈茵之死、翟骊解救芈月母子并协助赢稷登基。图存复国是本章的核心叙事悬念和情节驱动力。也是在这段戏中,芈月可以说完全成熟了,很多细节表明她具备了足够的政治智慧,在情理交战中虽说百转千回但毕竟理性最终占据上风,这也预示了契机到来时她将予以政治大反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芈月黄裳元吉的性格和品格,在中蛊时赢得了义渠王翟骊以命换命。在情人竭力相助下,儿子登上了王位,芈月自己收获了爱情。凡此艺术细节,都表明此时的芈月处于由道家文化性格向法家文化性格的转折过程之中。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二十二章)

在这段戏中,芈月的敌人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两个姐姐芈茵和芈姝,芈月的拯救者是两个情人黄歇和翟骊。女人在利益和宿怨面前,血缘亲情彻底崩溃;男人在爱情面前,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从芈月的角度说,爱情胜过了亲情,男人强过了女人。但成也爱情败也爱情,后段戏中情人变成了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法术。太后关于先秦道家与法家之间的源流关系,郭沫若、冯友兰都有过相关论述。“老子毫无疑问是韩非思想的源泉,但也并不是唯一的源泉……对于老子思想虽然也逆击了它,而主要的还是顺受的成分为多。”“韩非是法家最后的也是最大的理论家。在他之前,法家已有三派……‘势’,指权力,权威;‘法’,指法律,法制;‘术’,指办事、用人的方法和艺术,也就是政治手腕。韩非认为,这三者都是不可缺少的。”

韩非的历史活动时限主要在秦王嬴政之时,但其理论思考的主要历史及现实来源,便是自秦孝公以后包括宣太后时期在内的秦国法家治国实践。艺术是历史和现实的反映,从《芈月传》返秦后的最末篇章中,我们可以见到宣太后(芈月)法家治国的端倪。成为太后的芈月,其文化性格已经完成转型,从道家人物变成了法家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本实证有三:(1)法家治国本是秦国既定国策,无论于国于己,芈月不能也不愿改变这个方向(法)。公元前305年,判乱七公子在咸阳伏法。不顾重臣樗里子的辞职相胁,芈月坚持杀掉了参与叛乱的诸公子,颇有当年公孙鞅的行事风神。平叛后芈月于朝堂重申以法立国,无论平民还是贵族,违法者一律以法处置,并继续推行商君之法,奖励耕战。当情人兼现任配偶义渠君翟骊及其部属不再听从秦法号令,芈月不惜挥刀断情,结束翟骊及义渠国的生命。

(2)芈月身为太后,是事实上的国王。她麻雀变凤凰,地位改变,拥有了秦国的最高权力,有法定权威推行内外方略(势)。执法要以势力为基础、为保障,如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定太后尊号、镇压叛乱、驱逐甘茂、进攻诸国等,均展示了芈月作为政治家杀伐决断的雷厉风行。因为有权位在身,芈月才有条件坚持提拔魏冉、芈戎、白起、庸芮等一班忠于自己的外戚以及文臣武将。芈月我行我素,不顾朝堂上下风议,坚持要生下自己和义渠君的“私生子”并冠以嬴姓,并对儿子嬴稷说谁反对就割了他们的舌头。如此张扬任性,与以前那个柔弱求生的小姑娘大不相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坎坷经历、思想定型以及地位境遇的变化,带来处事态度和工作方式的必然改变。在敌强我弱、险象环生的处境中,芈月或本能或自觉地采用黄老之术,龙蛇蛰身以求图存。身为执政太后,芈月面对的是各色臣下及外国使节,她所选择的也只能是帝王之术(术)。赏罚两种手段,在韩非那里被称为“二柄”。

这两手,身为太后的芈月已经运用的越发娴熟了。上一手,她风雪夜访樗里子,信任庸芮,求得重臣拥戴;重用魏冉、芈戎等外戚,以作强有力外援;笼络、利用情人义渠君翟骊,在草原阳光下举办盛大戎族婚仪。下一手,她果决驱逐甘茂,严厉打击并杀掉嬴华等反对派,惩办老对手芈姝及魏琰、魏颐。诈术欺楚,骗扣与之有血缘、有嫌隙的哥哥楚怀王芈槐,报一箭之仇。虽然对故国、对屈原有些怀恋,虽然对初恋情人黄歇有些愧疚,但这不能再阻止芈月伺机攻击侵吞自己的母国楚国。这表明芈月已经完全站在了秦国立场,以实力为后盾,以理性为主导,以利益为方向,情感和道义的作用很少、很稀薄了。太后终于由道家练成了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