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才华横溢之人,身上大都个性十足。这些文人墨客,若不懂得收敛自己的性格,往往结局都很悲催。东汉时期曹操的儿子曹植,饱读诗书,才高八斗。年轻时,跟着老父亲曹操南征北战,阅历和眼界在众多的兄弟中,那都是佼佼者。

不过遗憾的是,这位才子,最后因为性格太过于张扬而被曹操冷落,与王位也擦肩而过。旷世绝唱《广陵散》的弹奏者嵇康,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但是这家伙恃才而傲,经常写文章骂人,最后得罪了司马昭,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当然了在古代众多的才子之中,也有明白人,那就是陶渊明。前半生一心想着在官场大干一番,岂料官场腐败黑暗。最后看透了世俗,后半生退隐田园,潜心写诗作赋,而名传千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错失父亲宠爱,与权力失之交臂

曹家三公子曹植,满腹经纶,身边也汇聚了一群有才华的人,这里面就有大名鼎鼎的杨修,还有青年才俊丁仪、丁廙等人。而曹植的才华,让曹操非常的喜欢。所以南征北战,都把曹植带在身边。如果不出意外,那么曹植一定会是曹操的接班人。

但是很遗憾,有才华的人身上多少都会有点毛病。公元217年,曹操南下打仗,曹植留守邺城。老子不在,儿子就开始无法无天了。曹植不知道犯了哪门子神经,喝了点酒,就开始作怪了。

强行让看守皇城的公车令打开皇城的大门,然后在皇城的中央大道上策马扬鞭,肆意狂奔。了解曹操的人,应该都知道,曹操是个非常在意礼法的人。而曹植的作怪,正好戳中了曹操的忌讳点上。

曹操回城后,二话不说把看守司马门的公车令给砍了。杀了公车令曹操感觉还是不解气,顺便找了个理由把曹植身边的重要好友杨修也给灭了。

杨修既是曹植的好友,同时也是曹植身边最得力的智囊团成员之一。曹操把杨修杀了,在无形中就削弱了曹植的势力,这对曹植来说是个暴击。

曹植再怎么不争气,毕竟也是自己最看重的儿子。恰巧关羽围了曹仁,曹操也想趁机给曹植一个翻身的机会,就派曹植去襄樊支援,解救曹仁。令人想不到的是,在这重要的关头,曹植喝得鼎鼎大醉,根本无法领兵打仗。

曹植这个操作,气得曹操差点吐血。也就是这两次作死的行为,让曹操对这个儿子彻底死心。而这两个桥段出自叶楚桥的《我是人间自在客》一书,曹植如果不作怪,也许曹家江山也就没曹丕啥事了。

曹丕上任之后,一心想弄死曹植。曹植为了活命,绞尽脑汁做了一首大家都知道的诗。“土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看了这首诗之后,也是大有感慨,一时心软便收了手。这个曹植虽然小命保住了,但是身边的谋士却被曹丕一一斩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作死才子嵇康

《我是人间自在客》一书中,对嵇康有详细的描写。嵇康不仅才华横溢,同时也是一位绝世的美男子。最后被曹家公主看上,成为曹家的驸马爷。

当曹家的女婿,在仕途上肯定也是顺风顺水的。但是这货有个毛病,不爱做官,感觉官场的束缚太多,没有在乡下过得逍遥自在。

如果嵇康能在乡下安守本分,那日后的生活肯定也会过得非常幸福和圆满。但是这家伙嘴贱,看到不好的事情,还非要写文章去骂人家。

一个有才华的人,如果管不住自己的嘴那肯定是要吃亏的。嵇康的这个作死的毛病,把权倾朝野的司马昭给得罪了。司马昭是何许人也,被人骂了那肯定不能了事。最后逮住嵇康,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给嵇康定了死罪。

一般的书生被判了死罪,那肯定是吓得哭爹喊娘的。但是嵇康这货与众不同,临死的时候还把自己打扮得有模有样,面对死亡无所畏惧。

叶楚桥在《我是人间自在客》中对嵇康在刑场上的表现,给了句评价。嵇康不是怕死,而是怕自己死得寂寞。为了让气氛更加地适合自己的身份,在临死之际抚琴一首,《广陵散》横空出世,也因此成为千古绝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看破仕途的陶渊明

陶渊明算是官三代了,祖父在朝中是大臣,而且功劳显赫。父亲也是朝中大官,所以陶渊明在年轻的时候,一心想做像他祖父那样的人。做一个对国家、对百姓有用的人才,但是遗憾的是,官场的潜规则太多,陶渊明这个书呆子根本就应对不了。

第一次做官,感觉官场黑暗,自己所在的位置也没啥前途,一狠心就辞官归隐了。辞官后的陶渊明,在家中陪陪老母亲,种种菜,突然感觉这种田园生活也不错。

田园生活令陶渊明沉醉其中,但是内心依然想要在仕途上做出点成绩。所以年轻时候的陶渊明,对未来的生活还是处在迷茫状态的。

只要一有机会,这货便急不可耐地去当官了。但是每次的结果几乎都是一样的,带着希望和激情的去当官,带着失望和心痛默默而回。就这么来来回回几次折腾之后,老陶也到了满头银发的年纪。

既然仕途上不得意,那么趁着自己还有点时间,不如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乎,就又回到自己家的菜园里,过起了田园归隐的生活。

也正是因为老陶的目标明确了,我们的后世子孙才能够欣赏到这位博学多识的才子,写出的无数篇流传千古的好诗好词。

陶渊明在众多的才子中,也算是一个明白人了。看透了官场的腐败和黑暗,而选择辞官归隐,潜心写作。用自己的才华为自己立名,这个结局也算是圆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古代的这些文人才子,多半是桀骜不驯之人。而桀骜不驯的性格,往往也决定了这些人的结局和命运。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些才子留下的文学作品,还是值得后世读者细心品读一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