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内瓦当地时间7月23日下午,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记者会上宣布,将猴痘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月27日,世卫组织披露,全球已有7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猴痘病例,合计超过1.8万例,大多数在欧洲。

美国当地时间7月28日,旧金山市长宣布,由于猴痘病例不断增加,旧金山进入卫生紧急状态。

猴痘来袭

为有效预防境外疫情

有些相关知识我们应该了解下

1.什么是猴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该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2022年5月以来,一些非流行国家也报道了猴痘病例,并存在社区传播。

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动物(包括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之所以被称为猴痘,是因为它是在1958年首先在用于研究的猴子群中发现的。直到1970年才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一名9岁男童身上首次发现人类感染猴痘。

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在土壤、痂皮和衣被上可生存数月。对热敏感,加热至56℃ 30分钟或60℃ 10分钟可灭活。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可使之灭活,对次氯酸钠、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

2.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为传染源。

3.传播途径

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人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尚不能排除性传播。

一般来说,在所有病灶结痂、结痂脱落并在下面长出新的皮肤之前,猴痘患者具有传染性。

4.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5.临床表现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发病早期出现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皮疹多呈离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较躯干更为多见,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皮疹数量从数个到数千个不等;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脓毒症等。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西非分支病死率约3%,刚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约10%。

6.诊断

疑似病例:发病前21天内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或与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触,或接触过猴痘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且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培养分离出猴痘病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ips:2022年7月15日,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发布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技术审评要点(试行)的通告(2022年第31号),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国内注册即将正式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ips: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猴痘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盒(荧光PCR法)可通过特异性荧光法测定猴痘病毒的基因片段,进而准确鉴别猴痘病毒,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目前该产品已获得欧盟CE注册证。

截至目前,国内尚未批准上市猴痘病毒核酸诊断试剂相关产品。

7.治疗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以及心理支持和中医治疗。猴痘患者应遵守医嘱,进行隔离,康复前不要旅行。症状通常会自行缓解,无需治疗。

8.预防

通过限制与猴痘疑似或确诊患者或可能感染猴痘的动物密切接触,降低感染猴痘的风险。定期对可能受到具有传染性的感染者所携带病毒污染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天花免疫已被证明能够对猴痘提供一定的交叉保护。据了解,丹麦疫苗制造商Bavarian Nordic开发的天花疫苗Jynneos于2018年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这是FDA批准的唯一一款非复制型天花疫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获批的可以治疗猴痘的疫苗。专家建议,只有高危人群(例如与猴痘患者密切接触的人)才应考虑接种疫苗。

拟稿人:马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