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方拓片讲一段历史 西山石刻碑刻文化展示馆开馆

一方拓片讲一段历史。今天(8月1日),正值《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正式实施一周年之际,西山石刻碑刻文化展示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收录了西山岛现存的历代摩崖石刻拓片和碑刻拓片共计120方,其中最古老的7方可以追溯到宋代,将进一步助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事业发展和太湖生态岛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位于吴中区金庭镇东村古村徐家祠堂的西山石刻碑刻文化展示馆,120方拓片遍布古色古香的房屋内,金石艺术和建筑艺术有机融合,徜徉馆内,可以领略雄浑大气的摩崖石刻和精细工整的碑刻,让人沉浸在西山岛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中。

记者了解到,全馆现存碑刻文物价值最高的当属明代王鏊撰文、祝枝山楷书题写的《思静处士陆君墓志铭》碑以及明代文征明和王鏊题写的两方《花山寺题记》碑。同时,宋代的《无碍居士道隐园记》摩崖石刻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该石刻文笔简炼,描绘了当时林屋山的景物风光,上世纪80年代整修建设林屋洞景区时,仍以此文指导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存于缥缈峰景区水月寺的《水月禅寺中兴记》碑,刻于明正统十四年,背面为水月寺诗刻,有多首名人题咏水月寺的诗。其中,宋代文学家苏舜钦的题诗中,有“无碍泉香夸绝品,小青茶熟占魁元”的诗句,体现了水月寺是碧螺春前身小青茶发源地的历史。后埠古村保存的明代《故东篱徐公墓志铭》碑,第一句文字为“徐氏来包山,居碧螺峰之下”,证实了明代西山就有碧螺峰的历史。这两方碑不仅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碧螺春主产区和发源地的西山来说,更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于去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西山人对生态保护的实践却在石刻碑刻上记录流传了百年。甪里古村的明代《周氏义松》碑记载的是村民自发在山上义务种植松树的故事;《明月湾永禁采石》碑记载的是干隆年间官府奉令通告在明月湾永禁开山采石的经过。

“在西山的甪里、东村、阴山,都还有清代官府或村民竖立的关于禁止砍伐树木的告示碑保存。”金庭镇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明清碑刻是西山古代保护生态环境的生动例证,说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说明在吴中大地上和传统文化中都有着深厚的生态文明历史文化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山历代石刻碑刻众多,冠于吴中。1929年,民国元勋李根源对东西山所存石刻碑刻作全面详细勘查,撰成《洞庭山金石》一书,对当时西山保存石刻碑刻的名称、字体、内容、形制、尺寸、地点等作了详细记录。改革开放后,林屋山摩崖石刻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公山摩崖石刻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批明清碑刻,在众多的寺庙、祠堂、景点、古村等处得到妥善保护,成为体现西山辉煌历史文化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

2021年,金庭镇党委、政府组织镇文体中心、金庭旅游集团公司、西山风景管理所、金庭镇历史文化研究会在全镇范围内对摩崖石刻和碑刻进行拓片和保护,并正式确定设立西山石刻碑刻文化展示馆,对公众免费开放,吸引更多人走进西山,饱览灿烂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