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孙斌 编辑|寒彦 制作|小面包

真相无外乎数据,而数据却未必是真相的全部,透过对数据的梳理,我们希望尽可能整理出更具规律性和互有联系的市场板块信息,以供您投资参考。

——过去24小时特别解读

“一点点的夏天,就是一整年的意义所在”,歌里这么唱的。

只是这酷热季节,除了败坏人的胃口,似乎对一夜暴富的幻想也有消磨作用。就在今天,据财政部官网透露,6月间全国彩票销售只319.81亿,同比削减了7.6%。按照官方的解释,之所以相比去年统计少了26.29亿,主要是没有大型赛事及彩票派奖促销的原因。但有无可能受到疫情影响,比如相关网点无法开张、彩民开始节省非必要开支呢?没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一个大奖的诞生有时也能起到广告效应。7月31日,哈利波特的生日。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冬青木魔杖突然起效,就在此前两天,美国“超级百万”彩票开出头奖——13.37亿美元。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三大金额彩票头奖,而中奖率,不到三亿分之一。

依据规则,中奖者可分29年领取全额奖金或一次性领取部分奖金。以往大部分中奖者选择后一种方式。如此算来,此次中奖者可一次性领取7.805亿美元扣税后现金。嗯,这笔钱可以一次性买下7架波音737-900ER飞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出这张彩票的,系芝加哥郊区一家加油站的便利店,为此其也将获得50万美元奖金。幸运儿究竟是谁?至少截至7月30日,尚未有人去领奖。英美曾经做过一个调查,中过大奖的近20个家庭,几乎无一例外没有好下场,也就是说虽然天降横财,却未必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住。但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件真人真事:美国一位退休老人,利用数学破解了马萨诸塞州彩票中的漏洞,从而累计揽下几千万美元奖金。并且,这位还绝不藏私,将相关手法“广而告之”,进而带动了全镇人“共同富裕”。

基于真人真事改变的电影,今年早些时候被搬上了大荧幕,叫做《杰瑞和玛姬的大乐透》,豆瓣评分:7.4。故事梗概大概是——某天,老杰瑞路过一个便利店,看到收银员在推销一种新的彩票,名叫“下滚”。老杰瑞本身就有学有专攻,发现这个彩票规则有巨大的漏洞,可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

得到结论后,老杰瑞自己偷偷买了2000元小试身手,结果并不如他所想,反倒亏了几百块。经过反复推演,想明白了——样本不够多。为此,他决定孤注一掷赌一次,拿出银行里所有的存款8000元。这一次,老杰瑞赌赢了。在取得成效之后,他有了一个更大的计划——开公司,把全镇的人都忽悠起来买彩票。随着资本的累积,他们每一期彩票几乎都要购入60万元左右。而盈利,几乎翻倍。

此后,彩票漏洞被曝光,“下滚”也彻底被清出市场。相关部门对杰瑞夫妇多番调查,最终认定这是他们的合法收入。你看,皆大欢喜吧,还好这事没发生在太平洋西岸。否则,你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了,电影的男主由布莱恩·科兰斯顿出演。凡看过著名美剧《绝命毒师》者,当不会忘记名气响当当的“老白”吧。

故事,当然也只是故事,但透过它,其实可以发现老杰瑞的做法暗合了近期塔勒布新书中所提出的《肥尾效应》。在概率分布里,中间隆起来的部分叫“峰”,两侧是“肩部”和“左尾”和“右尾”,如果市场是肥尾而非正态的,那么我们能否构建一个基于肥尾的数学体系和投资体系大厦呢?用索罗斯的话来说就是“关键不是你赌对了还是赌错了,是你对了能赚多少钱,错了会亏多少钱。”

24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市场上的玩家的做法与此类似——利用市场流动性不足,国际玩家早就开好了港股空头头寸,趁市场没钱买入股票,疯狂砸盘导致股市暴跌,索罗斯看起来在货币市场上亏了不少,但人家早就在做空股市上加倍赚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像买彩票的老杰瑞。关键是,国际炒家能不能承受其错了的成本。根据“肥尾效应”,如果认为其在货币市场上的损失能够接受,就比如老杰瑞的2000元、8000元,而在股票市场上换取的利益又远大于投入,且付出的损失可控,那此时,炒家们很可能愿意赌上一赌。

阿里进入预摘牌股价险守九十元 考验

半月大涨五十倍超人公司又发财 罕见

在资本市场上,随大流赢小钱,逆潮流成富翁的事迹并不罕见,但有此眼光者却还是少数。大多数人更多是在“白天鹅”与“灰犀牛”中做出选择。现在维多利亚港边,正是如此。

至8月1日港股尾盘,阿里港股已经跌破90元线,而腾讯则在300元线上徘徊。今日的最新消息又说,海外最大中国股票基金-安联神州A股基金“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Fund - Allianz China A Shares”6月对贵州茅台进行了大手笔加仓,加仓幅度高达100%。加仓完毕后,贵州茅台已位列其第四大重仓股。

“黑天鹅”不好猜,但现今的世界的确是灰犀牛不时冒出。

美东时间周五,阿里巴巴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列入“预摘牌”名单,面临退市的风险。截至当日收盘,阿里巴巴股价下跌11%,至89.37美元,当月累计下跌21.4%。

根据美国2020年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HFCAA),如果在美上市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无法让美国监管机构检查审计底稿,可能会被强制退市。几天前,阿里发布了2022财年年报,当时外界就预计该公司很可能会被SEC列入“预摘牌”名单。

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IPO,是当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IPO。截至上周五收盘,阿里巴巴市值2366.6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9万亿元),距离2020年末的市值高点缩水超70%。

除阿里外,周五被列入名单的其他公司包括蘑菇街、波奇宠物、猎豹移动公司等。其中波奇宠物入列市场很感疑惑,这一行当与数据安全有关吗?为何担心审查会计底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日早上,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公告称,阿里巴巴将继续留意市场动态,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并努力保持同时在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的两地上市地位。这一表态,很官方,但并没有太多意义。

注意,根据阿里巴巴年报,截至2022年7月15日,阿里巴巴已发行在外的34%普通股由187名注册地址在美国的登记股东(包括代其客户持有以街名注册的证券的经纪及银行)持有。而其年报还披露了持股超过1%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情况,以及持股超过5%的股东情况。阿里巴巴的全体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股2.1%,其中仅有蔡崇信持股超过1%,达到1.4%。阿里巴巴持股超过5%的股东仅有软银,比例达23.9%。

由于马云现在既不是董事、高管,且其持股比例也降至5%以下,因此财报中并没有披露他的持股情况。但同花顺上显示截至2021年底,马云持股比例为4.5%。对比阿里巴巴2019年11月在香港上市时,软银、马云和蔡崇信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5.2%、6%和1.9%,可推算出自2020年以来,马老师曾大额减持阿里巴巴。

此外,部分境外资管机构也在二季报中披露了对阿里巴巴的投资情况。

英国资管巨头安本资管(abrdn)旗下安本标准中国股票基金,截至6月末所持阿里巴巴股票的市值仅剩1039万美元。仅6月期间,减持阿里巴巴普通股的幅度即达到12.07%。安本资管旗下安本环球中国股票基金同样也对阿里巴巴进行减持,截至6月末,其所持阿里巴巴股票的市值仅剩1377万美元,当月减持阿里巴巴普通股的幅度达到10.94%。

贝莱德(BlackRock)旗下中国股票基金,截至6月末,所持阿里巴巴的市值为1.00亿美元。还算好,这一位6月份没有动静。

昔日大好友、芒格旗下的Daily Journal,在今年第一季度将其持有阿里巴巴股票仓位砍半,持仓占比由2021年末的27.65%降至15.35%,二季度则没有变化,截至6月末,所持阿里巴巴的股票市值为3410万美元。

7月26日,阿里巴巴发布2022财年财报并宣布拟将第二上市地香港新增为主要上市地,即实现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市场普遍认为这是在为可能的美股摘牌做备手,同时也是为了跻身港股通。

自2019年在港上市以来,阿里巴巴大部分流通股都已转至香港注册。“为应对美国审计监管的不确定性,我们预计中概股主动选择回港上市将成为趋势,同时更多机构股东也将移仓港股。”根据天风证券分析师孔蓉的测算,目前满足双重主要上市基本要求的中概股多达59只,总市值1750亿美元;其中,有21只同样符合二次上市要求,总市值计1190亿美元。

然而,2022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遇冷,上半年总募资额为17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92%,是2012年以来的同期低位。毕马威的分析人士称,受美联储大幅度加息及缩表、俄乌冲突持续,以及内地疫情防控影响,今年上半年香港新股市场跟随全球新股市场的走势,融资总额及数量均大幅下滑。

这波行情里,恒生指数在去年2月份就已见顶,此后一路下跌。当然了,这里还有个主要原因:科技股+内房地产在指数里的权重过大。这两年互联网平台跟地产企业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大家心里都是清楚的。

但现在港股即便是被国际投资者全力做空,其实空间也不大。因为咱们已经提前跌了一年多,本身估值已经很低。

再说俄罗斯、沙特那边卖石油弄来的超额资金,现在都在等着买入抄底呢,真要被爆砸了,反倒是一个非常好的捡到宝机会。就在今天上午腾讯跌近2%时,市场上即出现2000个买盘排队在300元上下捞底。

就在中概们表现一片惨淡之时,有一只名为尚乘数科的赴美中概股却一枝独秀,在上周五更单日大涨122%。

这只股票自7月14日首次登陆美股以来已接连多日大涨,截至上周五收盘,股价从发行价的7.8美元大幅飙升至400.25美元,近半个月内涨幅达到了极为夸张的50倍。而在这只异军突起的中概股背后,竟然隐现香港巨富李嘉诚的身影。

尚乘数科为尚乘集团(AMTD Group)旗下企业,而尚乘集团则是由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和和记黄埔在2003年创立,是亚洲最大的民营独立投资银行,也是香港本埠头部综合性金融机构集团和最大的独立非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8月,尚乘集团分拆尚乘国际在纽交所上市,其后在新加坡交易所第二次上市,并成为新加坡第一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企业。而本月上市的尚乘科技,则是尚乘集团旗下第二家上市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尚乘数科侧重发展业务领域跨越多个垂直方面,包括数字金融牌照及服务、数字媒体内容及市场推介、数字网络生态建设及协同,以及数字经济下的策略性投资四大板块。据招股书披露,截止4月30日的2019年、2020年、2021财年度,尚乘数科营收分别为1455万、1.675亿、1.958亿港元;同期利润分别为2154.4万、1.58亿、1.72亿港元,营收与利润均增长较快。

而从股价来看,在经历了此前半个月数十倍的大涨后,尚乘数科的市值已经来到了740.6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95亿元),其市盈率(PE)——3232倍。

对比一下吧:标普500指数平均市盈率目前还不到20倍,而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大通的市盈率不到9,摩根士丹利市盈率为10.7。

刚刚以90亿港元超平价执手买入香港恒大中心的李超人,不声不响又在美股市场上大赚了一票。

“穷日子可以过,穷生意不能做”,这是李生的又一句名言。24君注意到今日不少自媒体转发的一篇文章——李嘉诚们的狠人周期又到了。文中有一组数据不妨与大家分享:截至2021年末,“长和系”营收4453.83亿港元,利润334.84亿港元。其地产核心旗舰长江实业的净负债率仅为7.9%,而整个长和系净负债率则为20.3%。期末拥有综合现金和可数现金——1613.6亿港元。

一边是随随便便能买18个恒大中心,一边是随手上市一个公司股价涨了50倍。也不知当初笑话老李太过保守、与时代脱节的那些位,作何感想?!

高市盈大超募 七月新股破发不少

大基金落马多 半导体产业当深思

回头再看A股。上周五,上市的科创板新股晶华微(688130)却又破发了:发行价62.98元,收盘58.15元,破发-7.67%;换手率为52.55%,说明有一半多的打新者认赔出局。而至今天收盘60.16元/股,依旧位于发行价下方。

统计显示,今年7月共上市新股27家,其中有6家上市首日破发(不含北交所、下同),分别为创业板的元道通信,科创板的思科瑞、中科蓝汛、隆达股份、益方生物和晶华微。目前思科瑞和隆达股份股价已高于发行价,其中创业板上的中亦科技则离破发仅一步之遥。

27家上市,6家首日破发,比例20%多一点。问题是,为什么5月(上市13家)和6月(上市23家)新股无一家破发?7月破发潮又卷土重来?

晶华微,这是一家由一对美籍华人夫妇及一致行动人投资的IC设计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医疗健康SoC芯片、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智能感知SoC芯片等。公司方面曾坦言,此前2020年业绩大幅增长,主要系新冠疫情拉动的产品需求,具有偶发性。

就是这样一家今年上半年比上年的正常年份业绩预减的公司,发行市盈率却高达61.07倍,而其行业平均市盈率为44.88倍;且公司原计划募资7.5亿元,实际募资10.5亿元(未扣除发行费用、下同),超募40%。

相似的还有7月15日上市的中科蓝汛。该公司发行价91.66元,上周五收盘59.53元,破发35%,中签500股亏损16000元。8月1日该股收于59.94元,同样还在半山腰里。

中科蓝汛的主营业务亦是芯片。这样一家业绩预减的公司,发行市盈率56.41倍,而行业平均市盈率为27.4倍,整整高出一倍有余。更有甚者,中科蓝汛原计划募资15.96亿元,实际募资27.5亿元,超募72%。

毫无疑问,这两家企业申请IPO之际,正值芯片严重紧缺供不应求之时,但今年以来,一些普通的消费电子需求持续疲软,多类芯片遭疯狂砍单,价格一降再降。时过境迁,还如此高调发行,怎么会不破发?

至于半导体产业上周发生了什么?下面再叙。

而从上周一上市周内破发-15%的益方生物,主要研发产品为治疗肺癌、肝癌等高发肿瘤的靶向药物。但截至目前,所有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没有实现一分钱的销售收入;从2019 -2021年,其三年累计亏损15.37亿元。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净资产仅为4.75亿元,这还得加上本次募资的20亿元。今日,益方生物再跌6.18%至14.42元/股,恐未来几天仍难见起色。

财经大V贺宛男预测,进入8月后新股仍有可能持续破发。

今年3、4月份是新股发行的“大月”,其中3月发行新股 40只,募资611.48亿元;4月发行27只,募资626亿元;众所周知这两个月也成了破发的“大月”。而6月发行19只,募资196亿元;7月发新股27家,募资377亿元。那么8月呢?8月1日前已发布招股书的就已经有17家新股(分别于8月1日至8月10日发行),按照招股书披露的发行计划,募资就达332亿元。

刚说及的芯片,上周末其实一直大消息不断。7月30日,据外电报道称,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厂科林研发公司(Lam Research)和科磊(KLA-Tencor)指出,拜登政府正悄悄扩大紧缩14nm以下半导体设备的出口,禁售对象不仅是大陆企业,连在中国大陆的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也可能遭波及。

美国先前规定在未经许可条件下,禁止10nm以下先进制程设备卖给大陆企业。而按照美国财经媒体报导,华府正进一步收紧美国半导体技术输出,以削弱中国大陆制造先进半导体的能力。

由于芯片制程奈米数愈低,技术愈先进,美国政府将制程限制从10nm扩大到14nm,意味着更多半导体设备会被纳入。而Archer上周在电话会议上证实已接到美国商务部的通知,“据我们所知,新规针对的是晶圆代工厂,而不包括储存芯片”。

与此同时,国内半导体行业正在掀起一轮调查风暴。7月29日,原工信部电子司司长、紫光集团前总裁刁石京被调查,目前处于与外界失联状态。当然,此后有未经证实的市场传闻称,其又被放了出来。7月中旬,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

此前的7月27日据财新报道,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丁文武被有关部门调查。而10天前的7月17日,国家芯片大基金管理公司原总裁路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在接受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估计业内会有更多企业高管被涉及。”几位芯片相关人士认为。前两日,紫光的那张图在网上很火,一共六位已被查四位,或真是应了那部电影——《一个也不能少》。

针对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人士先后被调查,一位资深专家认为,“大基金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初创期,实际上起到了拉动作用。根据相关数据,一期二期大基金拉动了上万亿元的资本进入半导体行业。”问题是,大基金的投资效率不高,长远看,国内半导体产业又一定要解决自主可控问题,这才是最本质的问题。

过去几年,中国芯片行业成为投资热点,发展提速。但同时,大量依靠进口芯片的事实并未改变,进口仍占全球市场约1/3。2021年,美国对半导体研发的投入占到全球55%,中国仅为3.1%。一些关键的卡脖子领域仍在艰难攻坚路上,形势严峻。

细致分析大基金的投资,过半资本用于芯片制造业。不过,由于很多制造厂在前年和去年尚未建成,并未赶上2020、2021年的芯片缺货潮带来的增长红利。

大基金运营8年,芯片热潮正在回归理性。从上市芯片公司的市盈率看,不少企业已从动辄上百倍,回归到目前的30倍左右。分析人士对科创板上市的22家半导体企业2021年年报进行了梳理统计,发现这22家半导体企业平均毛利率是46.9%,而美国半导体企业平均毛利率是62%。除了大投资,我们应聚焦创新。这是个信号!

2021年,美国对半导体研发的投入占到全球55%,中国在半导体研发的投入仅为3.1%。2021年全球半导体公司的研发支出占总销售额的 13.1%,为805亿美元。中国在半导体研发方面的投入仍远远落后半导体大国的美国,这也造成国内半导体的整体技术水平仍不高。业内人士称,“形势很严峻”。

值得注意的是,周末据路透报道称,拜登政府正在对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展开调查。原因是担心安装了华为设备的美国信号发射塔可能会捕捉到军事基地和导弹发射井的敏感信息。

据路透社获得的一份长达10页的文件显示,美国商务部曾于2021年4月以“了解华为与美国以外的国家共享其设备可以从手机捕获的数据的政策(包括消息和地理位置数据)”为由传唤华为。

2021年4月13日,商务部发出传票,要求华为在30天内提供近7年来“华为与位于美国以外的外国实体机构的商业交易记录和关系,包括外国政府机构或团体。这些机构或团体可以访问或以任何身份分享华为收集的美国用户数据”。

华为没有就此事发表任何评论,但该公司一直强烈否认美国政府指责有关其对美国客户进行所谓的“间谍行为”,还有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指控。

科兴股东突然换帅 正大四代正式接棒

大飞机领到适航证 新能源车股又利好

一头是美方对关键制程的棒杀以及国内半导体的局部投资过热,但成效尚未可知,而作为对比,不妨看看医药龙头中国生物是如何换帅的。

7月27日,港股医药龙头企业中国生物制药公告称,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李一辞职,由谢承润接班,为新一任首席执行官,自7月28日起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告表示,李一因有意专注于其他事业发展,已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长,同日,李一被聘为公司资深顾问。董事会同时宣布,任命谢承润为公司首席执行长,自7月28日起生效。

李一是前摩根大通中国董事长,2020年8月21日,中国生物制药创始人谢炳辞任公司首席执行长,委任李一为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长。彼时,在李一当年的履职合同中,其初步任期定为3年。根据媒体报道,李一加盟中国生物制药首年可获该公司至少900万美元报酬,约合6000万元人民币。

在李一任职的两年里,中国生物制药的业绩整体呈现强势上升状态。今年3月31日,中国生物制药在港交所发布2021年业绩报。数据显示,公司于期内实现营收268.6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归母净利润146.1亿元,同比增长427%。作为对比,2020年,中国生物制药的归母净利润是27.7亿元。

中国生物制药及其背后的谢氏家族发家史颇具传奇色彩,背后伫立着赫赫有名的正大集团。正大集团由祖籍汕头澄海的泰国侨胞谢易初创于1921年,他有四个儿子,分别取名谢正民、谢大民、谢中民、谢国民。2020年,谢氏家族以总财富323亿美元问鼎泰国富豪榜之首。而四兄弟之中的大哥谢正民之子谢炳,进军了医疗健康产业,正是中国生物制药的创始人。官网显示,中国生物制药于2000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核心企业包括正大天晴、南京正大天晴、北京泰德制药、正大丰海等一系列公司。

2015年起,中国生物制药开始进入新老交替。当年,谢炳之女、彼时年仅23岁的谢其润成为中国生物制药的董事会主席和执行董事。而谢炳独子谢承润自2019年开始担任正大天晴董事,2020年7月出任董事长。随着谢承润成为中国生物制药首席执行长的任令,截至目前,中国生物制药已由“第四代”在台前经营。

中国生物制药在2021年报中提到,由于个别联营公司业绩亮丽,联营及合营公司年内带来合计约136.3亿元的盈利贡献,扣除相关税项后实质盈利贡献约123.8亿元。假设这123.8亿元主要来自科兴中维一家,那么按照15.03%的持股比例来倒推,科兴中维2021年盈利约在820亿元左右,是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去年,其每天的净利2.68亿人民币,单日营收则接近3.5亿人民币——净利润率74.62%。利润率力压A股多年总市值王茅台。

科兴生物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的中国疫苗企业,第一大股东SAIF Partners持股15.07%,第二大股东尹卫东持8.89%,CDH Utopia和Vivo Capital分别持8.25%。科兴生物通过全资子公司科兴控股(香港)拥有北京科兴生物、北京科兴中维、科兴(大连)疫苗和北京科兴中益生物四家企业,并投资了浙江金仪盛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科兴生物赚的钱,主要依靠科兴中维。

李一先生真的是大神通,这家联营公司何时入的中国生物制药中军大营?原来是在2020年12月,即CornaVac拿到本土路条的两个月前——代价,不少于5.15亿美元;股权,至少15.03%。

在SAIF 、尹卫东等股东分红之前,“谢承润”等科兴中维的股东要先分一刀。“谢承润”于2020年12月投资科兴中维5.15亿美元,占15.03%。一同入股发财的还有“谢其润”以及维梧资本第九期基金有限合伙企业、永恩国际有限合伙企业。

而谢家第四代掌门谢承润2018年6月份加入中国生物制药,期间李一先生的加盟,恰恰是一边起到了辅佐作用,另一边也在关键一役中促成了中生制药拿下了科兴足够的股权跃升二股东,从而在特殊时期大发其财。

相比辅佐新希望刘畅的陈春花女士,相信谁更有性价比,谁更能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大家在看到李一先生的一顿疑似操作后,自然会了然于胸。6000万一年,多么?对于中国生物制药的回报而言,那可真是太值太值了!问题是,说好3年的还差一年多就提前去职,这其中或有奥妙。

当然,相比前期大热的疫苗、芯片股,最近市场的热点无疑是新能源汽车以及今日的大飞机。

中国商飞官微8月1日宣布,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取证试飞。而72年前的今天,中国民航国内航线开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2015年11月2日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5月5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成功首飞,累计28家客户815架订单。

根据中国商飞预测,到2040年中国客机队规模将达到9957架,占全球比例22%,成为全球最大单一航空市场。未来20年中国将接收民航客机9084架,市场总价值超9万亿人民币。

浙商证券表示,国产客机市场方面,ARJ21已进入批产,C919预计年内开启交付,CR929预计2030年内开启交付。随着国产型号市占率的逐步提升,预估未来20年国产客机交付数量约3000架,总价值超2万亿人民币,行业复合增速超20%。该机构表示,重点看好机体制造、机载系统、零部件、新材料。

受到相关消息影响,大飞机概念1日盘中震荡走高,截至发稿,银邦股份涨逾17%,盘中一度逼近涨停;立航科技涨停,森麒麟涨约7%,金财互联涨约6%。

另在上周末,继5月24日已提出促消费和有效投资、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以及6月22日提出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活跃二手车市场后,7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促进汽车消费的举措。具体来看,此次促进汽车消费政策主要包含三项内容:一是除个别地区外,限购地区要增加汽车指标数量、放宽购车资格限制;二是打通二手车流通堵点;三是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

8月1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拟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方案提出,“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努力达峰削峰,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加大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邮政快递、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提升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开展电动重卡、氢燃料汽车研发及示范应用。

开源证券指出,汽车消费政策暖风再起,2022H2燃油车购置税减半,2023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将再度延续。电动化、智能化加速下,汽车行业有望迎来长期向上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相关利好刺激,港股上的长城汽车涨超10%,汽车股持续冲高,吉利汽车涨超14%,蔚来涨近11%,小鹏汽车涨近8%,理想汽车涨超6%,广汽集团涨近4%,比亚迪股份涨超3%。A股午后江淮汽车涨停,汉马科技涨停,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小康股份、江铃汽车涨超5%,长城汽车、中通客车、比亚迪等跟涨。

除相关汽车股外,动力电池回收概念股午后继续活跃,南都电源涨超15%,迪生力此前涨停,光华科技、超越科技、中伟股份、骆驼股份等涨幅居前。

尾盘宁德时代涨超5%,成交额超8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近10亿元。

七月采购经理指数亮相 扩张步伐放缓

恒大债务重组还是拖字 物业欲引国企

股市一片翻红,但相关数据项还需引起足够重视。

受市场需求不足、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等影响,7月中国制造业景气度下降,统计局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再度降至收缩区间。

国家统计局7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制造业PMI录得49,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重回收缩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53.8,低于上月0.9个百分点,但连续两月处于扩张区间。两大行业PMI齐降,拖累7月综合PMI回落1.6个百分点至52.5,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扩张,但步伐放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7月制造业PMI降至49,主要受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释放不足、高耗能行业景气度走低等因素影响。总体上看,中国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恢复基础尚需稳固。

制造业PMI各分项数据在7月全线回落。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48.5,较上月回落3个和1.9个百分点,均再度降至收缩区间,表明制造业供需在6月快速修复后有所回落。外需方面,7月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录得47.4和46.9,低于上月2.1个和2.3个百分点,自2021年4月和5月以来持续处于收缩区间。

统计局调查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连续四个月上升,7月超过五成。“市场需求不足是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制造业发展恢复基础尚需稳固。”赵庆河称。

受石油、煤炭、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7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下降11.6个百分点至40.4,为2022年以来首次降至收缩区间;出厂价格指数录得40.1,低于上月6.2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低于荣枯线。调查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两个价格指数最低,其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出厂价格显著回落。

与大宗商品价格走弱一致,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高耗能行业PMI继续位于收缩区间,明显低于制造业总体水平。赵庆河称,这些行业是7月PMI回落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专用设备、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PMI则高于52,连续两月保持扩张,产需持续恢复。

由于价格水平大幅波动,部分企业观望情绪加重,采购意愿减弱,7月制造业采购量指数录得48.9,较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前期拖累制造业生产的供应链总体运行顺畅,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下降1.2个百分点至50.1,仍位于扩张区间。

近期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承压,市场预期受到一定影响,7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较下降3.2个百分点至52,继续位于扩张区间。

分企业类型看,制造业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PMI在6月升至扩张区间后,回落0.4个和2.8个百分点至49.8和48.5,均重回收缩区间;小型企业景气度最弱,7月PMI录得47.9,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自2021年5月以来持续位于荣枯线以下。

相比制造业,服务业景气度虽有回落,但保持恢复状态。7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52.8,较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连续两月处于扩张区间。其中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高于60,表明前期受抑制的消费需求持续释放,行业继续较快恢复。

往8月看,广发证券首席郭磊认为,导致经济放缓的三种力量较大概率有所缓和。一则从大宗商品的调整看,7月下旬已呈企稳态势;二则国内疫情在度过7月19日高点后逐步下行,从经验数据看,疫情走势和PMI基本呈负相关;三则地产销售亦有所好转,7月最后一周(25-29日)日均为51.3万方,显著好于前三周。

8月经济能不能再度环比回升比较关键。4月底以来,宏观面主要对四条主线定价,一是经济的内外均衡;二是新一轮常态化防控的成立;三是经济的环比回升;四是政策的稳增长。7月以来,这四个方面的预期均出现不同程度扰动,这是同期WIND全A指数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呈调整走势的原因。四条主线逻辑已不如前期纯粹,但尚未有实质性变化。

7月PMI数据的亮点依然在建筑业,建筑业PMI上升2.6个点至59.2。其中土木工程建筑的订单在继续上升,反映基建项目的继续推进。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特征之一就是用基建去弥补消费的缺口,年中ZZJ会议延续这一基调,关于财政和基建相关的表述就包括“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等。

地产业与建筑业息息相关。7月29日晚,恒大公司终于公布境外债务重组工作进展。但此时释放的仍仅是初步重组框架。

中国恒大在公告中提到,近一阶段,该公司一直与财务及法律顾问评估公司情况,以制定解决方案,逐步恢复公司经营,释放运营和资产价值。同时,该公司还与多个境外债权人及其相关顾问定期沟通,并对核心业务开展必要的尽职调查,探讨潜在可行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

“尽职调查结果将作为制定境外债务重组方案的重要依据。”中国恒大称,但鉴于房地产行业现状及公司规模情况,尽职调查工作仍在推进中。

此前,中国恒大并未明确指出重组方案究竟仅针对境外债,还是涵盖境内外所有债务。在7月29日的公告中,中国恒大首次确认:重组范围仅限于境外债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日,中国恒大还公布了近期经营情况。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共销售了463个项目、约2.26万套房源,实现合约销售金额122.6亿元,合约销售面积119.3万平方米。这些销售额中约76%于2022年3月之后实现。2019年至2021年同期,中国恒大的合同销售额介于2800亿元至3500亿元之间。

至8月1日,恒大物业新任董事会主席段胜利首次召集公司中高层开会,会上提及,恒大物业将引入国企。

可转债交易紧箍咒 妖债遭遇当头一棒

今日大市低开高走 培育钻石终于熄火

同在今日,可转债交易首日实行+57.3%和-43.3%的涨跌幅,次日起实行±20%的涨跌幅限制。妖债,吃俺一棒!

自从2020年开始疯狂炒作后,可转债凭借一己之力,在债券市场上创造出一个新词:“妖债”。因短线小盘、“无限涨幅”、日内可反复交易等特点,让可转债一度成为资本投机的最佳炒作标的。短短两年中,可转债出现多只被爆炒的“妖债”,单日涨幅超30%的不胜枚举,最疯狂的时候一天中便可暴涨2到3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5月17日,永吉转债(113646.SH)上市当日即暴涨至376.16元/张,次日继续上涨至390.96元/张,短短两天涨幅逼近300%,盘中最高价甚至达到436元/张。

投资者这波点火拉升的操作被监管层严格管控,要求永吉转债停牌自查,并在停牌期间,处罚了参与抬高债券价格的个人投资者。

但类似打地鼠的管控显然无法全面规范可转债的爆炒投机行为,除了永吉转债,历史上还有聚合转债(111003.SH)、宝莱转债(123065.SZ)、银河转债(123042.SZ)、智能转债(128070.SZ)等单日盘中涨幅达100%-300%的债券。

有爆涨就有暴跌。曾暴涨至420元/张的妖债“泰晶转债”(113503.SH),就出现过单日暴跌超48%的惨案,其余单日跌幅超20%、超30%的案例更多。

暴涨的基础逻辑在于,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可以依据约定条件转换成本公司股票,债转股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价差利润。同时,可转债由于不受国内股市10%涨跌停限制,因此与股票投资者相比,在正股涨停的时候,可转债的“妖债”投机者往往可以享受3倍涨幅甚至更多的快乐。

但这份快乐恐怕要在今年8月后消失了。此前,交易所虽然执行20%、30%两档盘中临停机制,但并未设定最高涨幅比例,因此依然有可转债出现当天大幅上涨的情况。

此外,交易实施细则中还增加了异常波动和严重异常波动标准,其中,“连续3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30%”属于异常波动;若连续10个交易日内3次出现符合上述规定的同向异常波动则将被认为是严重异常波动;严重异常波动标准还包括,“连续10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100%(-50%)”;或“连续30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0%(-70%)”。

国际方面,德国7月制造业PMI终值录得49.3,跌破荣枯线并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

美国众院议长佩洛西是否窜访台湾,引发各界关注。台湾“壹新闻”刚刚称获得“独家消息”,佩洛西一行人很可能在明日(2日)窜台,并过夜1晚,会晤台高层。

针对佩洛西可能窜台,中方连日来多次发出警告。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7月28日表示,中方近期已多次向美方表明坚决反对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的严正立场,中国人说到做到。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7月26日表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国军队绝不会坐视不管,必将采取强有力措施挫败任何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图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7月31日上午,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捍卫祖国的大好河山,是人民空军的神圣使命。空军多型战机绕飞祖国宝岛,锤炼提升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空军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对,别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8月1日!

回看盘面,8月首个交易日,沪深两市低开高走。三大指数震荡拉涨,沪指小幅收涨;权重股宁德时代涨超5%,提振创业板指涨超2%。

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23.98亿元。宁德时代、华友钴业、比亚迪分别获净买入3.97亿元、2.89亿元、2.83亿元。贵州茅台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1.96亿元。

盘面上,多数板块上涨。电力设备领涨,电子、汽车、煤炭等板块涨幅居前,国常会提出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汽车板块走强;房地产领跌,银行、非银金融、钢铁等板块跌幅居前。题材概念方面,PCB概念领涨,光刻胶、动力电池回收、富士康概念等涨幅居前;租售同权领跌,物业管理、培育钻石、大豆等概念跌幅居前。

沪指收报3259.96点,涨幅0.21%;深成指收报12413.87点,涨幅1.20%;创业板指收报2733.74点,涨幅2.37%;科创50指数收报1100.18点,涨幅1.03%。

沪市成交3990.00亿元,深市成交5948.61亿元,两市合计成交9938.6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10147.37亿元有所缩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的文章《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易会满表示,股市有涨有跌是规律,对正常的波动政府不宜也不应干预,不能花钱买指数;但不干预不是放任自流,必须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坚决防止“市场失灵”引发异常波动。他还表示,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小心求证,以注册制改革为契机,继续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本市场发展之路。

中国平安盘后公告,截至2022年7月31日,本公司本次回购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A股股份102,592,612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56122%,已支付的资金总额合计人民币50亿元(不含交易费用),最低成交价格为人民币43.72元/股,最高成交价格为人民币51.96元/股。

今日有媒体报道,每日优鲜发布了一则“资金断链无法正常经营”的通知。从流出的截图来看,这份通知显示,为了保障到供应商与消费者权益,公司已经尽最大能力,处理资金退付问题。并已经组织专项小组,启动资金账户,为广大供应商消费者,清退费用。据媒体就此向每日优鲜求证,每日优鲜方面表示不属实:公司没有发过相关通知。

恒指收涨0.05%,2万点失而复得;恒生科技指数跌0.17%。汽车股爆发,吉利汽车涨近13%领涨蓝筹,“蔚小理“等多股走强。科网龙头、物管股跌幅居前,阿里巴巴跌近4%,金科服务大跌超37%。

同在今日,胡军工作室回应代言理财产品“爆雷”事件。其声明称,2018年胡军接到玖富悟空理财的代言邀约后,曾委托律师和专业团队对其资质进行过核实。胡军本人也注册成为该产品的用户,并在体验后仅是签署了代言协议,履行了代言人的相关义务。双方的代言合约已于2020年6月正式结束。之后因相关要求,其产品在做出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清退缓慢等相关问题,胡军方面得知后一直在与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并尝试帮忙推进。

近日刷屏的“治好无数人精神内耗”的“二舅”,竟然也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的牟利工具?目前已经出现了名为second uncle coin(二舅币)的数字货币,且有人质疑发行人疑似跑路。

7月31日中午,“二舅币崩盘”的词条一度冲上热搜榜榜首位置,引起网友关注。截至目前代币SUC价格已下跌99.7%。据统计,本次事件的利润总额高达130万美元。据了解,疑似该币发起人的second uncle dao声称会将筹款捐赠于“二舅”,为其提供养老保障。目前该项目还在持续发布有关该币交易的定期公告,仍未在任何社交平台上公开承认该项目为骗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虚拟货币资讯网站Top100Token上二舅币目前的发行动态显示,二舅币是“新生儿”代币,于7月27日在币安智能链上创建。

网站表示,二舅币官方尚未向其提交注册资料,目前该页面上有关二舅的信息是根据公开信息自动生成的。值得注意的是,该网站向投资者提醒:我们的智能合同分析发现,这种代币与常见的诈骗代币非常相似,需确保您完全了解与交易此代币相关的风险!

据Top100Token数据,目前二舅币市值46.82万美元,每枚价格为0.0000000004682美元,其最近一次巨大波动是在7月31日凌晨。

也是在7月31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召开会议,包括张医生在内中国传染科大佬云集。有心者注意到,他们在合影时均未戴口罩。这就有意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独行月球》同天成为中国第98部票房破十亿的本土电影。有人戏言,不妨把片名改为“来都来了”。在月球上,腾哥死不了又活不好,只能在单相思中被袋鼠不断抱摔。看上去荒诞中好笑,但想想,挺现实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作者孙斌,感谢大家捧场哦~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