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熊啸锋老师!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精准营销及推广的四个步骤。

作为营销人,企业老板,项目负责人,市场开发人员等,你会经常面临,如何开发客户?如何获得大量的潜在客户名单?等很多的问题。

还经常有人抱怨说,我们获取的潜在客户名单不精准,成交率非常低,转化困难等问题。

于是就有不少人问我,啸锋老师,怎么做才能提高潜在客户的精准度,确保吸引来的都是我们想要的精准客户呢?

说实话,像这样的问题,我之前都很少回答,因为……

这样提问的人,自己本身都有很多问题,几句话我也没办法给他讲清楚,所有我只回答具体的问题,就是,你提问的问题,越具体,得到的答案越详细和准确。

今天在网上有看到不少人想学习精准营销及推广的绝活,我刚好也有时间,就来写一篇文章分享下。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结果听让人难过的,竟然没有一个很专业的答案,而在某乎上,还有人把精准营销解释的非常的长,整的非常复杂,我敢说,不知道那人是抄的还是自己写的,他自己都没整明白什么是精准营销吧。

在我正式分享精准营销之前,先来聊聊什么是营销?

很多人都把营销整的很复杂,来证明自己很高深。其实营销根本没那么复杂,相反还非常的简单,只要你掌握了其中的真谛和秘诀,一切都变得非常简单。

切记:复杂的事情没好事,复杂的人没好人

那什么是营销的真谛,和目的呢?

我用一句话讲清楚,我们做营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别人的客户,把陌生人变成我们的客户,甚至是我们的终身用户的过程,并且把客户锁定,终身在我们这里消费。

这中间的过程,就是我们需要通过营销手段来触达,例如通过吸引和诱惑,把别人鱼塘的客户,公域的潜在客户,引到我们自己的鱼塘里来,通过一系列的价值贡献,让潜在客户,喜欢你,信任你。

通过成交技巧让潜在客户心甘情愿,毫不犹豫的付款购买,通过私域运营让客户疯狂的转介绍,给你带来更多的新客户。

这就是营销的目的

那什么是精准营销呢?

同样非常的简单,所谓的精准,就是,你通过一系列的过滤手段,把不精准,不优质,还有那些麻烦的客户筛选出去。

这样来的人都是需求明确,购买意愿非常高,付款能力强,还不会找你的麻烦。

现在你可能会问,如何才能到像你说的这样的精准营销呢?

别急,接下来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重点。

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只分享一部分,就是如何获得精准目标客户,关于后面的部分,我会抽时间写完,到时在公布在我的公号上面。

那么如何获得精准的潜在客户呢?有该如何去推广触达这些精准的潜在客户呢?

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用户画像

2、推广渠道

3、设计诱惑

4、贡献价值

一、用户画像

不管你是在做产品,还是服务,或者是做知识付费,你必须清楚的知道,你的目标客户是谁,他们在哪里,年龄阶段,社会地位(是学生,宝妈,白领,老板),消费能力等等,你描绘的越清楚,你获得的用户就越精准。

关于详细的用户画像,需要注意的细节非常的多,展开了分享,完全可以开一个课来讲,这里点到为止,这部分需要你自己下点功夫。

二、推广渠道

知道了你的目标客户是谁,他们在哪里,你就可以清晰的指定出来机的推广计划了,你只需要在潜在客户经常出现的地方去推广就可以了。

不如通过SEO搜索排名,通过投放竞价付费广告都可以获得大量精准客户。通过短视频平台的精准投流,直播等都能获得。还有各个行业的网站,别人的鱼塘(比如,别人的自媒体平台,如公号大V)你直接找他们合作,只要划算,就狠狠的干。

关于推广和推广渠道的内容,太多了,无法几句话,或者是一篇文章能讲完的,我会找时间详细的分享推广部分。

三、设计诱惑

你想要别人成为你的粉丝,进入你的鱼塘。你的先要清楚,别人为什么要成为你的粉丝呢?

当然是,你要先给予别人价值,古圣贤一直教导我们,要先予后取。

你可以整理一些看起来价值 高的教程和资料,甚至是实物产品都可以。但是其中有几个关键点。

例如,怎么让人看到你的赠品就想要?

如何让你的赠品看起来价值非常高?

等等

就是,怎么给,其实送礼是一门艺术,懂得送礼的人,人脉都不错。

所以你需要掌握送礼机技巧,和价值包装术。

第四:贡献价值

当你的潜在客户进入你的鱼塘之后,你要持续的贡献价值,不然即便是潜在客户来了,他也会走的,你说呢?

如何贡献价值呢?

非常的简单,你可以把你产品或者是服务的一部分拿出来,付费资料的一部分,课程的提供低价,免费的试学等,总之要让潜在客户觉得你是专业的,可靠的,值得信任的人。

这样你才会留得住人,不然,你推广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白花了。

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里,有时间我在接着分享更详细的内容。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帮助到了你,请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受益。

看到这里别忘了动动手指赞一个,有问题可以给我私信,评论区留言,我看到会第一时间回复你。

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本文作者:熊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