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镇是华侨之乡,海外侨胞遍布各地,华侨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赤坎镇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落实“侨都赋能”工程,深入挖掘侨乡红色资源、营造侨青创业环境、加强侨胞联系服务,让党员干部在侨乡党史中不断汲取前进力量,让侨乡青年在红色热土上持续释放青春力量,让广大侨胞在家乡故土里凝聚发展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中华书记碉楼下讲党课

系侨心,深挖红色资源,打造教育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赤坎镇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挖侨乡红色资源,以点连线打造党员教育“红色路线”,使红色资源成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大学校。

1.依托开平市初心广场讲好侨乡党史故事

为纪念1926年秋至1929年4月开平第一个党组织从成立发展到遭受破坏的历史,在赤坎潭江边打造了开平市初心广场和初心纪念馆,集中展现开平党组织初创时期顽强拼搏的艰苦岁月。

2.依托司徒美堂故居讲好侨领爱国情怀

对著名爱国侨领司徒美堂先生的故居进行修缮布展,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搭建起讲好侨领故事、弘扬爱国精神的重要平台。2021年共接待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群众1700多人次。

3.依托南楼纪念公园讲好侨青英烈事迹

在南楼纪念公园定期举办“碉楼下的党课”,讲述南楼七烈士的英烈事迹,让党员干部群众直观了解侵略战争给侨乡人民带来的苦难,现场感受侨乡青年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续写红色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徒美堂故居及周边环境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中华书记碉楼下讲党课

聚侨智,营造创业环境,吸引侨青回乡。通过送政策、优环境、建平台等一系列“货真价实”的举措,吸引更多的华侨新生代回乡创业就业。

1.建立引才基地

以赤坎侨小馆为载体打造全国博士后创新中心(江门)开平分中心,与各大高校建立长期的研学合作关系,探索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实习就业计划”,吸引华侨青年和港澳青年回乡创业和实习,先后引进32名高层次人才。在江门市镇(街)试点“人才强基工程”验收工作中,赤坎镇被评为“优秀”试点镇(街)。

2.搭建用才高地

发挥赤坎古镇项目人才集聚功能,将古镇项目、新区建设、乡村振兴作为侨乡青年施展才干的重要平台,积极引导青年结合文旅产业、现代农业等行业需求进行自主创新创业。2021年,由4位香港青年投资1000万元的“鱼菜共生”循环农业供港澳蔬菜种植项目成功落地赤坎,该项目运用“鱼菜共生”技术,生产绿色生态蔬菜,预计年产量达6000吨,打造精品绿色农业种植和观光农业项目。

3.打造留才宝地

在江门市镇(街)中率先出台了《关于实施古镇英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强镇”的若干措施》,按照每年100万元的标准设立镇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从居住、就医、休假、工作生活补助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政策照顾,如以“拎包入住”的标准建成32套人才公寓等,筑好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暖巢”,大大提高了对侨青回乡创业就业的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菜共生

凝侨力,加强沟通联系,用心用情服务。发挥镇党委、村级党组织联动作用,做好服务文章。

1.用心听取侨胞呼声

采用走访华侨、邀请华侨回乡恳亲座谈等方式,听取侨胞意见和呼声,重视保护侨胞合法权益,获得侨胞对赤坎古镇项目建设的理解和支持。其中,香港旅美华侨关玉芳女士捐赠500万元用于家乡建设。

2.用情回应侨胞关切

赤坎镇村级党组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时刻与海内外侨胞侨眷保持真切联系,不断提升侨胞对家乡的归属感荣誉感。其中,护龙村党支部通过打造“护龙侨之家”,明确侨务工作制度,利用《护龙月刊》宣传家乡新动态、展现侨乡新风貌,有效团结联系海内外侨胞。“护龙侨之家”被评为“全国公共服务体系为侨示范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旅美华侨关玉芳女士捐赠500万元用于家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