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有的品牌畅销,而有的品牌却没有销路?

为什么人们最熟悉一个品牌的广告,买的却总是另一个品牌?

为什么打通了所有流量渠道,还是得不到消费者的心?

为什么口口声声说爱我,买单的时候拿起却是另一个?

为什么产品面面俱到了,消费者还是不肯下单?

为什么我的创意那么棒,但是大家看过就忘了?

这些都是困扰着很多营销人的难题,很多人都不明白,其实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一些“反常识”的营销逻辑。这些逻辑和我们平常听到的营销理论有着很大的区别,初听之下很多人可能会诧异,但我相信大家看完一定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反常识:求火,天花乱坠不如实实在在

在很多情况下,名气不一定代表着销量,就算品牌名字与品牌口号大家耳熟能详,也可能陷入销量不佳、濒临破产的窘境。那些在社交媒体销量最大的品牌,一问口碑差到离谱,一看销量惨不忍睹。

让顾客掏钱购买产品的理由,一定是品牌势能中存在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价值主张,而不是单纯的整点花活、博人一笑。

杜蕾斯精妙的文案和海报,把文案玩得天花乱坠,内涵丰富,让消费者津津乐道,但最后在购买时消费者却大多选择了没什么声音的冈本,尤其中高端客群都在冈本手中。为什么?

不少品牌方都认为名气与销量对等,就在疯狂造势,却忽略了产品力,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冈本,因为冈本向消费者传达着依靠技术科技壁垒构筑的产品属性,技术硬核,不断提高用户体验感。这个话题不能说太多,说实话我也不太懂。

很多企业经常说“我的产品需要像杜蕾斯这样的文案”。但回到消费者的内心,在付钱的时候,大家是需要一个津津乐道的段子,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是那句话:名声不一定带动销量,但销量一定成就名声。

(2) 反常识:求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2) 反常识:求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相信你读后一定颇有启发。

一天,父子俩赶着一头驴进城,子在前,父在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竟然不骑!父亲觉得有理,便叫儿子骑上驴,自己跟着走。

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路!”父亲赶忙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驴背。

走了一会,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不怕把孩子累死?”

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这下子总该没人有意见了吧!谁知又有人说:“俩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

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一前一后用棍子扛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一下,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一个企业最害怕的,就是什么都想通吃,谁都不想得罪,谁都想讨好。但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能够所有业务、客户通吃的企业。不要浪费时间和资源在失败的产品和虚弱的产品上,对于品牌方而言,将大部分资源集中在可以巩固、强化能够获得长远优势的方向上,并且专注于一个渠道,才更可能突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营销没有边界,心有多大,营销的边界就有多大。但预算有边界、精力也有边界,一个品牌的营销边界,总会受限于资源。

求全不如求专。在企业资源不是足够富裕的时候,求全往往是个伪命题,做全网营销,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可能什么都想要,但什么都做不好。就像上文所说的那个故事,如果他们不是一直在那里纠结是驴背人还是人背驴,而是一心赶路的话,他们也许早就进城了。

所以说,只有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关键的目标方向,才能得到更大的收益。当你占领了最主要的阵地,你可能会发现次要目标的取得就变得轻而易举。

(3) 反常识:求量,讨好渠道不如占领心智

(3) 反常识:求量,讨好渠道不如占领心智

渠道为王,是企业营销现状的最佳写照。中国网民虽多,但大多数流量都集中在我们所熟知的这几个渠道,比如短视频赛道的南抖北快,中长视频的哔哩哔哩,搜索引擎的百度搜狗,社交媒体微信QQ……

在这些渠道的屋檐下,品牌不得不低头。不过讨好渠道,尽管能带来销量,但是无法对品牌建设有所助力。因为当这些渠道的流量池引流费用越来越贵的时候,品牌产品的增长就将遇见瓶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线上渠道精准的推送也存在弊端:无法让品牌在主流人群形成广泛认知和品牌印象,除非进行无差别投放,但这样做纯属是砸钱,而且效果也不一定怎么好。

那么品牌该如何摆脱渠道依赖、实现可持续增长呢?不少人重新提出“心智营销”的概念。

什么是心智营销呢?下面我举一个例子。

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例,国外曾经做过一次试验,在盲选环节,人们对百事可乐的评价更高,但是,当被试者们看到饮料标签之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可口可乐更好喝。

这是因为经历一百多年的历程,可口可乐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牢固的地位,即使现今理智的消费者早已经认识到可乐的口味其实并无太大差别,但品牌对心智的影响依然具备着长久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常识,反的是套路,不变的是人心。

新智营销能量虽大,但在当今时代也越来越难做了。这是因为人类的心智是有限的,而信息爆炸的时代,使得本来极其有限的顾客心智更加拥挤。同样,已经形成的心智不可改变,比如通过现代科学试验已经证明了像人参燕窝之类的补品,并没有什么特别神奇的成分,也没有什么神奇的功效。但你如果跟老年人说这个,他们一定嗤之以鼻。

这些都意味着,现在品牌想做心智营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艰难。

只有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够对症下药,解决心智营销的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本邑企媒体认为,品牌要想应对新智的激烈竞争,需要打破同质化竞争,找到品牌差异性、顾客真实需求和市场潜力这三者的交集点。

在确认了心智目标之后,需要和平台协作,用科学的数字化衡量手段指导内容投放,赢得竞争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