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冒投资平台进行诈骗的事件

几乎以假乱真的logo

似是而非的界面、相似的“功能体验”

在多如繁星的APP中间

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仿冒APP

借着正版APP的热度,设立各种“陷阱”

危害我们的信息与财产安全

近期,国家网信办反诈中心

监测发现多起仿冒投资平台进行诈骗的事件

诈骗分子仿冒京东金融、

马上金融、360借条等平台

推出大量“李鬼”式APP

以相似标志和产品介绍以假乱真

“小额返利”等诱导网民进行访问下载

进而实施诈骗

给一些网民造成巨大财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网信办公布的一些已发现打击仿冒APP数量)

诈骗分子仿冒投资平台诱导欺诈网民

让网民遭受严重的财产损失

为提高人民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

国家网信办还披露了部分典型案例

和小翼一起来看看

其中的一些诈骗手法吧

部分案例

一、2022年2月,河北省姜某下载了某仿冒APP进行相关投资操作。期间姜某收到一信息,显示其进行了一笔20万元的第三方汇款,因未报备属于违规操作,且已移交风控部门处置,姜某需缴纳20%的风险保证金4万元,否则账户将被冻结,姜某转账后发现被骗。

二、2022年6月,山东省秦某某在某仿冒APP申请贷款10万元,平台要求先交1万元金融贷款保险,否则不能提现。秦某某按要求交钱后依然无法提现,平台要求再交5万元验资费,并承诺会将保险费和验资费一并返还,秦某某充钱后合计被骗6万元。

三、2022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张某某下载了某仿冒APP,跟着微信群里的“老师”进行投资操作。一开始投入了10万元,盈利后又追加了30万元,结果发现投资持续亏损,张某某打算将剩余的钱提现,但多次提现失败,且平台催促其继续追加投入。张某某察觉异常,随后平台无法访问。

四、2022年1月,江西省彭某在某仿冒APP申请贷款,提现时提示银行卡号错误,账户被冻结。平台让其转账1万元以证明是本人操作,彭某转账后账户恢复正常,随后发现又被冻结,平台声称彭某操作失误,需继续验证,彭某发现被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鬼”式APP还有哪些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又该怎么预防

一起来看下吧

仿冒APP的危害

一、大量窃取个人信息

仿冒APP在安装时通常会索要大量权限,用户在使用时,往往会被读取手机联系人、聊天记录、照片等隐私数据,从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二、数据流量异常

用户下载仿冒APP后,仿冒APP通过隐藏功能或类似“木马”的行为,在后台偷偷控制手机操作系统中的部分功能,比如开始自动发送信息、接收或点击弹窗广告,导致数据流量暴增。

三、造成安全隐患

很多仿冒APP内存在大量的广告和安全隐患链接,用户点击后,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网络钓鱼”,继而被套取金融账号信息或诱导转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防范仿冒APP

1、下载时从官方正规渠道下载APP,不下载破解版等来历不明的软件。

2、使用时仔细观察APP的外观与界面,对界面混乱、弹窗广告较多、功能不完善的APP时刻警惕。

3、不在来源不明的链接,输入银行卡账户信息、手机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4、如果出现官方客服联系,一定要注意核查对方身份,不要盲目转账。

5、手机上的安全防护软件,一般可以对手机APP的一些行为进行监测,如果出现流量异常、安全告警等提示,一定要及时关注。

来源:中国电信微信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