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上说解脱有三种:菩萨的解脱、声闻的解脱和缘觉的解脱,《瑜伽师地论》上弥勒菩萨开示:布施得大富、持戒生善好处、修定能离苦。

这个“离苦”并非佛菩提道上的究竟圆满解脱,而是指能离开苦,解脱于种种事相上面的苦。

外道也修定,他们可以解脱于欲界和色界,但是没有办法解脱于无色界。

所以外道可以说有解脱,也可以说没有解脱,就看说法的前提是什么。

但总而言之,外道不遇见善知识,是没有办法解脱于三界的。

三世果报必定不虚,这三世包含着无量的三世。布施得大富,而悭贪则得贫穷。

布施与悭贪是一体的两面。所以既然布施果报真实不虚,那么悭贪果报也真实不虚。

持戒、破戒果报真实不虚,修定解脱也真实不虚。没有什么事可以超脱于这三世之外。

施与不施,舍与不舍,是一对法。持戒与破戒也是一对法,要么持戒要么破戒。定与动也是一对法,要么定法要么动法。

所有的法包含世间出世间一切法就是有施无施之法,有戒无戒之法,定动之法。

所以佛说三世果报真实不虚,其实是寓意着无量世。

为什么说真实不虚呢?

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如来藏心地。在这个心地法门里,只要有布施,在大地上有播种,不管播种的时候是清净心还是一边播一边乱七八糟的想着一些恶业事情,这个大地都会长出苗来。

大地这个法,不管想法,只管有没有种子种下去。布施也是这个道理,不管心里怎么想,只要有施就有回报。

就好像我们看一个人心性坏劣自私自利,但只要有东西给他,他就乐呵呵的,因为他也有一个心地,只要给他就很开心,只要赚便宜就很好。我们都有个心地在接受。

当然布施果报之果实产量的高低、品质的好坏和布施时的心态有关。

就像在田地里播种的时候不专心、胡思乱想,导致种子有的地方多,挤到一团,有的地方一颗也没有,那产量肯定就低了,品质肯定也不好。

布施也是这样的,施的时候要专心,要布施之时我们精心的去种它。

之前我种了几块地,庄稼长得很好,真的很高兴,觉得自己种得很专心,主要就是心净。

除了心净还要挑选净田、殊胜的福田,而种子也要精挑细选,要物净,如法求物施,我的财不是偷来的,也不是抢来的,而是正当职业求来的。

赌博赚来的财也可以布施,只是产量低,三十二种不净布施就是这样来的。

我们知道只要有布施就必得果报,布施得财富,真实不虚,和心中是否有清净杂染的想法没有关系。

不会因为内心有求,因为不净布施而没有果报。种芝麻的时候想得西瓜,西瓜永远不会出来,但是芝麻还是能长出来的。

我们的心地也是这样,播下善业或恶业的种子,未来都必得相应的果报,不会因有杂染欲求而没有果报。

布施的时候心态不正,依旧有得果。比如说行贿这个事,行贿的人心可能不净,虽然送人家东西,但却想:这种德行的人拿东西才办事,要不是个当官的,给我提鞋都不配......

即使心这样胡思乱想,但是这个事情还是会办成。人家帮你摆平了,这就是果报。

如果不净布施没有果报的话,那么香烟白送、琼浆玉液白喝、饭白请,就像种子种在土地不会发芽一样,无有是处。

为什么说一个一个饭局要设好,请君入局,而入了这个“局”就套牢了,过几年被查了,到局子里去了!

饭局其实就是设局,某某局长像鱼一样游到这个“局”里来了,当时众星捧月的感觉很好,但是饭局里面设局的人才是真正的“局”长,无论哪个局长最后事发通通进到公安局,这就是果报。

其他来参加的人也有果报,因悭贪啊,白吃白拿的,利用手中权力吃、卡、拿。

这个行贿的法也有果报,事情办成了。但因为是不净布施,最后两个肯定都得进去。

所以说布施和财富相应,不管是什么布施,即便是前面那一种如此肮脏的不净布施,依旧会有好处,这个叫必得果报,真实不虚。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后,就清楚了布施相关的一系列果报。既然布施一定有果报,那么悭贪也有果报,那就是一定得贫穷报。

就拿种地的事来说,我是非常感兴趣的,随便怎么种都会有果实。

有一次我弄了一些豆子去种,结果种子太多,没有土地可以种了,我索性将多余的豆子一股脑儿都倒到地里,上面泥土都懒得盖,心里想:爱长就长,随它吧。

最后这些豆种全都长幼苗了,就这样乱弄弄都能长出幼苗。这说明土地是需要经常去翻种的,不去种这土地就要贫瘠下去。如果你悭贪不种,这块土地就会越来越贫瘠。

有一位西北的师兄看了我们的菜地,感叹说:“你们这里随便种种菜都长的这么好,肥都不用施。

我们那里的黄土高坡,怎么弄都弄不好,种下去的种子没有收成,土地贫瘠呀!”她只看到了贫瘠,可不知道为什么会贫瘠。

我告诉她,就是因为当地人的懒惰、懈怠、不肯播种。我们这边的土地富饶,那是因为千年以来一些勤劳之人都在这里不停地挖、种,才酝酿出了这片良好的土地呀!

良好的土地是这样辛勤播种出来的,不肯播种的土地就会越来越贫瘠,越种不好,越不想种,土地就越贫瘠,如此恶性循环了。

即便那里一直在扶贫,可是他们把扶贫的猪仔吃掉了,扶贫的树苗也拿来当柴烧掉了,这样下去怎么能奔小康呢!所以,若是悭贪一定是贫穷的。

佛说法一定从布施先说,而不是从持戒开始,这是因为布施比较形象,单单通过种地这个譬喻就能让我们领略其中的意涵。

当众生接受了布施,就知道持戒一定能往生善趣,因为持戒能产生种种的德力。

很简单的道理,相信每个企业都会在宣传栏或者墙报上体现自己的企业文化——“诚信”、“真诚”、“以诚为本”、“厚德载物”等字样。

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一定要有戒律。诚就是戒,就是要戒妄语。真正持戒的人,他的企业就能搞得好,因为企业要想搞好肯定要行善。

所以说持戒一定能往生善趣,和前面布施是异曲同工之妙。相反,破戒一定下堕恶趣,一定是真实不虚的。

接下来说定。先想一想我们所有的烦恼和妄想是不是来自于大脑的正确思维?刘德华的一首《忘情水》“啊…给我一杯忘情水…”是否唱醒了我们呢?

这杯忘情水喝下去,忘掉了就不想了,不想了,这个情带来的烦恼就没有了。

所有的烦恼都与心的乱动有关系,晚上睡着了就没有烦恼。因为睡着了心定了,定则静,静则安,安则祥,祥则和,和则乐,那么就一定没有苦。

定是让我们的心安住一处,不管有怎样的烦恼,只要身心安住一处,烦恼就没有了,就能离苦。所有的苦都与动相应,所有的乐都与静相应,没有动就没有烦恼。

一天到晚忙来忙去,动了就会有烦恼,这是简单的道理。就拿跑步来说,跑100米很轻松,跑500米也没有关系,那跑5000米呢?

跑的久了,你一定需要坐下来休息,要把自己安下来,安就是定。

烦恼一定是你种种的动带来的,只要心不在欲界中晃动,那就能离欲界苦,不在色界中晃动,就能离色界苦。

所以我们都离不了苦,就是因为没有定。当然定一定要有慧的支撑。

无论你的心是否求法,即便是对学佛成菩萨成佛没有信心,但是只要持五戒,还是能往生善趣的。

因为佛说的语言是真实不虚的,只要布施、持戒、修定就能往生善趣,和他学不学法没有关系。

就像前面讲的,如果这个人没有听从佛法,但是他修定乃至于受持初禅定、二禅定、三禅定,如果修定达到初禅定了,他就能离开欲界苦。

如果修到空无边定,就能离开色界的苦。如果他能够继续依止于慧力知道三界,只要心中的意识或者意根有极微细的动,他就会有烦恼。

如果他把这个极微细的动也舍了,这就叫灭尽定,就解脱于三界之苦了。

所以,布施、持戒、修定,一定是有果报的,但是究竟的解脱是解脱于三界,就一定要加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