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模仿是捷径,但并非坦途。

如果一味的去盲目模仿的话,短时间内可能你不会发觉什么,但是长期如此,你会不知不觉的失去对自己的内容思考。

(1) 伐木的猴子

(1) 伐木的猴子

开始之前我想先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想做一套家具,就走到树林里砍倒一棵树,并动手把它锯成木板。这个人锯树的时候,把树干的一头搁在树墩上,自己骑在树干上;还往锯开的缝隙里打了一个楔子,然后再锯,鼓弄了一会儿有把楔子拔出来,在打进一个新地方。

一只猴子做在一棵树上看着他干这一切,心想:原来伐木如此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人干累了,就躺下打盹时,猴子爬下来骑到树干上,模仿着人的动作锯起树来,锯起来很轻松,但是,当猴子要拔出楔子时,树一合拢,夹住了它的尾巴。

猴子疼的大叫,它极力挣扎,把人给闹醒了。最后被人用绳子捆了起来。

这个故事就是我今天要讲的核心内容,那就是做企业、模仿可以,但不能照抄,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要不然很容易出师未捷身先死。

(2) 再全面的模仿,也很难复制成功

(2) 再全面的模仿,也很难复制成功

说到这里,有人就要吐槽了,因为我国的很多知名企业都是靠模仿国外企业起家的。像模仿谷歌的百度360,模仿亚马逊的阿里巴巴,模仿推特的新浪微博,以及去年突然火爆的模仿肯德基的“喷射战士”华莱士……其实说好听了叫模仿,说难听了,我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

而在这些模仿国外模式的中国企业中,最为知名的毫无疑问的是那个“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的腾讯了,他们的CEO,会写轮眼的宇智波·化腾,这些年来从ICQ到OICQ、从联众世界到QQ游戏平台、从反恐精英到穿越火线……不是代理就是照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了,为了跟抖音快手打擂台,腾讯又推出了微视,虽然扶持力度相当大,可最终还是没有火起来。你要问它真正有什么创新吗?好像也叫不出名字。

这些靠模仿起家的企业,一个个都混得风生水起,怎么这会又说不能盲目模仿了呢?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了,当年互联网浪潮下投入其中的企业犹如过江之卿,但现在活下来并且做大的好像也就只有这几家,一将功成万骨枯,你只看见这站起来的一将,却没有看到那倒下去的万骨。

而且你只看到了它可以模仿的方面,却没有看见它模仿不了的那一面。就拿腾讯来说,你模仿得了它的政策,模仿得了它的理念,你能模仿他的财力,能模仿它当时的政策吗?百度当年在中国能快速兴起,靠的就是它对盗版内容没有太多的限制。但如果在欧美,光版权费就能让你活不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历史原因,过去中国人对隐私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对这也让很多APP获取了他们不应该得到的个人信息,这也是中国个人信息泄露现象频发的一个因素,但如果在西方一些国家,他们对私人信息比较看重,像这些APP就很难生存下去。

饭菜口味尚有地域差异,更别谈企业营销了。企业的成功有很多因素,有些东西你可以复制,而有些东西你复制不了。走衡水模式的学校有那么多家,但哪个能有衡水的知名度?你可以学习衡水的制度,你能得到衡水的生源吗?

去年的西安不倒翁小姐姐非常火。那么她具体火到什么程度呢,不仅大家一打开朋友圈或者各类短视频APP几乎都能刷到与她相关的视频,甚至包括《人民日报》这样的大媒体也关注到她并发表文章进行相关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随着不倒翁小姐姐的爆红,果不其然,同样的模式也开始在其他城市复制。但很明显的是,这就是跟风行为,只是什么红就机械化的模仿什么而已,缺乏实质性的表达,那结果也可想而知,游客并不会买单。

所以再全面的模仿,也很难复制别人的成功。

(3) 模仿是捷径,但并非坦途

(3) 模仿是捷径,但并非坦途

当你刚开始做一个项目或者是产品的时候,在自己大脑的惯性思维下,首先做出的反应就是模仿,模仿也是快速入门的一个捷径,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所以随便在同行那里拿过来一个内容。

发现,噢~原来内容是这么做的,但同时你要知道,不是所有的竞品都是可以模仿的。

因为竞品(同行)不管是大型公司,小型公司,或者是个人团队,对方都有着自己的内容特色和目的。

如果一味的去盲目模仿的话,短时间内可能你不会发觉什么,但是长期如此,你会不知不觉的失去对自己的内容思考。就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用他的观点,什么时候要用自己的观点,可能前期你不会有所发觉,但是到了后期你越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内容的傀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盲目地模仿,你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被竞品牵着鼻子走,大型公司,小型公司,个人团队,发展的各个阶段。对内容的输出是分层级的,有的内容层级是造势,有的内容层级是营造口碑,还有的内容层级纯粹是引流。如果在不了解自身发展阶段下去模仿,结果只能是丢失自己的内容输出方向。

不去学习别人系统的管理,不去了解企业成功背后的运行机制,企图靠模仿成功企业的营销方式就能生存或生活下去的企业未免有点太过天真了。

如果盲目模仿而不知变通的话,就会像猴子的尾巴,一不小心就被树夹住,由此可见,模仿固然重要,但还是要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特点。用老话说,就是吃饭的家伙。

然而现在的市场同质化竞争相当严重,想要在模仿中求胜不仅需要专业的营销理论,全方位的营销体系、还需要专业营销人才的加持与先进技术的赋能。而且无论是技术还是理论都要不断发展、不断变通,才有可能更加适应市场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候,可以依靠专业领先的整合网络营销提供商的助力,才能实实在在的帮助企业摆脱营销困境。对此,我推荐品效合一的企媒体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