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句话的出处是什么?

出自《诗经》,名叫《小雅·鹿鸣》,是一首宴饮诗,描绘着人们喝酒以及酒后的心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古琴。鼓瑟古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翻译过来的意思,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震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有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嘉宾畅饮乐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宾客心里乐陶陶。

诗歌里面为什么都以“鹿”开头?

在先秦之前的人们是比较崇拜鹿,在那时鹿象征君子之德,富含美好的寓意,儒家后来吸收了此类思想,于是在自己的典籍中,将鹿比作君子。

《小雅·鹿鸣》是在什么背景下被创作出来的?

是周王宴会群臣宾客时所作的诗,《毛诗序》云:“《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

毛诗序》,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著作。作者不详,分大序和小序,《毛诗序》属于大序。《毛诗序》写了有关《鹿鸣》的序:燕国大王请大臣们做客,吃佳肴喝美酒;群臣又向大王进贡,以示忠心诚意。是强调等级观念以及宗族团结为主旨的诗歌。

为什么周朝如此重视礼数呢?

当时周国原属于商朝的附属小国,但是商朝后期朝政腐败,频繁的打仗,以至于自己实力被掏空,给了周国一丝希望,于是通过周国两代君主的努力,团结被商朝欺负的小国和外族,形成联盟,趁着商朝的主力外出,发起乐灭商的战争,成功的灭掉的商朝,建立了周朝。

周朝的建立是来源于各小国和外族的支持,于是周朝采用分封制度,为了长久的统一和团结,周朝通过祭祀和官制等编辑了一套制度,其中包含国家大事小情各方各面,就连人们的衣食住行都规定在内。就是通过这么一套制度,来进行文化和思想的集中,渐渐将分封的小国同化,从而实现周朝的长治久安。

由于周朝的国家慢慢的扩大,很需要人才进入统治阶层,帮助朝廷梳理日常治理和管理。为了管理好这些人才,不让这些人才骄傲自大,周朝就用官制创造出新的政治秩序。要求选拔出来的人要德才兼备,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为官,协助朝廷。周朝不仅仅提出这个想法,还拟定了六德,六行,六艺等标准,这套标准对后来的儒家影响非常大,凡是具备这些标准才能,才可以为官。

是哪六德,六行,六艺呢?

六德:君,臣,父,子,夫,妇为“六位”,而义,忠,智,信,圣,仁“六德”。六德是配于六位的,义为君德,忠为臣德,智为夫德,信为妇德,圣为父德,仁为子德。

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为“六行”,孝是对父母孝顺,友是对朋友友好,睦是邻里和睦,姻是妻子以礼待夫,任是对社会有责任感,恤是体恤百姓。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礼教,音乐,射箭,驾马车,书法,数学,是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

周朝推广六德,六行,六艺等标准,不仅仅培养出的人才为自己所用,也影响着后世各朝代的太学机构。

周朝从商朝灭亡的结果中反思到了什么?

周朝认为国家要想好,就一定要有德行的人来治理,并且进行日常化管理,商朝的灭亡就是被无德之人把持朝政所导致的。周朝还认为,有君子之德,才能让自己的正确行为感化他人,能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他人,国家才能进步,而且有君子之德的人会心系天下百姓,做事都是从国家黎民百姓的大角度出发。无德之人身居高位,百姓受罪,最后导致灭亡。

“呦呦鹿鸣,荷叶浮萍”,为什么能引清客大笑?连贾政也没忍住!

知道了《小雅·鹿鸣》原文的意思,以及深厚的历史层面和对儒家的影响程度,即便小厮说错了后面的四个字,也用幽默的方式将贾政和宾客们赞扬了一番。贾政为人虽然死板,但也正直,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教育,跟着他的清客也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自然也会对号入座,将自己代入到这首诗的意境里面,听着小厮这样说变着法的夸他们,一边是开心,一边是对这个改编的顺口溜觉得新颖奇特而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