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证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火红年代的朴实爱情,也代表着两个相爱的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七夕将至,领秀金品社区征集了不同年代的结婚证,来挖掘他们背后的爱情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一年多的收入150元,我们简单地请家人吃了一顿饭...

桌上邵金根、童玲娣夫妇的结婚证保存的非常好,颜色鲜红。那是上世纪70年代结婚登记证,没有浪漫的心形,有的是朴实真挚的情感。豆腐块大小的结婚证,上面是婚姻登记内容,仅登记姓名、性别、年龄即可。

邵金根师傅今年77岁,童阿姨今年69岁了。童阿姨说年轻时在郊区的轴承厂上班,三班倒,工作很忙,经常起早贪黑,对于未来的伴侣童阿姨是希望能多多照顾自己的。经人介绍后认识了邵师傅,阿姨笑着说起初是看不上邵师傅的,因为阿姨身材高挑,人又长得漂亮,可是朴实的邵师傅一眼就相中了童阿姨。邵师傅不会花言巧语,有的是一颗真诚的心。于是,邵师傅经常到童阿姨家中洗衣服、扫地、做饭...看到邵师傅常常忙的满头大汗,渐渐地,童阿姨被实在的邵师傅打动了。

以前,结婚是需要去单位开介绍信的,随后去街道办事处登记。“那个年代没有拍结婚照,也没有鲜花,工作人员就是问我们双方是否自愿,然后就颁证,过程很简单。然后我们回来就请亲戚朋友喝喜酒,那时,一年多的收入150元,我们简单的请家人吃了一顿饭,一共两桌人。”童阿姨回忆说。两人携手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几十年,经历了自然灾害,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依旧相爱如初,生活也越过越滋润。

随着领秀金品社区的成立,退休后生活美满的邵金根夫妇还想发挥自己的余热,加入了网格员队伍网格队伍,成为网格队伍中唯一的“夫妻档”。他们时常身着“蓝马甲”,除了日常巡查工作,还积极配合社区开展了防火、防灾、防盗等宣传活动,监督安全生产,化解矛盾纠纷……商铺里、社区里、百姓家里,到处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夜间八九点本是老人们休息时间,可是他们仍自发组织,参与到平安巡防中。上周,邵师傅还协助领秀金品社区的网格长田建良,到居民家中为其排忧解难。在他看来,网格员不仅仅是职责,网格也是一份事业,是夫妻两退休后发挥余热的桥梁。

“我喜欢欧式的婚礼,洁白的婚纱,粉色的气球,梦幻的婚礼场景……”

韩晓是一名90后,2020年7月刚刚加入社区大家庭。她和她的先生是大学同学,多年的同窗情在不知不觉中升华成爱情,2014年两人决定携手相伴。姓名、身份证号、微笑着互相靠近的合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的结婚证相较以前,不再是夫妻两人压箱底的婚姻纪念品,而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文书,有了统一的制式。人们使用结婚证的次数日趋增多,结婚证也随之“返璞归真”,逐步取消了复杂的图案,并由奖状式变为护照式,方便携带。新时代的婚礼也和老一辈有很大的差异,拍摄专门的结婚照,唯美的婚礼仪式,从筹备到办婚礼整整花费了大半年时间。“我喜欢欧式的婚礼,洁白的婚纱,粉色的气球,梦幻的婚礼场景……”韩晓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回溯岁月,看着结婚证的变迁史,它的设计和图案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其外观形式一直在变,但对爱的承诺和坚守却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