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进展情况。截至6月底,山东省已开工3800个小区、67.07万户,年度任务开工率99.91%,任务量、开工量均居全国首位。

记者了解到,全省各市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工作要求,靠前发力,持续用力,进一步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力度,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再次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其中,各市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把雨污分流作为必改内容,提高飞线整治改造标流为切入点,同步开展地下管线升级改造,实现“地上一张图、地下一张网”。由设计院对小区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等管线进行综合设计,统一规划布局,并集中接入市政管网;同时对各类“空中飞线”进行落地,实现小区内地下、空中、道路、绿地等多维度立体改造。“以奖代补”支持管线改造,政府通过协助开挖回填管沟、恢复路面等“以奖代补”方式,鼓励专营单位出资改造管网并提供管材。

各市还积极探索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金融支持改造机制,鼓励通过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居民出资参与改造。

其中,泰安市积极鼓励企业改造,尤其是对一些有意向的企业,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上门讲解,在沟通交流时,站在企业角度宣传发动,以品牌宣传、市场开拓等企业关注点为突破口,吸引企业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之中。临沂市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引导居民出资改造。在河东区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河东法院家属院在改造供水、供暖过程中,居民共出资239.9万元,占小区改造总投资的63.41%。

同时,各市扎实开展基础类改造,在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做到完善类改造内容能改则改,提升类改造内容尽量改造,加快构建社区生活圈。

其中,济宁市任城区竹竿巷片区改造项目利用小区内原有废弃掩埋的小型防空洞,通过对废弃管沟进行挖掘重建,将强弱电、雨污水、供水等管网同步敷设,形成了多管线共沟的微型管廊。

莱阳市“4+N”试点鸿达文化小区改造项目结合小区改造充分利用社区闲置资源,对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闲置教学楼、宿舍楼进行盘活、改造利用,改建颐养中心。颐养中心建成后,可为居民提供贴心居家照料,专业助老服务,全面满足居民个性化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缓解社区养老压力。

滨州市滨城区实施“政和社区城市微更新”项目,“破墙统管”24个老旧住宅小区,惠及1746户居民。该项目改变单一小区改造模式,将24个老旧小区连片拆除围墙实行统一改造和管理,打造“十五分钟品质生活大社区”。

各市扎实推进“齐鲁红色物业”建设,持续加强物业服务行业党建,深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稳步提高物业服务覆盖率。如泰安市泰山区实施“社区红管家”服务提升行动,工作中做到了征求意见与服务先行同步推进,领办物业与整合资源同步实施,服务队伍与工作制度同步建立,红色物业与网格治理同步融合。

潍坊市还出台了《老旧小区后续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建立改造资金多方共担机制,创新建立老旧小区专项基金,通过财政补贴、闲置资源盘活、社会捐助、公共收益等多种方式筹集,让老旧小区后续管理有了“养老金”,为老旧小区长效化、持续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