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伟人日志2022-08-06 18:201949年12月8日上午10时左右,阎锡山带着他的内阁成员匆匆告别大陆,来到了孤岛台湾。匆忙之中他甚至来不及抒发留恋家乡的情感,就匆匆而别,更没想到这竟然就是他与大陆的生离死别。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阎锡山晚年尤其怀念家乡,在阳明山上修了一座山西窑洞,一住就是十年。卸任职务带着“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的头衔,阎锡山抵达台湾之后的当天下午,就在寓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国民政府”从现在起在台北办公。至此,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彻底宣告结束。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阎锡山刚到台湾,阎锡山还颇有一股雄心壮志,想要卷土重来的架势,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反复宣传施政方针,并多次发表演说。来台以后,阎锡山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各地军头告状,陈诚用对付敌军的手段来排除异己。对此,阎锡山当然看出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所以也在演讲中多次批评国民党内部的不团结,还说要总结在大陆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决心在台湾干出一番事业。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蒋介石已经在暗自思量国民党政府的人事安排。但由于初来台湾,政府还没有稳定,蒋介石对阎锡山还是非常客气的。只是暗自给阎锡山施加压力,对行政院的工作事无巨细处处过问,尤其是在人事上的安排,更是紧抓不放。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蒋介石蒋介石本来就是一个疑心重的人,而他的用人原则也一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始终没有忘记过去的阎锡山对自己的敌视。对此,蒋介石当然非常不满,所以在元旦过后,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把阎锡山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美名其曰说是和他商量行政院的改组人选,实际上就是通知他应该换哪些人,阎锡山接过名单一看,他的嫡系全部被替换,就连他自己的职位国防部长也交给了别人。对此,阎锡山当然敢怒不敢言,自从来到台湾之后,阎锡山一切都以老蒋的意见为主,他说什么,自己就怎么干,但尽管如此,也没有让蒋介石打消替换他的想法。行政院的改组,引起了国民党人士的不满,一天晚上,阎锡山吃过晚饭之后一位四川籍的将领质问阎锡山,为什么这次政府改组没有一个四川人?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阎锡山对此,阎锡山有苦难言,这次改组不说他自己没有什么权力,就连他自己都被换掉,但他也只能打碎牙自己往肚子里咽下去。尽管如此,阎锡山还是到处发表讲话,痛斥国民党的腐败和无能。阎锡山的一片苦心,蒋介石不仅没有理解,反而却认为这是阎锡山在针对他,在他看来,阎锡山的话句句带刺,这让蒋介石一度感到非常难堪,对阎锡山记恨不已。而这也让蒋介石想要换掉阎锡山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三个月之后,蒋介石逼宫免去了他“国防部长”的职位。然而,蒋介石依旧对阎锡山不依不饶,频繁干预“行政院”的事务,这让阎锡山非常窝火。于是在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北宣布复职之后,阎锡山便向蒋介石提出辞去行政院长的请求。对于阎锡山的辞职请求,蒋介石心里暗爽,但在嘴上还是假意挽留了一番。第二天还来到行政院阎锡山的办公室,与其进行了长谈进行了安抚。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阎锡山3月6日,蒋介石亲自批准了阎锡山的请辞报告,正式决定由陈诚继任“行政院长”。似乎从这时起,阎锡山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失落的滋味。离职后,下属们还为阎锡山举办了一个茶话会,而他也在会上表明了自己之后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心态。就这样,壮志未酬的阎锡山的为政生涯彻底结束,开始了他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归园田居 卸任之后,蒋介石还是给了他“总统府资政”兼“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的闲差,每个月拨付5万元的经费,被安排到了台北农安街的一处小院居住。然而,当阎锡山带着四十多名山西侍从,来到此地却有些错愕,他们怎么都想不到蒋介石会给阎锡山安排这样破败的房子。面对此景,阎锡山也不由得发出一声长叹:“东山的土地爷,到西山就不灵了。”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阎锡山来到农安街之后,阎锡山也曾有去美国或者日本的打算。然而,蒋介石当然不放心这个多年的政敌出去与他作对,他害怕阎锡山成为第二个李宗仁,于是以各种借口挽留阎锡山。阎锡山无可奈何,也只好留了下来。尽管已经卸任,但阎锡山的心态还是比较好的。在搬进新家的当天,他就开始写《人应当怎样》,文章中尽显他悲观的心态,但那时的他也对未来充满了幻想,由此能够看出,彼时的他还没有放弃自己的抱负。半年以来的修身养性,让阎锡山的心态放松了不少,已经迷上写作的他决定带着四十余名侍卫来到阳明山,找一个清净的地方过隐居生活。台湾当局表示了同意,还将当时日本人还没来得及建成的菁山农场里的房子给了他。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阎锡山故居这里地势偏僻,交通不便,平时进城都要步行30分钟才能到达公路。当下属们看到杂草丛生的房屋,气愤不已,纷纷要求老长官返回台湾。但阎锡山却并不在意,反而指着一间屋子说道:“日本人能住,中国人为啥就住不得?我就住这里了。”台北地处台湾北部盆地,刮台风是经常的事,就在他们来的第二天晚上,一场暴风雨就把房顶上的瓦片刮走了不少,好不容易等到天亮,下属们以为他们一定会回到台北。但阎锡山对此地异常坚定,还叫大家一起建造屋子,昔日和阎锡山吃香喝辣的下属们也只能咬紧牙关,与阎锡山同甘共苦。但他们建造的屋子,仍旧抵挡不住南海的炎热和台风,就在这时,阎锡山想起了山西老家的窑洞。窑洞冬暖夏凉,还不怕台风,也能在这里建造。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阎锡山故居于是他找他老农询问这里为什么没有窑洞,老农却说道台湾比较潮湿不适合挖洞,建造窑洞的话空气也不流通,而且台湾多地震,窑洞根本承受不了。阎锡山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于是他亲自设计建造了3幢仿山西窑洞风格的砖石建筑,住在窑洞里,仿佛梦回当年。之后,他还叫来侍从,将窑洞命名为“种能洞”,还在旁边租了一片土地,建了一座农场,叫做“种能农场”,闲暇时也会在这里打发时间。不久之后,当蒋介石和宋美龄听说阎锡山来到了阳明山隐居,还专门抽空来看望。听说阎锡山一门心思著书立说,蒋介石也放了心,还专门就土地改革问题请教阎锡山。蒋介石和宋美龄亲自登门拜访,或许对于阎锡山来说也是一种殊荣和安慰。逝世后墓碑朝向山西1959年,阎锡山已经是77岁的高龄。这天晚上,他写作之后准备上床休息的时候,却发现心脏有些不适,第二天去医院检查之后发现阎锡山已经患有心脏病。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阎锡山晚年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之后,因为阎锡山始终惦记着他的工作,所以还没痊愈就回到家中静养。回到家中之后,阎锡山已经感觉自己时日无多,抓紧时间完成了《三百年的中国》初稿,之后又开始研究《二十五史》及《十三经》。1960年5月20日,是蒋介石召开12周年就任纪念大会的日子,阎锡山也收到了邀请,当他正准备前往时,忽感身体不适,第二天再次来到了医院。当时的阎锡山已经没办法走路了,脸色乌黑,被送往医院之后,有了明显地回光返照现象,5月23日凌晨,他的身体情况急转直下,阎锡山的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享年77岁。阎锡山的下属没想到老先生会走得那么快,对他们来说,当他们听到老先生去世的消息之后,天就塌下来了。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晚年阎锡山但转念一想,其实这样最好,大寿善终,算得完满的结局。从50岁起,阎锡山在每年元旦的早晨就要口述他的遗嘱,而在这年也立下了七项遗嘱:一、丧事宜简不宜奢;二、来宾送来的挽联可收,但不得收挽幛;三、灵前供无花之草木;四、死后早日出殡不要久停;五、不要过于悲痛放声大哭;六、碑墓上刻他的日记第 100 段和第 128 段;七、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他的《补心灵》一遍。 阎锡山去世后,台湾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葬礼由何应钦主持,蒋介石亲临致哀,并送一块匾额,上写“怆怀老勋”。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阎锡山墓地阎锡山的墓地就在阎锡山生前居住的菁山草庐后,坟冢上写着“世界大同”四个字,墓碑上刻有“阎伯川先生之墓”,在他的墓碑上还写着一幅他生前特意为自己写下的挽联:“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但值得注意的是,阎锡山的墓地坐东南朝西北,面朝山西老家,或许这是他希望在死后能带着魂归故里的遗憾,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山西老家,了却他临终都不敢提及的心愿。时至今日,不管风吹雨打,这座墓碑依旧坚定地望着大陆,朝着山西,傲然挺立。960年阎锡山逝世,临终前不敢提及的唯一遗憾,死后却人尽皆知
1949年12月8日上午10时左右,阎锡山带着他的内阁成员匆匆告别大陆,来到了孤岛台湾。匆忙之中他甚至来不及抒发留恋家乡的情感,就匆匆而别,更没想到这竟然就是他与大陆的生离死别。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阎锡山晚年尤其怀念家乡,在阳明山上修了一座山西窑洞,一住就是十年。
卸任职务
带着“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的头衔,阎锡山抵达台湾之后的当天下午,就在寓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国民政府”从现在起在台北办公。至此,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彻底宣告结束。
阎锡山
刚到台湾,阎锡山还颇有一股雄心壮志,想要卷土重来的架势,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反复宣传施政方针,并多次发表演说。来台以后,阎锡山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各地军头告状,陈诚用对付敌军的手段来排除异己。
对此,阎锡山当然看出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所以也在演讲中多次批评国民党内部的不团结,还说要总结在大陆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决心在台湾干出一番事业。
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蒋介石已经在暗自思量国民党政府的人事安排。但由于初来台湾,政府还没有稳定,蒋介石对阎锡山还是非常客气的。
只是暗自给阎锡山施加压力,对行政院的工作事无巨细处处过问,尤其是在人事上的安排,更是紧抓不放。
蒋介石
蒋介石本来就是一个疑心重的人,而他的用人原则也一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始终没有忘记过去的阎锡山对自己的敌视。对此,蒋介石当然非常不满,所以在元旦过后,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把阎锡山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美名其曰说是和他商量行政院的改组人选,实际上就是通知他应该换哪些人,阎锡山接过名单一看,他的嫡系全部被替换,就连他自己的职位国防部长也交给了别人。
对此,阎锡山当然敢怒不敢言,自从来到台湾之后,阎锡山一切都以老蒋的意见为主,他说什么,自己就怎么干,但尽管如此,也没有让蒋介石打消替换他的想法。
行政院的改组,引起了国民党人士的不满,一天晚上,阎锡山吃过晚饭之后一位四川籍的将领质问阎锡山,为什么这次政府改组没有一个四川人?
阎锡山
对此,阎锡山有苦难言,这次改组不说他自己没有什么权力,就连他自己都被换掉,但他也只能打碎牙自己往肚子里咽下去。
尽管如此,阎锡山还是到处发表讲话,痛斥国民党的腐败和无能。
阎锡山的一片苦心,蒋介石不仅没有理解,反而却认为这是阎锡山在针对他,在他看来,阎锡山的话句句带刺,这让蒋介石一度感到非常难堪,对阎锡山记恨不已。
而这也让蒋介石想要换掉阎锡山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三个月之后,蒋介石逼宫免去了他“国防部长”的职位。然而,蒋介石依旧对阎锡山不依不饶,频繁干预“行政院”的事务,这让阎锡山非常窝火。
于是在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北宣布复职之后,阎锡山便向蒋介石提出辞去行政院长的请求。
对于阎锡山的辞职请求,蒋介石心里暗爽,但在嘴上还是假意挽留了一番。第二天还来到行政院阎锡山的办公室,与其进行了长谈进行了安抚。
阎锡山
3月6日,蒋介石亲自批准了阎锡山的请辞报告,正式决定由陈诚继任“行政院长”。
似乎从这时起,阎锡山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失落的滋味。离职后,下属们还为阎锡山举办了一个茶话会,而他也在会上表明了自己之后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心态。
就这样,壮志未酬的阎锡山的为政生涯彻底结束,开始了他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
卸任之后,蒋介石还是给了他“总统府资政”兼“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的闲差,每个月拨付5万元的经费,被安排到了台北农安街的一处小院居住。
然而,当阎锡山带着四十多名山西侍从,来到此地却有些错愕,他们怎么都想不到蒋介石会给阎锡山安排这样破败的房子。面对此景,阎锡山也不由得发出一声长叹:“东山的土地爷,到西山就不灵了。”
阎锡山
来到农安街之后,阎锡山也曾有去美国或者日本的打算。然而,蒋介石当然不放心这个多年的政敌出去与他作对,他害怕阎锡山成为第二个李宗仁,于是以各种借口挽留阎锡山。阎锡山无可奈何,也只好留了下来。
尽管已经卸任,但阎锡山的心态还是比较好的。在搬进新家的当天,他就开始写《人应当怎样》,文章中尽显他悲观的心态,但那时的他也对未来充满了幻想,由此能够看出,彼时的他还没有放弃自己的抱负。
半年以来的修身养性,让阎锡山的心态放松了不少,已经迷上写作的他决定带着四十余名侍卫来到阳明山,找一个清净的地方过隐居生活。
台湾当局表示了同意,还将当时日本人还没来得及建成的菁山农场里的房子给了他。
阎锡山故居
这里地势偏僻,交通不便,平时进城都要步行30分钟才能到达公路。当下属们看到杂草丛生的房屋,气愤不已,纷纷要求老长官返回台湾。
但阎锡山却并不在意,反而指着一间屋子说道:“日本人能住,中国人为啥就住不得?我就住这里了。”
台北地处台湾北部盆地,刮台风是经常的事,就在他们来的第二天晚上,一场暴风雨就把房顶上的瓦片刮走了不少,好不容易等到天亮,下属们以为他们一定会回到台北。
但阎锡山对此地异常坚定,还叫大家一起建造屋子,昔日和阎锡山吃香喝辣的下属们也只能咬紧牙关,与阎锡山同甘共苦。
但他们建造的屋子,仍旧抵挡不住南海的炎热和台风,就在这时,阎锡山想起了山西老家的窑洞。窑洞冬暖夏凉,还不怕台风,也能在这里建造。
阎锡山故居
于是他找他老农询问这里为什么没有窑洞,老农却说道台湾比较潮湿不适合挖洞,建造窑洞的话空气也不流通,而且台湾多地震,窑洞根本承受不了。
阎锡山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于是他亲自设计建造了3幢仿山西窑洞风格的砖石建筑,住在窑洞里,仿佛梦回当年。
之后,他还叫来侍从,将窑洞命名为“种能洞”,还在旁边租了一片土地,建了一座农场,叫做“种能农场”,闲暇时也会在这里打发时间。
不久之后,当蒋介石和宋美龄听说阎锡山来到了阳明山隐居,还专门抽空来看望。听说阎锡山一门心思著书立说,蒋介石也放了心,还专门就土地改革问题请教阎锡山。
蒋介石和宋美龄亲自登门拜访,或许对于阎锡山来说也是一种殊荣和安慰。
逝世后墓碑朝向山西
1959年,阎锡山已经是77岁的高龄。这天晚上,他写作之后准备上床休息的时候,却发现心脏有些不适,第二天去医院检查之后发现阎锡山已经患有心脏病。
阎锡山晚年
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之后,因为阎锡山始终惦记着他的工作,所以还没痊愈就回到家中静养。
回到家中之后,阎锡山已经感觉自己时日无多,抓紧时间完成了《三百年的中国》初稿,之后又开始研究《二十五史》及《十三经》。
1960年5月20日,是蒋介石召开12周年就任纪念大会的日子,阎锡山也收到了邀请,当他正准备前往时,忽感身体不适,第二天再次来到了医院。
当时的阎锡山已经没办法走路了,脸色乌黑,被送往医院之后,有了明显地回光返照现象,5月23日凌晨,他的身体情况急转直下,阎锡山的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享年77岁。
阎锡山的下属没想到老先生会走得那么快,对他们来说,当他们听到老先生去世的消息之后,天就塌下来了。
晚年阎锡山
但转念一想,其实这样最好,大寿善终,算得完满的结局。
从50岁起,阎锡山在每年元旦的早晨就要口述他的遗嘱,而在这年也立下了七项遗嘱:
一、丧事宜简不宜奢;
二、来宾送来的挽联可收,但不得收挽幛;
三、灵前供无花之草木;
四、死后早日出殡不要久停;
五、不要过于悲痛放声大哭;
六、碑墓上刻他的日记第 100 段和第 128 段;
七、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他的《补心灵》一遍。
阎锡山去世后,台湾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葬礼由何应钦主持,蒋介石亲临致哀,并送一块匾额,上写“怆怀老勋”。
阎锡山墓地
阎锡山的墓地就在阎锡山生前居住的菁山草庐后,坟冢上写着“世界大同”四个字,墓碑上刻有“阎伯川先生之墓”,在他的墓碑上还写着一幅他生前特意为自己写下的挽联:
“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
但值得注意的是,阎锡山的墓地坐东南朝西北,面朝山西老家,或许这是他希望在死后能带着魂归故里的遗憾,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山西老家,了却他临终都不敢提及的心愿。
时至今日,不管风吹雨打,这座墓碑依旧坚定地望着大陆,朝着山西,傲然挺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