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小禾
朋友最近失意又失恋,心情降到了冰点,让我推荐一本书给她,我想了想,帮她选了西班牙女作家玛利亚·洛佩斯·比利亚尔基德的这本《女教授》。
女教授路易莎·梅拉德诺出生于15世纪的西班牙,虽然当时处于文艺复兴期,却处处充满了性别的偏见。即便是身为贵族的路易莎,也同样面临着难以跨越的障碍:女人是无法进入大学课堂的。
那时候的女性,长到十三、四岁时,便已开始准备嫁人,即便聘请了家庭教师来授课,也只是为了增加新娘的身价而已,没有人关注女人是否拥有才华。不甘沉沦的路易莎,一直奋力抗争,强烈地求知欲,促使她冲破种种藩篱。凭借聪明与执着,让她成为世界上首位站上大学讲台的女教授。
就是这样优秀的一位女性,历史上却鲜有关于她的资料。可以想象,在历史的幽暗中,又有多少像这样波澜壮阔却又沉寂的故事?如今,玛利亚把这段近五个世纪前的故事,经由书写,终于发出它应有的回响。这是一场女性的胜利,也让我们感受到女性渴望独立平等的期望由来已久,那时已然开始觉醒。
作者玛利亚采用多视角叙事方式,让路易莎生命中的多位主角为其言说,贯穿她的一生,她是伶牙俐齿的女童,是坠入爱河的少女,是爱而不得的情人,是方法独到的大学教授,是顽强昂扬的独行者……而恰恰隐藏了她自己的声音,也暗喻了那个年代不允许女性发声,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所有女性共同的悲欢命运。
同为女性,玛利亚能够更好地诠释女性的思想。读者跟随不同人物的讲述,走进路易莎的世界,欣赏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和画面感,吸引读者不断地阅读下去。这也是身为文献与电影分析博士的玛利亚运用文字与画面的完美结合。
译者包尉歆,西班牙萨拉曼 卡大学西语文学博士在读。跨越五个世纪的时空,她与路易莎相逢在萨拉曼卡大学的校园里,走在路易莎走过的路上,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路易莎遭遇的疫情,被迫离开学校,住到了乡下,与亲人断了消息。这种体会包尉歆也同样经历过,被疫情隔离在异乡,那种无助的心情感同身受,完全可以理解路易莎当时沦陷在温柔的陷阱里,不能自拔。
可以说,《女教授》是包尉歆的倾情译作,在路易莎的身上可见一斑。
虽然如今女性的地位与路易莎生活的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女教授》这本书所表达的女性价值观就是独立平等的意识。
首先是面对社会的不公平。即使身为贵族夫人的母亲,无奈委身国王,而同为双王的女王,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保护不了自己身边的侍女总管。只好把自己的情感寄付于文字里。
还有,对自身命运毫无掌控的公主胡安娜,也是路易莎的好朋友,尽管也爱读书,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却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婚前没有见过结婚的对象,何来爱情的两情相悦?
更有将女性视为猎物的男作家,可以肆意伤害她们的情感,仿如棱镜一般,折射出那个时代对女性的不公,更不能奢求她们的身影能够出现在大学的校园里。
其次是平等的意识。路易莎不到四岁就有反抗意识。外祖父和父亲战死沙场,母亲和长姐进宫服侍女王,外祖母作为家中唯一的监护人,非常不喜欢聪明好学、善于思考的路易莎,甚至想把她送到修道院当修女。她觉得读书是男孩子的事情,与女孩子无关。
路易莎不甘平庸,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站上讲台。成为一名博学的大学教授,一直是她追求的目标,并且,从未停止过。也许,起初她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关于男女平等的问题,只是一味地学习,满足自己获取知识的欲望,直到成为萨拉曼卡大学里唯一的一名女大学生,完成学业后,成功竞选上教授这一席位。
直到被迫辞去教授职位的那一刻,她深深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对女性的不友好,同时,也唤醒了她的独立意识。
最后是独立意识。当选为校长的弟弟路易斯,为了避嫌,他亲自来劝退自己的姐姐辞职。根本不考虑姐姐曾经付出的努力,学生是如何地喜爱她的授课。早在三年前,姐姐路易莎竞争教授席位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以后成为校长后,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于是,当自己的仕途受到影响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姐姐。这也深深刺痛了路易莎的心,从小到大,他们姐弟俩一直都是一起努力学习,共同进步的。
既然大学不能授课,路易莎就自己在家里教学生,学以致用,把自己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学生们,从而,开启了独立的人生。
复旦大学的梁永安教授说,这是一本动人心扉的书,在中世纪忽明忽暗的光影中,路易莎——欧洲大学史上第一位女教授缓缓走来。在她的人生路上,文艺复兴的暖风徐徐吹拂,哥白尼“日心说”的光芒照亮天穹,她乘着时代的人文主义大潮,独行于生命的唯一。她以无比坚定的步履,冲出贵族女子生活的藩篱,登上大学教席,打开了女性生存的新空间。这本书掀开了五百年前西班牙光辉的一页,这一页写满了路易莎的传奇。何谓伟大的现代女性?细读这本小说,我们蓦然看到历史深处的精神来源。
路易莎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她就像一颗耀眼的明星,划过浩瀚的夜空,照亮了女性前行的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