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高温酷热。走进正在加快建设的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项目现场,塔吊巨臂旋转,车辆往来穿梭,来自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千余名建设者们挥汗如雨,为项目早日建设完成日夜奋战。

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项目是亚洲最大、全球最先进的肿瘤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心,总体定位为国际一流、国内标志性肿瘤专科医院,打造以肿瘤诊疗为特色,集综合医疗、教育、科研、预防功能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医院,成为国内外肿瘤临床、技术指导中心的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

该项目建设由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天工)施工总承包,项目占地面积为266.6亩,总建筑面积59.38万平方米,设计床位2600床。据介绍,该项目是由国家卫健委批准建设的民生项目,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河北承接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个医疗卫生项目。

勇挑重担,匠心建造顶级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提升我国癌症整体防控能力和水平,是国家级肿瘤防治优质资源辐射带动及完善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的又一次实践,将推动廊坊乃至河北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迈上国际化水平。

2020年6月28日,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项目开工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奋战,目前项目1.1期放疗综合楼、特需体验楼、化疗综合楼已基本建设完成具备交付条件,1.2期综合住院楼、特需住院楼、门诊楼、医技楼等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作为廊坊的“顶级医院”,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项目建设难度非同一般。不同于其他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这座“顶级医院”除了拥有目前放化疗阶段较为常用的医用直线加速器,更建设了国际公认最先进的肿瘤治疗“神器”——质子中心,这是目前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质子治疗系统。

不畏困难,开拓创新攻克难关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阶段,针对如何隔绝核辐射这个问题,我们通过从原材选用、科学配比、生产加工、浇筑养护全流程管控,研究出了属于中冶天工独一无二的核心技术。”中冶天工派驻项目技术专家王龙说,这一核心技术将为中冶天工后续承揽相关工程提供极大支撑。

为了隔绝辐射,根据设计要求,承载15台直线加速器的诊疗室墙体将达3米厚,质子中心墙体将达近5米厚。大体积混凝土如何确保隔绝辐射?如何通过精准预埋实现一次成活?这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困难面前方显英雄本色。中冶天工项目团队在技术专家带领下,项目管理团队拜访行业内有关专家反复论证,通过多次比对,与相关团队敲定“超长、超厚、防辐射”大体积混凝土最优配比方案。他们从原材上选用常用于水利建设工程大坝中,具有水化热低、抗硫酸盐性能强、干缩低、耐磨性能好的中低热硅酸盐水泥,并选用了造价相对较高、技术最为先进的氧化镁膨胀剂。

为确保15台直线加速器诊疗室的浇筑工作顺利进行,中冶天工项目团队昼夜施工、连续浇筑,过程中突破大体积混凝土埋设降温管的传统方法,改为监测内外温度外部保温控制的方法,群策群力、多措并举,最终做到了质地光滑、无任何裂缝,取得了“天衣无缝”的预期目标,造就了“坚不可破”的诊疗“堡垒”。

BIM应用,模拟先行精准提速

相比一般的建筑工程,医院建设项目后期需要进入大量的医疗设备,因此管道管线设计颇为复杂,对预留预埋的要求就会比其他的工程高出很多。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项目要建设亚洲最大、全球最先进的肿瘤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心,项目施工难度更是难上加难。

“如果说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可以使其他项目建设得更快,那么对于廊坊肿瘤医院项目,可以说没有BIM技术就无法施工。”中冶天工BIM技术负责人王鑫说。

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项目在预留预埋方面的要求极高。因为多方原因,各类设计平均2到3天就会变更一次。为解决这一难题,实现高标准施工,中冶天工派驻的BIM团队通过三维立体建模,与设计院保持密切沟通,将二维蓝图上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确保预留预埋布局最优、路径最优、经济效益最优,大幅降低拆改率,真正实现了BIM技术全过程100%为项目施工生产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