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交汇,五山环绕,秦蜀襟带,秀美略阳。陕西省西安市略阳县,位于陕甘宁交界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略阳县城山清水秀,城内八渡河与东渡河交汇并入嘉陵江,群山环绕,南山,云俊山,凤凰山,狮子山,象山山色美不胜收。然而,丰富的水资源及频繁的降雨也导致了略阳洪灾及其导致的地质灾害频发,阻塞交通,制约经济发展。为考察略阳县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间发展关系,为略阳发展积极进言献策,贡献青春力量,长安大学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地质灾害预防·青年实地调研”实践队于8月5号来到略阳县城,在导师毛雪松教授的带领下,用地质调研加采访的方式了解略阳的民情民生。

沿江南下,考察地质

8月5日上午,毛教授带领实践队沿嘉陵广场——灵岩寺南观察线行进,观察学习此线路上的地质灾害及治理措施。重点基建案例有略阳钢厂桥,将军舰滑坡及宝成铁路。经过观察与分析,该团队发现,略阳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岩体时有崩塌,构造多变,断层灾害较为常见。同时,因为山区汇水丰富,雨量大,略阳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较为常见。然而,上述建设案例经验丰富,考量全面,在钢厂桥的施工选位,将军舰滑坡的治理及宝成铁路对于崩塌碎落的预防方面设计符合施工规范且设计精妙。例如,施工过程中常绕避断层,因为其岩体破碎,不利于稳定,而略阳钢厂桥恰恰建于略阳大断层的略阳灰岩上,此设计就是考虑到略阳大断层比较稳定,略阳灰岩相对坚硬,并且桥长最短,经济便利。通过毛教授的讲解,该实践队将书本理论与实地案例分析结合起来,用专业的知识学习略阳县优秀的基建设计,分析地质,总结经验,为后续助力略阳的发展蓄力。

民生采访,发现问题

在对略阳地质问题及灾害有了初步了解后,实践队于8月5日下午在略阳县城街头走访。嘉陵广场——江神庙沿线的略阳传统小吃店老板范玉梅女士,是原新州街道办磨坝村铁厂子组的贫困点居民,先由于政府扶持政策而搬入县城。范女士表示,大概十年以前,该村没有与县城相通的道路,村民进出只能靠步行大概三四个小时。直到今天,由于村落规模小,位置偏僻,全村附近还是只修了一条水泥路且无法直通村口,时常被泥石流等灾害破坏,没有公共交通工具进出。该村大部分年轻人靠政府的扶持政策进入县城安家落户,许多老人迁城外其他村内安置点,然而原村落仍有许多老人,生活艰辛。即便是搬入县城中,范女士经营的餐馆利润比之物价仍然微薄,略阳县城没有发生灾害,附近村民可以进城消费时月收入在3000到4000元。然而,略阳地质灾害频发,经常修路,一修持续好几年,交通不畅时村民无法进城,范女士收入便骤减为1000到2000元。即便利润相比之物价较为微薄,范女士仍然用心经营,辛勤劳作,每天3点起床磨豆子,做菜豆腐节节,熬制罐罐茶等,晚上蒸花卷,为第二天做准备。一碗菜豆腐节节仅售一元,一碗罐罐茶仅售4元,价格低廉。

范女士表示,交通不畅对于商家生意的影响很大,但是略阳县灾害频发的情况却又是实实在在限制着略阳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和出租车司机的谈话中我们也了解到了这个问题,即略阳确实需要发展交通,交通的不便利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略阳经济发展,人民的生产生活。但是,略阳的交通问题却又是地质问题造成的,地质灾害频发使得修路在略阳许多地区成为难题。该实践队认为,发展略阳交通与略阳地质灾害治理无法割裂讨论,而发展略阳交通以促进经济属于乡村振兴问题,地质灾害治理属于建设美丽中国问题。因此,在略阳方面,建设美丽中国及乡村振兴工作须齐头并进。为更好的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该实践队即日起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及交通运输两个专业分成两个专项研究小组,分别讨论略阳交通问题与地质灾害预防问题。以期为略阳后续规划与发展提出更切实,更有力的建议。

特色探寻,助力振兴

振兴略阳需要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可通过促进旅游拉动。略阳风景秀美,山水如画,羌族文化历史悠久,特色美食丰富。实践队在走访同时近距离体会当地民俗特色,品味当地美食。实践队品尝了菜豆腐节节,罐罐茶,核桃花卷,铁锅面皮等美食,参观了羌族文化历史博物馆,延八渡河与东渡河交汇后汇入嘉陵江路线游览走访,依山傍水线,风景美不胜收。略阳别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值得被推广。群山掩映,泉水环绕的僻静小城,让人心生向往。

略阳地区景色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文化独特,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略阳经济发展可起到重要拉动作用。但是,该地区独特的地质情况极大影响了交通,限制了略阳经济发展。略阳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非一日之功,根本在于对于多变地质灾害与洪灾的预防与预案准备。为更有针对性,切实考察略阳在地质灾害防治与用基建拉动经济发展方面措施,实践队即日起按成员专业特长分成道路桥梁小分队与交通运输小分队,进行有专业特色的调研,为后续考察民情,收集民意,促进民生工作蓄力。

供稿:李柱辰 审核:周傲然 编辑:王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