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恶水难维生”是白雀寺镇老人对几十年前村镇的评价。白雀寺镇位于国家重点帮扶的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镇内下辖15个行政村,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嘉陵江自北向南贯穿全镇,自然灾害频发,旱涝平均两年一遇,大涝平均4年一遇。地质灾害多发的环境条件导致许多村落亟需深度扶贫。而今,国家大力扶持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全镇硬化路面已达45%,镇内欣欣向荣,脱贫攻坚已经初具规模。为深挖白雀寺镇脱贫攻坚进展,总结经验,考察民生,长安大学国际交通学院“地质灾害预防·青年实地调研”实践队于8月6日来到白雀寺镇,采访白雀寺镇白雀寺村党支部书记并走访当地居民,考察白雀寺镇脱贫情况。

书记座谈,了解脱贫进展

8月6日上午,实践队乘坐公交车来到了白雀寺镇白雀寺村村委会,由白雀寺村党支部书记张晓红召开座谈会。会上,张书记表示,白雀寺镇主干道已完成全面硬化,部分入户路正在改善。白雀寺镇脱贫方式主要是鼓励村民搬至县城发展,对于余下村民采取分散安置的方法,将村民由交通不便的山上搬至山下交通便利的安置点。村内古建筑已被列入省级古村落,现在正在积极争取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期间,村内养猪,养羊,养鸡产业发展良好,考虑到疫情对于外出务工的影响,政府采取以产业,集体发展为主的方式,带动农户增收。

街头走访,交通助发展

白雀寺镇下辖15个村,镇内现铺有主干道通向山内各村。实践队在镇内政府安置点小区楼下采访到了分别由何家坪村何家坪社和庄房山社搬迁至镇里的何兴华和范孝财大爷。何大爷表示,自己年轻的时候响应国家号召,下山修路,那个时候略阳县城都是沙石土路,或是曲折小路,从村里走到县城要走上好几个小时,略阳地区多雨,雨后小路湿滑泥泞,走在路上,身侧就是滚滚江水。“略阳基本年年发洪水,涨水的时候我们下山都不敢从身侧往下看,江水咆哮让人胆战心惊,没有人种地,庄稼粮食不是被老鼠吃了,就是被水淹了,我们只能去外地打工。年轻的时候我们这几个村的青年都外出修路,寒冬的时候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身上,那种日子太艰苦了,说这里是穷山恶水也不为过。但是现在好了,多亏了共产党和政府,现在我们镇上都通了水泥路,来往方便很多,现在我们走路去山上村里安全多了。”何大爷笑着说。其实白雀寺镇中并没有公共交通工具,车也很少,摩托车是主要交通工具,老人们只能步行上山回村。即便是水泥路面,走起来也要花费一番力气。村民进城只有两条路,但是由于略阳地质灾害频发,两条路时常维修。此次实践队进村时其中一条路中部塌方,公交车取道环山路多绕行了一个小时才到,其间多急转颠簸,公交车上的乘客近半数都晕车呕吐,车内常备塑料袋以应对。我们与何大爷提到了这点,何大爷却说 “可不能这么说,现在比起之前真的好太多了,村里很多人都搬到镇里安置点住上了楼房,很多村也通上了水泥路,出行安全了很多,基础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事情,我们之前去修路也是一点一点修啊。只不过有的地方像何家坪村曹家坪社和庄房山社还没有通水泥路,很多像我一样的老人,年轻的时候出去修了一辈子的路,老了村里没有路,封在山里也确实让我感到心酸。我们希望早日全村通路,但是我们也理解政府工作不易,我们相信政府,支持政府,但是也希望政府把情况真真切切的告诉我们老百姓,不要给我们空承诺,我们苦了一辈子,现在只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了。”何大爷的四个孩子都学习出色,现在在城里定居,他自己舍不得从一辈子生活的地方搬走,告别村里的老朋友,他只从村里搬到了镇上就搬不动了,每天和安置点的老朋友们打打牌,聊聊天,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他不奢望万丈高楼,千米坦途拔地而起,只要求政府政务公开,实事求是。听说我们是来报到的大学生,他教育我们一定要求真、务实,不要承诺没有把握的事情,因为生活太苦,早已承不起空头支票的空欢喜。白雀寺镇铺设的水泥路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的生活,乡村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质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全村得以通上水泥路,苦了一辈子的人们也可享受交通的便利。如何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大山里的百姓修筑一条平坦的道路,也成为了实践团队每一位成员心照不宣的想法。

查缺补漏,调查安置点

白雀寺镇政府在山下交通便利处拆除旧楼,修建安置点,鼓励山上村民及原古建筑居民搬至安置点居住,并免费给安置点处旧楼原始居民分配房屋。然而,在采访范孝财大爷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安置点用水来自嘉陵江江水水库,水库修建地势较低,略阳地区多雨且山区汇水较多,略阳地区下雨会造成安置点用水浑浊,此现象已经有五六年之久,居民们已经向政府反映但是还未解决。白雀寺镇群山环绕,冬季气温较低,但是安置点未通暖气,居民又难以承担空调电费,许多人家在楼内外借烟囱,靠煤炉取暖。范大爷告诉我们,安置点于2005年交房,到现在房屋已经出现了损坏,需要维修。政府向安置点住户按房收取3000元修缮费,然而保修年没有明确指出。“这边很多家庭由于旧房重建,政府免费赔付了两套房,一下就要收取6000元费用,然而大部分家庭都没有稳定工作收入,难以支付。”范大爷表示。范大爷自己的收入来源是去外地打工,平均一年出去一次,一次工作半年,可以赚5到6万元,然而范大爷女儿在汉中上学,一年花费大概就5万元,房屋修缮费用一下要支付3000元,还没有明确保修年限,还有其他生活开销,生活负担较大。在调查过程中实践队发现,白雀寺镇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没有正规超市,仅有两家便利店,一家邮局,没有正规餐馆、医院等基础设施,乘车一小时去县城,但是略阳县城超市供货种类也相对简单,医疗设施有限,在疫情期间没有社区内核酸点。然而白雀寺镇因为人口较多,村镇较大,与其他村镇相比已经脱贫攻坚比较成功,其他偏远小村如新洲街道办磨坝村现在只有一条主干路,还时常被地质灾害堵塞。由此可见,略阳地区脱贫攻坚历程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采访过程中,实践队队员深刻认识到了问题之巨大,个人力量之微薄,只能通过新闻稿的方式,将白雀寺的见闻和思考传递出去,让更多人意识到乡村振兴问题刻不容缓,共同富裕路上,需要全国各地人民守望相助,相互扶持,正如何大爷所说“全国人民都是一家人,发展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村民范孝财(左)、何兴华(右)了解当地生活、交通等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李柱辰 摄

实践队走访略阳各地三天以来,采访过近十位居民,涉及社会的许多职业如政府官员,饭店老板,酒店前台,村民等,交通问题改善几乎已成为略阳县全体的梦想。无论是在县城的村民还是村落里的村民,对于路面硬化等专业词语都十分熟悉,甚至可以精确背出各个村落新修水泥路起始点,小村居民谈起大村都会用羡慕的语气谈论大村新修的水泥路,憧憬着自己村落的未来,由此可见,略阳居民囿于交通问题已久矣。回城的路上,实践队队员心中沉甸甸的,千种感慨,万种惋惜汇于此稿,希望将略阳县及其周边各村的故事传递出去,集举国之力,振兴略阳。

图为实践团队与白雀寺村书记的合影。记者李柱辰 摄

供稿:李柱辰 审核:李柱辰 编辑:王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