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新房,面积少了可以退购房款。

那遭遇商品房层高不足,业主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近日,南通法院公布了这样一起典型案例,有遇到这种情况的业主,应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房层高“缩水”5厘米

61户业主获赔647万

事情是这样的。

2018年3月,孙女士认购了崇川区某楼盘商品房建面约188.78㎡,总价4162599元,双方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预售)》,并且孙女士按约付清了全部购房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现代快报

合同中明确约定房屋层高为2.95米,并约定了面积差异的处理方式即按实际面积误差比例多退少补

然而,2020年1月交房验收过程中,孙女士测量发现房屋实际层高只有2.9米,购房合同约定层高2.95米,缩水5厘米,误差比例约为1.695%

对此,孙女士将开发商提起诉讼,要求开发商返还层高误差对应比例的购房款70556.05元

因开发商在合同中并未对层高减少的违约责任作出约定,最终崇川法院判开发商按误差比例退款,该栋楼共有61户业主因层高问题诉讼,一律按孙女士一案判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示意图

61户业主获赔647万。后开发商提起上诉,南通中院二审均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作为房事小绵羊的购房者终于扳回一局,这个结果实在大快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买新房=拆“盲盒”?

上一秒买房人,下一秒维权人

在减配盛行、裸奔时代下,不少房子交付后,实际面积、园林景观、入户大门、地下车库等“缩水”现象,不胜枚举。

通州区多个“豆腐渣”工程大门缩水、外立面鼓包、墙体渗水、地面开裂...建设质量让人触目惊心,业主直呼:要退房!不敢收!

部分案例》》》重磅!南通某楼盘深陷“质量丑闻”,业主无奈“集体停贷”!

再者中创高端“网红盘”也翻车了,业主直接列出22条大小问题,剑指项目偷工减料、降标降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朋友圈

对于普通人而言,辛苦半生,甚至耗费几辈人的心血,存下几百万买房,无非希望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但买期房,往往要在收楼之前,提心吊胆个两三年,如果不幸烂尾,更是心碎一地,幸福买房人瞬间变成心酸维权人

面对这种事,最好是搜集证据,联合其他业主集体与开发商协商解决,协商无果就走法律程序,来维护自身权益。

自2021年10月以来,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保交楼”、“维护购房者的切身利益”,但市场上烂尾楼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曾有维权者,苦笑着对星姐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买错了房,维权日每天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