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畅想过,如果吃葡萄可以不吐葡萄皮,或者吃葡萄不用吐籽呢?你是否听说过“没籽的葡萄是打了避孕的激素,对人体有不好的影响”这样的传闻呢?无籽葡萄究竟是怎么回事,科学家又是怎样实现葡萄无籽技术的,快来一起看看吧。

一、无籽技术

常见无籽水果的培育方法有三种,一是使用杂交技术,培育出无核的三倍体杂交品种,最经典的例子要数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

二是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式对有核品种进行无核化处理,其原理是抑制种子生长促进果实发育。葡萄的无籽化技术常使用这种方法,成功案例有无籽阳光玫瑰,无籽巨峰葡萄等。

三是寻找天然的植物激素突变个体,这种天然的突变个体产生的种子不育,却又能够产生植物激素使得果实发育。

虽然二三两种方式都可用于实现葡萄无籽的目标,但天然的无核葡萄品种少,培育周期长,因而科学家们对无籽葡萄的研究更聚焦于如何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实现有核葡萄品种的无核化。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

有核葡萄无核化处理常用的生长调节剂有赤霉素、6-苄基腺嘌呤、氯吡脲、噻苯隆和链霉素等。其中赤霉素是葡萄无籽化栽培中最常用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培育中恰当使用赤霉素是安全合法的选择。

20世纪30年代,日本科学家在研究水稻植株赤霉菌感染时发现一种名为赤霉素的天然植物激素,可以用于促进马铃薯番茄等植物的生长发芽,提高果实结实率。在有核葡萄花期前后用赤霉素等处理花序,可以阻碍胚(胚囊和胚珠)和花粉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授粉受精不良,形成无核果实。

三、植物激素的“危害”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另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就是“植物激素”,不少人把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混为一谈,认为凡是使用激素的食品都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这其实是一个误解。

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过程有天壤之别,参与这些过程的激素在化学性质和识别机制上也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动物激素无法被植物识别和起效,植物激素在动物体内也无法发挥其原有的作用。帮助葡萄“避孕”的激素如赤霉素,在人体中是没有同样的“避孕”效果的。

植物的任何生理过程都离不开激素的调控,除了控制种子生长的赤霉素外,还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酯等等。在食用植物的果实时,大量内源性植物激素也会随之进入人体。以100克新鲜脐橙为例,其中就含有赤霉素1毫克,生长素120微克。

使用植物激素“改造”水果蔬菜,使之更符合当代人类的需求,这是科技赋予人类的便利,因此不必谈“激素”色变, 尽情享受无籽技术的发展吧。

本文专家:王长艳,华东理工大学食品研发方向硕士研究生

刘少伟,食品安全博士,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参考文献:

[1]靳月琴,常丽,王晓芳,等. 葡萄无核形成与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2020,48(9):1537-1542,1546.

[2]王莎,程大伟,李明,等. ‘阳光玫瑰’葡萄无核化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0,22(2):58-64.

[3]思雨. 科学解读无籽葡萄[J]. 中国食品,2016(19):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