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演绎建德农创客故事 这部浙产剧讲述“我们这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7日,国家广电总局“我们的新时代”主题电视剧重点剧目《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在建德举办媒体见面会。

《我们这十年》是由国家广电总局指导,浙江华策影视集团公司制作出品的“献礼二十大”时代报告剧,其中《心之所向》单元由建德市委宣传部参与联合摄制,主场景在建德取景拍摄,是《我们这十年》系列单元中反应乡村振兴的单元。

该单元由刘峰担任制片人,李昂编剧并导演,谭松韵领衔主演,聂远特邀主演,还汇聚了董勇、黄品沅、王永泉、于慧等一批实力演员,聚焦“两山”理念和乡村振兴、粮食安全主题,以建德新时代青年王运、郎学渊等乡村农创客为原型,讲述了一群年轻的“新农人”带着不同经历回归农村,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人讲年轻人的故事

如何通过一个四集的单元故事,展现新时代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对于“两山”理念和乡村振兴等主题的理解和实践,这是主创团队想要回答的问题和想要实现的“艺术野心”。

为此,主创团队走访了浙江数十个村镇,最终在建德找到了答案。这里有一群“逆行者”——以王运、郎学渊、饶成芳、叶瑾等为代表的农创客,他们从农村去往城市,又从城市回到农村,围绕“种粮”,进行工厂化育秧、智慧农业、农文旅结合等探索实践,用行动诠释了乡村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昂告诉记者,农村题材对他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今年5月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项目时,心里也有一些嘀咕。“时间紧、份量重,如何在一个较短的拍摄周期以及短小的表达篇幅中,去浓缩农业发展10年的变化,又不能是喊口号式的呈现,这是最困难的。”李昂说,但是,第一次去建德采风时,他就被这里的农创客们打动了。他从来没有想过一个90后的女孩,可以一个人种植出2000多亩的水稻,也不曾想到年轻人回乡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已经取得了如此大的成果。

这群年轻人的勇气和坚守让李昂感到震撼。最终,他以建德的原型人物为依托,将采风碰到的各色代表人物的经历和细节都揉杂在一起,希望讲述的是整个群体的故事和特质,以此来描绘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的未来图景。

记者了解到,采风结束后,主创团队就把这一单元的名字确定为“心之所向”。在他们看来,这个故事既是王运、郎学渊等为代表的这一群农创客的“心之所向”和“身体力行”。同时,也是这群年轻主创团队的“心之所向”,将来还应该成为更多新时代年轻人的“心之所向”。

据悉,从导演兼编剧李昂,制片人刘峰、执行制片人武林、李紫皓到领衔主演谭松韵都是85后90后的年轻人。而谭松韵这一次饰演的是村支委李心遥。剧中,她放弃大城市发展机遇,回乡当村干部,开农业公司,用创新思维带领村民科技种粮,发展现代农业。为何要选谭松韵来担纲这一单元的主演?对此,李昂表示,他希望能拍出新时代村落的样子,摆脱许多人所认为的农村题材剧会有的“土味”。他还说道:“而且,谭松韵来演一个种粮食的农民会是怎样的呢?带着好奇,也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关注这部剧。”

拍出浙江绿水青山之美

拍摄过程中,《心之所向》主创团队始终坚持贴近生活,根据浙江山水文化特点来审视独具江南风情的农耕文化,挖掘背后的故土风情,融合现代影像的艺术特征,依托浙江近10年的发展,通过几个典型的真实人物案例重塑,来呈现一个具有浙江山水特征、乡根文化符号,体现诗画田园和人文魅力下的“浙美乡村”。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的姬鹏教授担任本单元的美术总监。他告诉记者,浙江本身就是绿水青山的代言人,团队以绘画的情愫介入影像创作,通过身居浙江的切身感悟来寻觅适合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考察了数十个浙江乡镇村落,最终沿着富春江来到了新安画派闲逸画风的源起之地,一路走来,团队发现浙江的山水带有江南人文韵味。

主拍摄区块建德,依山傍水,田连阡陌。这里独有的层峦叠嶂与雾绕江河,孕育着更多历史与当下的人物群体脉络及精神传承。传承千年的“山田”文化不仅架构起几代人对米乡情愫的独有情钟,更在浙江农村的共富探索中浸透出家族使命及稻香文化。

“比如,在《富春山居图》中,不仅有山水,还有人,有对文化的传承。”姬鹏表示,在画面中体现浙江的绿水青山,简单来说,就是自然景观加人。但剧中的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让记者想象一个场景,一个从城里回归乡村的姑娘,站在稻田里,看着天空的云,擦着微微流淌下来的汗水,因为正在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她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当镜头往后拉远,她的背后是青山绿水,这正是新时代乡村最融洽的画面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稻香小镇、新叶古村、十里荷塘……剧中故事里,目之所及皆是绿水青山、诗画江南;植保无人机、工厂化育秧、大山里的白色城堡、农文旅结合……故事里也四处洋溢着蓬勃朝气、活力浙江。《心之所向》呈现的,是一个美丽浙江、美丽中国。“它必须是外在可触摸的,也是内涵可感知的”,这是主创团队在创作过程一致的想法。

攻坚克难挑战不可能

《心之所向》单元筹备拍摄恰逢三伏天,从6月底剧本初稿成形到7月下旬拍摄,制片团队走遍建德的山山水水、城里城外,考察了上百个场景,最终选取了50余个场景。

“因为是单元剧,所以转场很频繁。”李昂说,拍摄期间,摄制组顶着酷暑,平均每天转场2-3次。许多人被晒褪了皮,多人有中暑的反应,全组光是霍香正气水就消耗了近万元。

但大家都没有喊辛苦,这让李昂觉得很感动。他向记者举了几个例子——比如,谭松韵有很多淋雨的戏份,拍戏时常常一冷一热,这其实是很不舒服的,但她都坚持了下来;比如,许多老戏骨在高温下等戏,经常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策集团董事长、《我们这十年》项目总出品人赵依芳也表示,在创作过程中,大家想尽一切办法完成拍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始终支撑着剧组主创们攻坚克难,挑战不可能。

《我们这十年》由赵依芳担任总出品人,傅斌星担任总制片人,张晓东担任总策划,程蔚东担任总编审,毛卫宁担任艺术总监。全剧分11个单元,以不同主题,选取真实人物案例进行艺术加工,塑造新时代人民群众群像,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充分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展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该剧全剧拍摄地涉及全国10多个省市,单元剧情从从严治党到乡村振兴、从海外援建到扫黑除黑、从民族团结到科技自强,涉及人民生活的里里外外,社会的方方面面。云集国内一流的导演、编剧和演员,全剧组近4000余人,主创覆盖50后影视老将到00后影视新兵,全都投入创作热情走进部队、深入农村,实地采访、采风,以期打造时代精品。

目前,全剧已完成《砺剑》《一日三餐》《坚持》《唐宫夜宴》《热爱》《前海》《沙漠之光》《西乡明月》《心之所向》9个单元的拍摄,其它两个单元《理想生活》《未来已来》即将开机。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沈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