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起源于初唐,盛行于中唐,是中国唐代烧制的一种多色低温釉的陶器

烧制温度约在800-1100℃,釉面主要呈现黄、绿、白或黄、绿、赭等三种颜色,故名“唐三彩”。

乾陵陪葬墓出土的唐三彩烧制于唐三彩发展的鼎盛时期,因此器物丰富,体积较大,色彩绚丽,是唐三彩中的佳品,也是乾陵陪葬墓出土文物“三绝”(石雕线刻画、唐墓壁画、唐三彩)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人厚葬之风盛行,受古人“事死如事生”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生前是一个世界,死后是另外一个世界,以祈求在另外一个世界里能继续享用荣华富贵,所以乾陵陪葬墓中出土的唐三彩,三彩生活器皿数量颇多,有三彩熨斗、三彩辟雍砚、三彩耳杯、三彩碗、黄漏勺、绿釉瓶等,它们显然不是实物,是放在墓室的明器。

【三彩熨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熨斗在唐代非常盛行,因为当时丝织业非常发达,加之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足,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讲究穿衣打扮,所以,熨斗熨衣上至君主,下至普通百姓已相当普遍。

唐人用的实物熨斗是用铜或铁制的,比这个器形要大,在器物里盛放烧红的木炭或热水以增加温度来熨烫衣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中就有一位妇女正在用熨斗精心的熨烫布料,她手中所持的物件与这件实物器形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捣练图》局部

【三彩辟雍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2.8,底径6.3厘米。圆形、中空、砚面突起,不施釉,以利于研墨之用;砚面与砚边之间环以凹槽,既可以存储墨汁,又可以避免研墨或舔笔时墨汁外溢;砚底按等距贴塑13个蝉形足(亦有人称为兽首足),用于支撑砚台;此物小巧玲珑,造型精致。(唐三彩辟雍砚,为古代瓷砚的一种造型,因砚形似古时大学堂中四周环水的辟雍建筑而得名。)

【三彩耳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一种饮酒器皿,可用来饮酒,也可盛羹。椭圆形,两侧各有一弧形的耳,汉代多为木胎涂漆,也有两耳上鎏金铜饰或全体铜制都这件耳杯与之前的耳杯稍有不同,附耳简化,但其它形状与原耳杯相同。内外施满三彩釉,釉为草绿、淡黄、褐三色,其中草绿、黄两色自然晕散交融褐色则浓聚醒目,呈细丝条状,釉色透明、光亮,质感强。

【三彩四系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罐,是一种常见的盛储器皿,此罐圆腹,肩部有四个对称的罐耳,用于系绳固定,提用方便。罐内、外施满三彩釉,釉为草绿、淡黄、褐三色,呈细丝条状。

【黄釉漏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饭用的厨具,形状像勺子一样,但中间留有许多小孔,用来制作面食或者粉条之类食品的工具。

【三彩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泰公主墓出土的一件极为精美的器物,碗内外施白色底釉,以白、褐和绿三色釉自然流畅,给人一种水波的动感,展示了三彩“流釉”的艺术特点。碗的外侧分为上下两区,略施稀疏的细垂条,此碗不仅色彩典雅、釉色泽润,而且造型美观,这件三彩碗是同类型器物中最为完整和最为精美的一件。

【绿釉双螭把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50厘米,1970出土于乾陵陪葬墓章怀太子墓,是贮盛用具的一种,出土时已经破损,这是经过修复之后的作品。器物通体施浓淡相同的翠绿色釉,属同类器物中比较高大的一件明器。

唐三彩闻名于世,主要有两大特点:

一是以造型取胜;

二是以色彩赢人;

三彩釉色虽简单,但它经烧制过程中不同色彩的釉斑向下流动,互相浸润后自然漫延,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斑驳淋漓、彼止交融、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优美、流畅,具有一种和谐的古朴之美。

杜甫名句道“动人春色不在多”,意思是有限的釉色构成了丰富的艺术语汇,也使唐三彩成了世界闻名的古代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