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一张张老照片,定格了岁月的瞬间,镌刻下旧时光的记忆。今天起,“滨湖档案”推出滨湖图迹”专栏,凭借“照片”还原历史的特殊属性和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带您穿越时空隧道,回眸百年风情,真切地领略滨湖地区的时代缩影。

本期展示的一组老照片

都是人们在荣德生先生

手书的“梅园”刻石前所摄

时间跨度从民国至上世纪八十年代

窥看这些过往的面孔

记忆仿佛凝固在那历史的须臾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2年,荣德生先生

以造福乡梓为要义

购地建造梅园

免费向大众开放

一百多年来,无数的锡城百姓

都在这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民国时期的梅园大门

照片中间隐约可见“梅园”刻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园”刻石

位于老梅园大门的入口处

每当游客进入梅园经过紫藤花柵时

首先映入眼帘的

是老藤古柏掩映下的紫红色巨石

它高约2米,宽约0.7米,重约1.5吨

巨石背后衬立着一块湖石

以增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园曾用大寨公园名

故“梅园”刻石也曾改刻为“大寨公园

直至恢复梅园名称

人们寻得荣德生先生手迹

才把“梅园”二字重新镌刻在原来的巨石上

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梅园”刻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重新镌刻的“梅园”刻石

“梅”字右边第一个点不再带“勾”

- END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版权声明:本期刊登图片,版权均归属作者顾群涛,“滨湖档案”水印仅用于保护图片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