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人工养殖的大鲨鱼能吃吗?

问题二,分种类的话,哪些鲨鱼可以吃?哪些鲨鱼不能吃?

问题三,如何区分大白鲨和普通鲨鱼的区别?

说实话,这个问题突然抛给我,我也懵圈。毕竟不是相关行业。

但如果卖家信誓旦旦告诉你,这是人工养殖的,可能多半会相信。毕竟鲨鱼是有人工养殖的,我国的阳东还是著名的鱼翅之乡。

一位名叫“提子”百万粉丝女网红相信了,她详细记录了自己是如何将这条鲨鱼一半水煮做火锅,一半撒料做烧烤。

而现在,她或将面临十年以上牢狱。

1

MCN很奇怪。

作为网红时代的新产业。在短视频的爆火下,MCN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草莽走向正规。

前端的账号孵化,后期的商业变现,基本上都总结有一套规则可遵循。

唯独少了一些对风险的把控,比如教会网红一些职业常识。

现在的情况是,大家对于如何起号,如何在内容上进行多元素混搭以吸引更多目光,以及这个账号为什么能够起来,钻研得非常透彻。但对于某个百万级账号突然的消亡,表现得却非常错愕。

属于火得明明白白,死得千奇百怪。

短视频尚未兴起,图文新媒体大行其道的年代。机构媒体会直接勒令一些过于负面的内容不能进行报道。自媒体相对自由,但对于内容的制作与推送也遵循着一套严格的制度。

要求高点的,如实习生没有运营权限,不被允许进入后台;试用期员工,只参与排版不参与推送。到文章最终发出,需要经历好几道人审核,依次在群里敲个“1”才能推。

这不是内容生产的习惯问题,而是投产比的问题。

一个积极想要做出成绩的新员工,他的一篇惊世骇俗的图文,不一定有能力让账号再上一个台阶,但一定可以做到带着所有人同归于尽。

比如一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团灭了整个咪蒙集团。

不同于网红,传统内容账号的暴毙大多都是一篇文章突然爆火,然后被放在聚光灯下打量,最终发现了或是因为真实性或是因为其他的问题。

比如寒门状元、比如二舅,如果没出圈,匆匆一瞥的读者大多察觉不了有什么毛病。

相比之下,近些年连续倒下的很多网红,大多属于直接把死因写在了脸上,拍的视频就是自己的犯罪实录,可真刑,网红的日子可太有判头了。

别说内容审核,连基本的危机意识都没有做培养。

一个小细节。大多数传统内容账号陷入舆论后,大多会先致歉,再给出一个解释。是真是假不说,反正态度端正了。

但网红,比如吃大白鲨的提子或白手起家的王澄澄,这两位在最初都选择直接和网友对线,甚至都提出过想找律师来维护自身“清白”。不能及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或是处理非常不当。如北京探店博主牛道,一开始只是因为探店肯德基炸酱面,踩别人产品来给自己带货有些争议。

结果做出的处理是,相同的店再探一次。这一次不知道是否有肯德基公关的缘故,直接夸炸酱面好吃,甚至吃出了自己妈妈做的味道。

属于实锤自己双面人。把作为一名探店博主最重要的“客观评价”撕烂了丢地上,让账号价值锐减。

因此对于MCN,培养一个网红账号需要多少钱,网红职业培训就值多少钱。

2

需要规避的风险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源于创作的内容,另一部分来源于网红个人。

提子的视频大多是拍摄,JK小妹带着比她还高大的猎奇食材回乡村老家看亲戚,震惊一众爷爷奶奶的同时,顺带把食物吃掉的剧情。

她曾有过一个合拍姐妹,叫陈一娜,粉丝规模千万。在提子事发后的第一时间,陈一娜就删除了两人曾经的合拍视频。

那期视频拍摄的是吃鸵鸟蛋,其实不违法,就是吃法恶心了点,是生吃。千万博主的警惕性还是高很多,目前该视频已删除。

提子对于自身内容的风险显然没有太多察觉,毕竟她甚至连更诡异的玩意都吃过。

和她一般大的金色娃娃鱼

猎奇食材在拥挤的美食赛道,因为本身具有的差异化其实会是一个不错的分支。甚至可以在吃播的同时,进行少量知识科普,增加视频的价值。

但这会对网红有一定专业知识上的要求,不然很难应对个中复杂的问题,更别提发现风险。

就比如说,都是人工养殖的,200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娃娃鱼就可以吃(子二代以上),200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中华鲟就不能吃。

提子的账号运营团队显然没有相关知识背景。导致他们翻车的鲨鱼,是全球仅剩下3000条的大白鲨,而并非他们口中尖齿鲨。

二者的区别其实不难区分。

而如果他们能够发现这是大白鲨,就能知道,大白鲨是无法被工人饲养的。这条鲨鱼只有可能来自于野生捕捉。

事实上,根据警方和记者的后续调查,视频中售卖鲨鱼的海鲜店并非真实出售者,仅仅是提子团队找来虚构购买过程的背景板。鲨鱼真实的来源在福建沿海,相关人员已被警方控制。

提子的内容,仅局限在JK女孩、猎奇食材、村民围观这三种元素的组合上,并未在专业性上有所深挖。

类似的经历,还有小潘潘改编“黄梅戏”,同样只是进行简单的元素组合,并未对黄梅戏内容有过深度了解,导致那期视频吃下大亏。

其次,除专业性上外,很多网红在一夜爆红中并不能及时意识到自身公众属性的增强。如爱唱歌的田一名,被爆出欺骗单身母亲欺诈50万事件。

事件的本身情况有待警方公告。但这不影响因为这件事,导致田一名路人缘的崩坏。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2年中国MCN机构数量预计将超40000家,但成功上市者却寥寥无几。

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网红个人的风险性,资本难以认可其商业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如张大奕的如涵、李佳琦的美ONE都呈现出极其依赖头部网红的情况。

一位网红直接带走一家上市企业的说法并不夸张。

在网红赛道已经日渐趋于饱和的当下,如何控制好风险,捏紧手上的存量,或将是每一家MCN机构最应该重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