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中国的电影才加字幕?我们在看电视剧或者电影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绝大多数的国家的影视剧在自己国家的人观看时,是不带字幕的,但是我们中国的影视剧播出后,屏幕下方就会有字幕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电影加字幕
在外国没有字幕的影视剧,引入中国后,不管是电影原声,还是经过配音演员用中文配音后的版本,屏幕下方都有字幕的出现。如果说电影原声有翻译后的字幕是怕我们看不懂的话,那中文配音为什么还要加字幕呢?
在中国可能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看电影或者电视剧时,观看的同时偶尔扫一眼字幕,其实演员们的吐字发音也算得上是非常清晰了,明明能听得懂他们在讲些什么,但是如果没有字幕,连他们说的话好像都听不太清楚了,这是一个很神奇的现象。
其实据科学研究,视力对听力是有一定影响的,眼睛看不清某种东西时,耳朵会受到一定影响,这个影响并不是说耳朵真的听不清,而是你的大脑在影响你,让你不确定刚刚听到的是不是清楚的。
就像是有一些近视的人在戴上眼镜时跟人聊天完全没问题,当摘下眼镜别人再找他聊天时,会脱口而出,你刚刚说什么,我有些没听清,等我戴上眼镜再说一遍吧。就好像,当视力受到影响时,听力也被影响了。
但其实不戴眼镜也是能听清楚的,只是大脑会不自觉的影响你,让你下意识的对听到的声音表示不确定,影视剧里面的字幕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没有字幕的话,你会下意识不确定刚刚听到的台词是否正确,要不要退回去再听一遍,这就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观看感受,而有字幕时只用偶尔扫一眼就可以了,让我们可以放心观影。那么问题来了,外国人的身体构造和我们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就不加字幕呢?
为什么外国的电影不用加字幕
其实外国电影和中国电影对待字幕理念不同,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语言文化差异,像英语、法语、德语等很多语言都是表音文字,这些语言本来就是靠读音来识别文字的,而中国的汉字则是靠文字来识别读音的。
靠读音来识别文字的这些国家,他们的影视剧如果加上字幕反而会显得多余和奇怪,而我国的文字则比较特殊,有很多视觉文字、表意文字和多音字,没有字幕的话,会很容易产生歧义。
比较著名的像《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和纪晓岚两人之间互相讽刺的对话,和珅嘲讽纪晓岚:“这是何物?是狼是狗?哎呀,侍郎是狗!”
而纪晓岚的回答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和尚书,是狼是狗都分不清,那我得教教您了,尾巴下拖的是狼,上竖的是狗。记住了吗,尚书是狗!”
如果仅仅靠听的可能一时反应不过来,还会觉得台词有些莫名其妙,但是如果加上字幕就变得通俗易懂、极具趣味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僻字、生僻词和一些专业词汇,如果不加字幕的话,完全听不懂在说什么,加上字幕才能保证内容传输得更加准确。
但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也是靠直接讲话来交流,也一样可以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并且发生歧义的概率极小,为什么放在影视剧里就不一样了?
事实上,在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影视剧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其实也是不加字幕的,只有在引用原文时才会加上字幕。真正加字幕的时间是在九十年代末期,从港台地区刮来的新潮流影响了内陆的影视剧发展,那当时的港台影视剧为什么会加字幕呢?
影视剧要加字幕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主要是受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港台影视剧影响,逐渐都开始加字幕了,那为什么当时港台影视剧要加字幕呢?
早期台湾的电视剧制作都是现场同期录音,当时的收音设备还远没有现在发达,再加上当时台湾流行忽高忽低发声的表演方式,收音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没有字幕的话,观众有时根本听不清演员到底说了什么,为了让观众能看懂,所以加了字幕。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语言问题,在早期的香港地区,大量的人口流动使很多内陆的影视演员也到香港拍了很多电影,不仅有国语片,还有很多粤语片。但是当时普通话并没有普及,就导致内陆人听不懂粤语,香港人听不懂国语,给很多人造成了较差的观影体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开始在影视剧里加上字幕,再加上港片想要打开国际市场,为了发行方便,就改成了中文和英语双字幕。有了双字幕后的影视剧不管是内陆人还是香港人,甚至就连外国人都能看得懂影片了。
当内陆的影视剧也开始现场收音时,就借鉴了港台地区的字幕形式,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国土面积非常广阔,这也就导致我国的方言种类特别多,尤其是南方的南京、上海等地,很多人甚至都听不懂普通话,所以加上字幕让大家都能看得懂。
其实还有一个传言是,在九十年代后期大学开始扩招,为了能让家里的孩子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很多家长放弃看电视导致收视率直线下滑,有些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就开始配上字幕,这样哪怕声音调小也能看懂内容,不过这种传言真实性不大。
在今天,普通话几乎已经全面普及了,随着收音设备的更新换代,听不清楚台词的情况也已经改善,但给影视剧配上字幕的习惯却保存了下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