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孙斌 编辑|寒彦 制作|小面包

真相无外乎数据,而数据却未必是真相的全部,透过对数据的梳理,我们希望尽可能整理出更具规律性和互有联系的市场板块信息,以供您投资参考。

——过去24小时特别解读

编者按:因可以猜到的原因,24君本周只能以这种方式与大家相见,还望见谅。

昨夜雨疏风骤。立秋后首场连夜雨,迅速将帝都晨间温度打压至20摄氏度上下。

伴随强大的西伯利亚冷涡一路南下,内蒙古大草原、东北平原、山西、陕北乃至京津冀也都被锁进了“冷藏箱”。与此同时,台风胚胎97W在南海吞下大量季风云团,体型变得异常臃肿而肥大,且即将加强为7号台风木兰。最大可能,8月10日登陆广东西部。

木兰,一个飒爽的女英雄名字,或将卷起数十万平方公里的雨云上岸,给闽南、两广和海南撑起巨型遮阳伞。但如果可选,此刻蛰居在三亚海棠湾酒店里的魔都人,大概宁可放弃138元一客的蛋炒饭,204元一个的汉堡王,飞回老家去嘬一碗再家常不过的牛肉汤。

截至8月9日凌晨,官方数据报称仅三亚一地累计确诊病例已达1035例,无症状感染者511例。所以,伴着南国无敌海景的生活成本,便是一碗小馄饨78元随意,够阿拉们弄堂口足足吃上一周阳春面了。此刻,再多的小帐算来都无意义,正如部分“先知”发现早在7月7日全球唯一一款新冠预防药“恩适得”已完成入境审批,并率先投放海南使用。眼尖者一看价格,两针13300元!这个信息“叫乖灵光”,甚至可往“阴谋论”上推衍。只可惜,急于出门散心的人士眼球只光顾了携程,对于6650一针的消息,就像昨晚涉及场外期权300位基金经理的动向,不屑一顾。

既来之,则安之。虽被困海南,据说沪上人领先两月的经验心得还是发挥了用武之地,很多人一边啃着高价批发来的方便面,一边干上了核酸检测志愿者。五星酒店路边的小店主如看见高维生物一样打量着刚被坑过的方便面买家:“放心,我们有经验!”

不过有些轻松,还是给外人看的:回不去,孩子开学来得及?出门没和单位报备,升迁涨薪不敢想,年度奖没了要开除事大!高层只说了不许歧视阳性患者就业,可并没说“旅游脱岗”不可以“毕业”。

身居义乌小疫情区的胡前主编,一番火上浇油似的拉偏架其实只会适得其反。以后再打阳光牌、大海牌多半不灵光了。单苦了早已土著化的东北老铁心里开始琢磨——今年三亚这房租子怕是要收不来!

据海口头部房产中介负责人表示,相较海口,三亚楼市承接的客户多为旅居群体,但是上半年上岛客户量锐减,三亚市场成交下滑明显,有热门项目成交量下滑甚至超4成。

海南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6月,全省房屋销售面积为334.33万㎡,比上年同期减少10.4%;房屋销售金额583.004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4.3%;折合房屋销售均价约为1.74万元/㎡。

其中,热点城市海口、三亚成交热度下滑明显。期内海口销售156.68万㎡,同比减少14.4%;销售均价15592.5元/㎡,同比下滑8.9%。三亚销售60.18万㎡,同比减少11.9%;销售均价26666.5元/㎡,同比下滑18.3%。

“刚过去的7月,成交数据还在持续变差。”业内人士言辞凿凿。

自2020年6月开始,三亚房价指数一度连涨20个月,涨幅在0.1-0.8%之间,直至2022年2月价格指数环比才首次迎来下降。但在物理学上,惯性一说从不挑边——2022年1-5月内共有四连降,且在4月环比下降0.4%,系降幅最大的一次。

往年,6-7月是市场较热的暑期,今年的旺季,直接成了淡季。

这还只是疫情前。结合刚才24君引述的部分在琼人士见闻,如果其所述情况真实,那对三亚旅游业的冲击将更大。海南旅游业占全省GDP综合贡献率33.89%,而整个二季度,全国五个省份GDP负增长,上海、海南均在列。三亚此刻尚可以提高线下机酒零售价五折供货,那未来几个月呢?恐这波杀熟后,再厚道的上海人和全国各地游客也不敢造次了。

下午三点前后终于传来好消息,至12日实现社会面清零,且从今日下午后开始,已安排航班分批送返滞留旅客。中国中免收盘时升4.15%。

多说一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已对2022全年做了表态,细看只有琼辽最短,8个字。海南的说法是“紧盯全年预期目标”。

我们都晓得上半年为了保经济采用了宽货币金融政策,导致新增社会融资大涨18%,至6月末的M2余额同比上升了11.4%。但要注意,同期全口径财政赤字激增605%,财赤的增长是GDP增长的63倍。问题是,由社融转化为GDP的效率,却从去年的40.2%跌至25.7%。专家都在喊要立刻转型到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可说易行难,第一个180天里,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13%。

好了,当你在胡先生文章评论区内看到2/3篇幅是对三亚行的冷嘲热讽,认定上海人脑瓜子“瓦特了”,就明白权威们现在纯属“闲吃萝卜淡操心”。

偏偏不急又不行。你看,琼岛不远处鹏城的海景房,已经开始对折拍卖。而不远处的惠州,法拍房甚至低至1.66折。

今年6月底,深圳老牌半山海景豪宅天麓3区莱茵庄园一栋200多平方米的房源于阿里法拍上架,起拍价558万元,但因无人竞价流拍。2019年3月时,该房源的评估总价——1175万元。

说来该房源最早在2018年9月就曾上架,先后经历6次流拍。

2007年天麓1区开盘,而2009年入市的天麓8区,一度以近13万元/平方米单价晋升深圳楼王。15年过去了,这期间深圳不少片区房源上涨迅猛,但相对而言,天麓的房价稳如梧桐山。

一位业内人士称,“深圳盐田、大梅沙的滨海豪宅火热的年头已经很远了,一二十年前曾有很多富豪在这边扎堆,也被诸多投资者称为深圳东部的黄金海岸线,不过后来香蜜湖、深圳湾等豪宅片区崛起,来这边买豪宅的就变少了。”

今年5月8日,在京东法拍,九铭屿海一套133.67平方米的房产以65.5万元成交,折合单价约4294元/平方米,仅相当于市场价(约11942元/平方米)的3.6折,原购房者买入价的1.66折。而在过去一年时间里,该房源已经被司法拍卖了8次(其中1次被撤回)。

这还是在地产最热的深圳,近邻的惠州,依旧海景房,基本上每平方米六七千元,而五六年前的价格,普遍在1.2万元/平方米左右。

除了上述地区,从胶州半岛上的青岛,到三亚邻居文昌近期的海景大HOUSE,价格亦都在下调。更不要说一度火遍北中国的山东威海。

顺周期时,大平层是大厂人的梦想,海边别墅则是普通小中产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享受。有些余钱提前过上影视中欧美上层人士的生活,想想都美。而当全球化变成半球化,当新技术进入瓶颈期,“保5”都得使出百分之两百努力时,所有的梦都有醒来的时刻。

8月7日,深圳“地王专业户”龙光集团发布公告,暂停支付5笔境外美元优先票据到期的利息。

2021年龙光销售额1588亿,排名全国第20位;今年前7个月其销售额为323亿,同比大跌69%,排名下降到了33位。事实上在2022年上半年,上市房企市值下跌幅度最大的也是这位,跌幅高达61.77%。后续,龙光的项目应该会更难卖,先有龙光深圳前海某地王项目闹得沸沸扬扬的“停工风波”,现在又资本市场违约,谁还有勇气做龙光业主?

而在此之前的2021年年底,佳兆业发布公告,要约交换失败、实质性违约。违约后,郭老板非常果断走上出售优质资产的道路:2022年3月30日,佳兆业宣布与中铁五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大湾区城市更新深度合作;2022年4月5日,佳兆业、招商蛇口、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当然,最后还是大债主中信拿下了最肥的一块。

另在昨天,恒大方面彻底出清了其在盛京银行的股份。理由很明确:都不是我的了,还不卖个干净?

在民企一片哀鸿时,有一类房企,蹿升太猛了。

现在的开发商里,基建类公司越来越亮眼,无论是市场还是产品。2021年上半年,这些以国家基础建设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中建的营收增长率同比增加29%、中交38%、中铁20%、中铁建32%、中冶39%。

也就是说,铁公基中老三的践行者,早些年被人降一等看待的傻大笨粗,普遍在行业整体增速的1.5-2倍以上,而十四五战略规划中对央企的目标也不过是“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就行。顺便一提,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8.1%,超额完成近24%的同比营收增长。基建央企做了多大贡献?大家心里有数。

不管行业如何萎靡,大基建坚定不移撸起袖子加油干。时至2022年,中国铁建、中交、中冶这些并非属于传统意义开发商的基建公司,已纷纷跻身房地产综合实力TOP50。最夸张的是中冶置业,仅用1年时间提升58个名次,即从2021年的105位瞬移到47位。与此同时,中交地产的股价从3月中旬的每股不足7元,一度飙涨到超31.67元,期间还拉出了12个涨停。当然,今天这位跌了2.48%至12.18元,但仍较52周低点高出1.59倍。

再看拿地,国资房企同样在玩托举。截止7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8024亿元,拿地规模则同比下降55.6%;作为对比,2022年1-7月,中国铁建拿地面积290万平,中国中铁274万平,跻身行业前五;其实早在2021年,前者的新签合同额已达28196亿元,首次超过中国中铁900多亿元,其中89%来自于地产业务,销售额已超过全中铁系房地产的800多亿元。

2022年1-7月,长三角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30企业累计拿地总额约3962亿元,其中中国铁建凭110亿元位居第11位,紧随其后的中国建筑是109亿。2022年首轮土拍共36宗地,中国铁建直接囊获3宗,总成交价69.3亿元,出让金额位居第二,中铁诺德1.5宗地块入账,中建八局2宗。马太效应,越发明显。

虽然在土地成交市场上基建公司大放异彩,但也难以避免负债高的通病,如中国铁建资产负债率就一直处于80%左右。不怕爆?可单就融资成本这一项,基建公司从一开始就赢麻了。

根据 2011-2021年的债券分析,1年期及以下建筑央企的平均发债利率仅为3.3%,知道民营房企的拿地成本有多少吗,大部分都超过了6%,甚至还出现过超10%的情况。

而这些建筑央企的融资成本,要远低于同期限建筑地方国企的4.2%。可别小看就这么几个百分点,当整体发债规模到达几十亿上百亿时,意义大了去。这些盖房子的,当下变成了“造”房子的,而且是猪肉炖粉条,可劲的“造”!

离开基建巨兽,再看看各地的救楼市。

前两日,帝都定向首付下调,重新释放接力贷。但对象却是60岁城区户籍人口且名下无房;其次是购房区域限制,仅限三个试点建设项目——看着放松了却又没咋放,看着没松绳却又放了松;

此前的4月,上海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公布消息,对人才住房政策操作进行了优化调整。有人说上海没放松,可人家临港区域明明就是放松了;说放松了,却就只动了远处的临港——跟北京一样,半瓶子不满,就一点水在瓶子里来回晃荡。

羊城方面,大专生放松落户区域放松划重点是花都、从化、增城,妥妥远郊三兄弟。至于城区内,一点没动。

再比如2022年5月,杭州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优化二手住房交易政策,大幅缩短了社保和个税的要求——说杭州放松了,但仅仅是二手房,充满倒挂福利的新房市场你只能看着,实际上日后接盘二手才是众卿家的归属。

同样是救市,必须分清哪些城市是底牌全部发光,哪些仅是浅尝辄止意思意思。

而就在今早,香港本地地产股大动,佳源国际控股涨超15%,GBA集团涨近12%,绿景中国地产涨超7%,宝新置地涨近7%,新世界发展涨近6%,新鸿基地产、民生国际涨近4%。香港行政会议召集人叶刘淑仪表示,考虑免除内地买家双重印花税。所谓“双重”,就是内地人买香港房多交15%税,动辄几千万的开销,省15%就是百万以上。

到了午后,港财政司司长办公室发言人表示:针对有报道指政府考虑放宽物业印花税,政府没有相关讨论。于是,大市升幅迅速收窄至约80点。而上述香港地产股,也顺势驴打滚打了个大对折——恒基地产涨幅由5%收窄至不足1%,新鸿基地产涨幅由4%收窄至2%,新世界发展涨幅由近7%收窄至不足3%。

业内提醒,:楼市救市没有结束,这一轮将从一线开始循序渐进,逐级向下传导。过去的半年也证明,弱势城市开启的救市行为不仅不能向上传导,甚至连自己都救不了。对于购置预算在400万以上者,耐心继续等下去。

当然了,如果建了老鼠仓,那等不等,对基金经理们而言就另当别论。

8月8日晚间一则“多位基金经理做场外期权被查”传言迅速搅动了整个基金业,其中提到涉及了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尤其具体写到某个丫打头大公募旗下的基金经理被“带走”。

9日早间,多家公募公司纷纷澄清“造谣一张嘴,全靠跑断腿”。“如果基金经理已经在公募公司任职,是不能参与场外期权的。因为公募基金的底层逻辑是代客理财、普惠金融,职业操守不允许做这件事。如果真的私下去做,属于违规。现在上到监管机构,下到公募,对于公募投研一线人员及亲属的投资账号、身份信息都进行了监控。这种涉及300余人的大规模场外期权老鼠仓,基本上不可能。”某头部公募表示。

至于许多普通的投资者,连普通股还没玩明白,可能还不能理解什么是场外期权。

据业内人士介绍,“场外期权(OTC options,也被称作“店头市场期权”)通常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场所进行的非标准化的金融期权合约的交易,标的资产可以是大宗商品,股票,利率,汇率等,定制化的非标准化合约,只要有对手盘,在标的资产的范围内几乎什么都可以赌。”上述人士透露,场外期权市场的透明度较低,只有积极参与当中活动的行内人(例如投资银行及机构投资者)才能较清楚市场行情,一般散户投资者难以得知场外期权的交易情况,比如期权的成交价以及引伸波幅水平等。

业内人士举例,“比如,某基金经理建仓之前,先通过场外期权通道(一般是私募)在券商下单看涨期权(杠杆普遍在10倍以上),以此计算,建仓后如果某票涨幅50%,场外期权的涨幅可能超过500%,是一种暴力且隐蔽的手段。”据称,大部分国内股票一般做看涨期权,因为相比之下看跌期权不好做,不容易去融券、不容易对冲。而看涨期权,有些可以通过股指或买个股对冲看涨期权风险。

“基金经理是不能通过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从而牟利的,但通过期权业务他们可以绕开监管为个人获利,因为买期权是不会在任何公开平台上显示信息。”

但也有基金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公募基金不被允许参与场外期权交易,公募基金合同内的投资范围也不包含期权。如果有基金经理违规利用场外期权私下交易,涉嫌操纵市场,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目前上述传言尚未被证实,监管渠道也还没有看到明确的信息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证协发布了最新一期场外期权交易商名单,共有8家券商为一级交易商,36家券商为二级交易商,拥有场外期权交易商资格券商共达44家。今年6月,证监会网站连发3张罚单,华泰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3家券商因场外期权业务违规,被出具警示函。

此外,近期基金圈确实出现基金经理密集卸任的情况。8月6日,华安基金发布4只产品变更基金经理的公告,这4只产品原基金经理张亮因个人原因离任。在头部基金公司层面,此前在管260亿的易方达基金经理韩阅川也离职。

仅8月6日当天,就有易方达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平安基金等15家基金管理人发布合计51只基金产品变更基金经理的公告。在部分产品增聘基金经理以及个别基金经理因工作安排离任的同时,也有中信保诚稳鸿债券、鹏华创新驱动混合、易方达丰惠混合等多只产品的原“舵手”因个人原因离任。

“个人原因”,从来是个很好的理由。但不约而同地撤退,说平安无事,的确难服众。

国际方面,美东时间7月28日,众议院通过共计约2,800亿美元的《芯片和科学法案》,完成该法案国会流程,但容易被人忽视的,是8月7日美参议院通过曼钦和舒默推出的共计约7,400亿美元的气候和税收新法案《降低通胀法案》。

上述两个法案均会落地,而其中涉及的对华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中美的博弈。拜登提高美国竞争力的战略核心有两方面:一是确保美国科技创新的全球领先地位,二是重振美国制造业。

《降低通胀法案》包含了什么?其实这是此前拜登气候相关基建法案的极度压缩版,但保留了核心项目:约3,700亿美元的能源和气候投资及税收抵免,通过对大公司(利润超10亿美元)征收15%的最低税率、加强税务审计并迫使制药公司降低医疗保险中处方药的价格,在十年内增加约7,390亿美元的收入、减少3,0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

推动该法案的议员称,《降低通胀法案》为“一项全面的能源政策”,旨在促进美国的能源独立,不在电池、清洁能源技术和制造业所需的关键矿产方面依赖中国。“不仅能组装电池,而且能在北美提取所需的关键矿物质”。因此,尽管法案包括甲烷费用及购买二手电动汽车的4,000美元税收抵免,但汽车公司若想获得税收抵免,其电池中40%的关键矿物须来自美国矿山、自由贸易国家或美国自身回收矿物的设施。

这个政策一旦实施,可以想见,中国的新能源车要想出口到美国市场去参与竞争,难度大增。

同时,对那些没有能力去美国设厂的汽车配件公司的打击相当巨大,因为很多要出口到美国去的汽车,有可能转向在美国采购配件而不是在中国进行相关的采购。另一方面,由于美国的政策更优惠,特斯拉未来也许更愿意在本土制造更多的汽车了。

在最近一次股东大会上,有股东问及马斯克如何看待未来的太平洋两岸关系,一向有问必答的马斯克居然嗯嗯啊啊半天,才说出一句“要坚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

大V“平姐”认为,如果特斯拉这家新能源畅销车在国内的产能不能大幅扩张的话,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发展或受到制约。当然,如果国内的新能源车有政策的扶持,能够迅速填补上市场对新能源车的需求的话,问题也不大。但是即便如此,因为国产新能源的售价相对较低,那么新能源产业链是否还有令投资者满意的回报就会有问题。

同时,昨日ETC板块的平均涨幅达到了1.41%,大幅超过了大盘的走势,有媒体报道,西安市交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发通知,要求推广应用ETC智慧停车,同时还提出要逐步推广ETC在其它场景的应用。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6亿辆,其中汽车3.10亿辆,新能源汽车1001万辆。光是 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就达到1657万辆。这意味着,光是新ETC卡的市场需求,每年就可能超过3000万张。

过去,大厂因为出行补贴打的不可开交,而今,站在ETC背后的企业又是谁?如果仅仅是技术支持,那期间获取的利润是否支持其继续投入该领域?原先在绑上支付端后,大厂的思路是打通O2O汽车后市场以及汽车出行消费端市场,但如今,支付端是不是完全能由大厂控制?而如果交由地方管制,那相关的信息保护是否又会像上半年的这码那码一样漏风?这都是留给业界思考的话题。

8月9日,沪市平开,随后小幅震荡拉升,涨超0.3%,逼近3250点;创业板指涨超0.7%,逼近2700点。个股整体跌多涨少,两市超24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成交额明显缩量;北向资金净卖出超22亿。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昨日(8月8日)成立,乘联会今日(8月9日)又公布新能源汽车销售亮眼数据,提振光伏、锂电池、储能等新能源概念大涨,天合光能涨近5%,立新能源走出10连板。昨日爆发的煤炭板块继续走强领涨,郑州煤电、山煤国际涨停。人气股方面,南方精工四连板,大港股份六连板。

盘面上,半数以上板块上涨,煤炭领涨超3%,电力设备、石油石化、商贸零售涨幅居前;农林牧渔领跌,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跌幅居前。

沪指收报3247.43点,涨幅0.32%;深成指收报12331.09点,涨幅0.24%;创业板指收报2694.80点,涨幅0.71%;科创50指数收报1162.32点,涨幅0.85%。

沪市成交3914.16亿元,深市成交5615.87亿元,两市合计成交9530.0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9526.04亿元略有放量。

8月9日,乘联会微信号发布2022年7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显示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8.6万辆,同比增长117.3%,环比下降8.5%,1-7月形成“W型”走势。

隔夜美股太阳能板块表现出色,加上乘联会今日上午公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较为亮眼,在节能减碳的趋势下,利好消息对光伏、锂电等行业的推动作用明显,市场资金也在轮动节奏中回流新能源赛道。

今日煤炭板块继续领跑,以2022年夏天的极端高温来看,全社会用电量会比往年更大。在高温天气没有明显缓解的情况下,用电预期仍会处于高位,对煤炭价格也有提振作用。“秋老虎”持续将会使需求短期维持高位。但预计随着气温下降,需求也将随之下降。

8月9日,亚太地区股市多数上涨。日经225指数收报27999.96点,跌幅0.88%;韩国综合指数收报2503.46点,涨幅0.42%。

香港恒生指数收跌0.21%,恒生科技指数跌0.93%,电力、汽车零件板块跌幅居前,煤炭、地产股涨幅居前。天齐锂业涨超5%,中国电信涨超2%;理想汽车跌超4%,京东跌超3%。

阿里收报89.6港元,微涨0.9%。昨晚阿里巴巴公告,于2022年8月8日,香港联交所根据上市地位变更指引信发出转为主要上市申请收悉确认。本公司主要转换生效日期预计为2022年底前。

在两地双重上市消息落定时,外界注意到阿里和新加坡鹏瑞利集团(Perennial Holdings)领头的财团,将在新加坡中央商务区珊顿大道建造一座高达305米的综合用途摩天楼项目,预计将于2028年竣工,落后将成为新加坡最高建筑。

阿里云于2015年就在新加坡建立区域总部,如今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均布局了云数据中心。同时,2016年阿里巴巴入股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还投资布局了印尼最大电商平台Tokopedia。见高楼的目的何在,明眼人应该清楚。

另据彭博今日消息指,中国审计署正全面调研20万亿元人民币的信托产业,近一个多月检查至少20家信托公司帐目,包括五大信托公司,评估行业对金融系统稳定的潜在风险。报道指,内房债务违约风险不断,令当局关注信托行业对内房企业融资,加强监管影子银行。

上述报道透露,中国审计署要求被调研的信托公司上报高风险地产融资项目,以及下一步的处置计划。

知情人士称,审计署的检查仍在进行中,目前尚未得出任何结论。目前,未有信托公司承认有关安排。

另外,今日厦门开始组织疫情防控演练。最后说一句,三宅一生走了,8月5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作者孙斌,感谢大家捧场哦~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