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无数朝代更迭变换。文化传承形式多样化,其中对于古墓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小山村挖出惊天古墓,墓主人究竟是何许人也?对于神秘古墓的挖掘,究竟引出其背后哪些秘密?凭借现代手段能否还原墓主人曾经的绝代风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探索地下世界的尘封之谜,揭开历史的层层迷雾,科普古今的奇闻。本期九州秘史录将会为您拨开千年历史迷雾,为您探查历史真相。

古墓现身

台州黄岩前礁村是我国浙江地区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而一场平平无奇的施工,却让这个小山村一跃成为了整个考古界的焦点。2016年,村民杨念智见父亲上了年纪,便准备将自家老宅改建一番,重新建地基修筑新房,好让年过半百的父亲享几天清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挖不要紧,一挖可着实把杨念智吓一跳。挖掘机运行时似乎挖到了什么硬物,这让他慌了神儿,赶忙跳下挖掘机查看情况。只见深坑里有块红色巨石,不仅如此周遭还有不同程度的塌陷,这让他一时间不敢继续挖掘下去

为了保险起见,杨念智找上哥哥一起进坑查看情况。哥哥毕竟生活在城里见多识广,表示这很有可能是一处古墓,赶忙让杨念智报警。警方接到报警电话后随即赶到现场,现场的场景同样让他们大吃一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文物保护部门的详细勘察,在杨家老宅下挖到的正是一座古墓。并且这座古墓可不一般,保存相对完整,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虽说古墓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其表面依旧是光亮如新,火红的盖板并没有被侵蚀。

专家根据棺椁外形以及方位布置来看,这座古墓的主人身份应该非富即贵。为了彻底查清楚古墓的来历,考古学家迅速展开对古墓的挖掘工作。经过分析,古墓中其中一座棺椁破损严重,并且还有被盗墓人员破坏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经很难再对其进行修复。无奈之下,考古人员只能找来吊车,将其搬离现场。但在棺椁下面,考古学家有了重大发现。破败不堪的棺椁上面记载了一段墓志铭,证实了此处的墓主人,是赵伯澐的妻子李氏。而这段墓志铭是赵伯澐亲笔为妻子写下的。

村民反对继续挖掘

为了进一步了解古墓的主人赵伯澐,考古人员决定对保存相对完整的,另一处棺椁进行开棺仪式,试图从中找到更多线索。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人的出现让挖掘工作难以继续开展。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他为何要出手阻止考古研究的继续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现身阻止的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墓主人的后代。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他从包里掏出一沓厚厚的家谱。经过翻阅族谱,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当时他们的推测没错,墓主人的真实身份的确不简单,他是赵匡胤的第七世孙子。

根据时间推算,这座古墓建造在南宋年间,距今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对于赵伯澐,族谱上大篇幅地记载着,他曾主持修建了五洞桥。而现如今,这座桥经过八百年风吹雨打,依旧矗立在黄岩县城西门外,还成了浙江省的重点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本《黄岩西桥赵氏宗谱》中,考古人员再次证实了,眼前的这座古墓是赵伯澐与妻子的合葬墓。南宋年间赵伯澐的父亲曾出任黄岩县丞,因此举家搬迁至此。赵家在此地算是扎了根,且赵氏族人大多聪慧好学。不少族人都曾考取功名,顺利调任别处。

这也让赵家得以开枝散叶,很快便一跃成了大家族。虽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家的风光已然不在,但留下来的大桥和古墓,将帮助后人了解更多历史。为了抢救古墓中的文物,经过协商最终赵氏后人做出了让步,答应让考古人员继续挖掘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有些不舍,但向世人展示赵家文化也算是一种传承。由于挖掘场所地处偏僻,很多专业设备难以运送到位。为了保证文物的完整性,考古队员决定先将棺椁取出,再用吊车直接整体搬运到博物馆中。

文物出土

但是他们很快便遇到了麻烦事,由于棺椁长期处在潮湿环境下,考古人员判断内部很有可能存储着一定量的积水。倘若贸然将棺椁搬离,极有可能对内部文物造成二次伤害,这会为后续的挖掘带来许多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稳妥起见,经过商议后考古人员决定,先将棺椁中的积水放出,随后再进行搬运工作。果然当工作人员用专业工具,在棺椁下方打出小孔后,积水便从棺椁中源源不断地流出来。排水工作完成后,在吊车的辅助下,棺椁被顺利运送到了博物馆。

在做足十全准备后,考古人员齐心协力顺利完成了开棺仪式,随着棺盖的开启,不少人忍不住发出了惊呼。即便是资历极高的考古学家,也没有见过这种场面。棺材内壁上附着着一床丝制床被,由于时间过于久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棺材内壁和床被粘黏在一起,考古人员只能用铲子小心翼翼地进行分离,自此古墓的主人现身在众人面前。宽敞的棺椁中,除了墓主人赵伯澐的肉身有明显腐坏外。剩余文物的保存都较为完整,棺椁中的赵伯澐穿着春、夏、秋、冬四季八套衣衫。

这些衣物每一件都是上等材质,展现了南宋时期人们的穿衣风格。即便是放在全国范围内,如此大规模的出土丝织品也是极为少见的。眼尖的考古人员,还在赵伯澐身旁发现了两枚绝美玉璧。两枚玉璧保存完整,质地温润一看就是上等美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给考古人员的惊喜还远不及此,其中一个玉璧竟然还是开国皇帝的祭天之物。经过对现场的进一步清理,考古人员暂时停下了手头工作,原来遗体为了防腐曾经灌注过水银。水银极易挥发,稍有不慎在场人员很有可能出现中毒现象。

宋服之冠

为了稳妥只能先进行预处理,用技术手段将棺椁里的水银提取出来。经过数夜奋战,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考古人员小心翼翼的,对棺椁中的丝织品进行清理。经过长达十一个小时的艰苦奋战,从中提取出二十多件织品,这些织品涵盖了绫、罗、刺绣等先进工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衣服颜色以深色为主,虽看上去朴实无华,但实际上每件织品都做工精美,无一不彰显皇家气质,上面的花纹式样展现出南宋时期的制衣工匠的精湛技术。一次性出土那么多件精美织品,让不少参与此次行动的考古人员惊叹不已。

赵伯澐古墓的发现,轰动全国。越来越多的学者慕名前来,想一睹“宋服之冠”的风采。从这些八百多年前的服饰上,我们依旧可以看出古人的精湛技术。作为唯一没有被盗的南宋古墓,赵伯澐墓的发现,填补考古人员对南宋历史考察的空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这座古墓,能带我们揭开更多历史疑团。中国作为泱泱大国,文化传承是不可或缺的。从古至今人才辈出,正是有了他们的智慧,后世的我们才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