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武器面前,坦克装甲面临巨大压力

反坦克武器面前,坦克装甲面临巨大压力

从一战算起,坦克已经诞生百年,这一百年间反坦克武器“魔”高一尺,装甲防护就“道”高一丈。可如今反装甲武器威力过于强大,坦克越发没有招架之力,重型反坦克导弹使用串联战斗部,破甲厚度已达1米,继续强化装甲防护,无论是坦克重量(坦克重量要受桥梁承重、铁路机动等因素限制),还是技术储备,留下的空间都捉襟见肘。坦克装甲发展的方向主要包括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从近期国际冲突来看,被吹捧了几十年的苏/俄制反应装甲防护效果有限,随着大量新锐的T-90、T-72坦克战损,一些T-64甚至封存的T-62坦克都被拉了出来,这些年过半百的老爷车战力可想而知。

新式武器抓住了坦克软肋

新式武器抓住了坦克软肋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击敌抓软肋,除了将传统反坦克武器的穿甲、破甲、碎甲原理发扬光大,新式反坦克武器还在攻击角度上做足文章。它们瞄准了坦克装甲较为薄弱的顶部,给坦克“当头一棒”。坦克装甲受整体重量的限制,不可能均匀防护,只能加强重点区域(如炮塔前部)的防护力度,这样一来也许只要100毫米的破甲能力就能击穿坦克顶部装甲,而不用死磕现代坦克坚硬的前部装甲。300毫米破甲能力很小的弹药就能实现,这些子弹药可能会被整合进布撒器、火箭弹或炮弹成为反坦克子母弹,末敏弹就是这样一种攻顶、智能子弹药。

末敏弹,即末端敏感引爆弹药,是一种能够在飞行末段探测目标,驱动战斗部朝着目标方向爆炸的智能弹药。末敏弹攻击路径自上而下,自然而然就成为攻顶弹药。末敏弹可由炮弹、火箭弹,甚至战术导弹向目标区域投射,炮弹到达预定区域上空后炸裂,抛出子弹药;子弹药随即打开阻力伞和减速旋翼缓慢下落,在下落过程中不断旋转,利用毫米波或红外传感器扫描下方区域,一旦发现有坦克装甲车等目标立即朝目标引爆。与激光制导炮弹相比,末敏弹可“发射后不管”,免去了激光照射指引的环节,与发射普通炮弹无异。

末敏弹通常由母弹、末敏子弹、抛射分离装置、引信等组成。末敏子弹主要由减速/减旋装置、稳态扫描装置、敏感器系统、微型计算机和部组成。末敏弹技术有三个关键:一是减速减旋与稳态扫描系统,二是敏感器,三是自锻战斗部。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末敏弹又小又快,能在几毫秒内完成目标搜索、识别、瞄准、起爆等动作,最短不到1毫秒,而人眨一下眼就要300毫秒,这让敌方很难防御。末敏弹采用红外、激光、毫米波复合敏感方式后,干扰和防御变得更困难。当然,受敏感器性能限制,末敏弹在打击高速目标时,命中率会下降,但瑕不掩瑜,毕竟坦克在野外飚到时速50公里都很困难。

小小末敏弹让钢铁洪流成为自杀冲锋

小小末敏弹让钢铁洪流成为自杀冲锋

155毫米加榴炮弹或120毫米迫击炮弹体积较小,一般只能安装1-2枚末敏子弹药;但航空炸弹或大口径火箭炮就不同了,俄空军常用的RBK-500集束炸弹可内置5层共15枚SPBE-D子弹药,俄罗斯龙卷风远火射程90千米,战斗部可携带5枚末敏子弹药。如此,一个龙卷风远火营12辆发射车可齐射144枚火箭弹,投放720枚子弹药,即便按50%的命中率算(可达80%),也可消灭360辆坦克装甲车辆。要知道,如今整个英国陆军装备的挑战者2型坦克数量只有227辆,由于经费有限,未来只打算升级148辆,甚至还有砍掉的风险(已经将武士步兵战车升级项目砍掉)。有数据统计,毁伤同样数量装甲目标的耗弹量,末敏弹与子母弹、榴弹的比为1:40:250。可以说,末敏弹的出现让钢铁洪流成为自杀冲锋,让老式间瞄榴弹炮变身反坦克利器。

攻顶利器自锻战斗部

攻顶利器自锻战斗部

末敏弹最后化身一条烟柱射向坦克,产生这条烟柱的是自锻战斗部。自锻破片战斗部实际上是一种特别的聚能装药方式,在炸药前方有一个口部朝前的轴对称形凹腔,内有药型罩,药形罩薄而锥角很大(或者说凹腔很浅),战斗部引爆后,由于凹腔周围的爆轰波形向中心会聚,金属药形罩迅速向轴线闭合,压缩成固态金属体,而非高温高压金属射流,这就是自锻过程。自锻形成的金属体叫自锻弹丸或自锻破片,因形状短粗,速度不如金属射流,但它不易拉长或断裂,不受旋转和炸高影响,容易形成装甲崩落,特别适合从天而降的末敏弹。

国内外经典末敏弹

国内外经典末敏弹

在末敏弹研制领域,美国、德国、俄罗斯、法国和瑞典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涌现出诸如德国的斯马特(SMART)、美国的萨达姆(SADARM)以及瑞法合作研发的博纳斯(BONUS)等型号。国际市场上,SMART较为高调,主要供PzH-2000自行榴弹炮使用,它的复合敏感器包括红外探测器、毫米波雷达和毫米波辐射计,毫米波雷达和毫米波辐射计共用一个天线,且与药形罩整合成一体,药形罩采用钽金属,破甲能力较铜提高35%。

近期它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当然在国际市场SMART也不是一家独大,它已经有了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的GS-1型末敏弹,同样采用复合制导技术,据说就连俄方都向我国求购。不仅是炮弹,两国在155毫米加榴炮市场也算棋逢对手,当然近些年都被韩国K-9抢去不少风头,韩国、土耳其等新锐力量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