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蒋楚剑 李贤

视频剪辑 彭影 廖仕祺

摄影通讯员 李贤

绘图 刘阳

近日,一则“三岁女童每天戴牙套12个小时”的新闻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关注,也令“年龄越小戴牙套效果越好吗?”的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近年来,随着大家口腔健康和审美意识的不断提升,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牙口不齐,幼龄时期就花费重金为孩子治疗矫正,有的孩子甚至两三岁就戴上了牙套。

贺红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红主任

对此,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正畸一科主任贺红教授表示,家长对于孩子的牙齿发育情况保持适当关注其实不是坏事,这样能较早地发现各种牙齿问题,进而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早期干预和矫正。但家长也不必过度担忧,需不需要早期矫正,什么时候矫正,采取哪种矫正方式,需要咨询专业正畸科医生。

反合需尽早戴“牙套”吗?

有的反合只戴牙套不管用

据媒体报道,女孩卷卷三岁零四个月的时候就戴上了牙套。因为她的妈妈担心她存在“反合”的问题,也就是下牙盖住了上牙。于是,为了矫正,卷卷每天都要坚持佩戴矫治器长达12个小时,睡觉时也尽量不摘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新闻引发了不少家长的热议,极目新闻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卷卷的经历并不是个例,讨论区里也有不少家长因为担心孩子反合,早早地给孩子戴上了牙套矫正。

贺红教授表示,卷卷妈妈担心的“反合”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包天”,指的是下前牙包在上前牙外面,医学上也称之为“前牙反合”。“前牙反合需要提前干预,但最重要的是找准病因和正确的治疗方式。”贺红教授介绍,“地包天”分为骨性、功能性和牙性,有一部分“地包天”可能因上气道阻塞所致,扁桃体肥大才是其问题的源头。这一类患儿需要接受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手术,然后结合上颌骨的快速扩缩治疗,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未去除病因仅单纯通过佩戴牙齿矫治器治疗反合,“地包天”存在复发的可能性。

贺红主任接受采访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红主任接受采访中

“我们在日常接诊中,也遇到过这一类地包天的患儿,因为选择了错误的矫治方式,并未达到理想效果。”9岁男孩宁宁(化名)令贺红教授印象深刻,他因“地包天”的问题,去其他医院就诊后佩戴了软性牙套矫正,7个月下来收效甚微。贺红教授检查发现,宁宁的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尤其是扁桃体,阻塞了口咽和喉咽部的气道,孩子为了缓解缺氧,白天前伸下颌,晚上“趴着睡”,久而久之形成“地包天”畸形。

“需要先把肥大的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去除病因,否则即使反合矫治成功也可能复发。”贺红教授建议。宁宁切掉腺样体和扁桃体一个多月后,开始了正畸治疗。1个月后,他的面部有了很大的改观,3个月后,“地包天”完全解除。

孩子牙不整齐很焦虑?

有些畸形可不急着矫正

日常生活中,一些孩子的乳牙生长萌出后,以及换牙期,仔细的家长会不断研究孩子的牙齿,一旦发现牙齿不整齐就会想带孩子去医院做矫正。比如,有的家长常常会因为宝宝的乳牙缝隙大而烦恼。贺红教授指出,宝宝的乳前牙有缝隙是正常现象,医学上称之为生理间隙。因为未来的恒牙本来就比乳牙要大很多,乳牙有缝隙,孩子的恒牙长出来以后才不会被挤歪。但乳牙缝隙也有例外情况,“如果孩子的牙缝是由于上唇系带附着的位置太低造成的,那就有可能需要干预了。”

贺红主任(中)为患者进行正畸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红主任(中)为患者进行正畸治疗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心孩子牙齿的发育情况,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早期干预。”贺红教授介绍,错合畸形分为“地包天”、“突面型”、牙列拥挤、牙列稀疏等情况。如果在牙齿替换的“替牙期”,仅是个别牙齿稍不齐,并不会对上下颌骨的发育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可以不急于早期干预。“这样的孩子我们会建议定期到正畸科检查,对孩子牙齿及颌骨的发育状况保持关注。”但如果发现孩子存在“地包天”、小下巴、面部左右不对称、严重的龅牙和严重的牙齿拥挤不齐、张口呼吸,闭不上嘴唇等表现,可能会对孩子面部骨骼的正常发育和口腔功能造成影响,就需要早期矫治。

贺红教授提醒,作为家长,关注孩子的牙齿发育状况是必要的,但没必要盲目焦虑,如果发现孩子有牙齿发育问题,建议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正畸医生,尽早筛查孩子是否有错合畸形以及面型骨骼发育问题,对已表现出的牙颌畸形、畸形趋势及可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预防、阻断、引导和矫治。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