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风情<224> | 细品老保定的方言文化——围脖儿

说到围脖儿,先得说说这个“脖”。

“脖”就是脖子,它是人的躯干和头相连接的部位,医学上称为颈,脖颈。脖子周围的神经最为丰富,人体的督脉、小肠经、膀胱经、胆经以及三焦经等五条重要经络都从后颈及肩部通过。可见,脖子的健康与否,影响到周身的经络气血是否通畅。经络如果不通畅,其掌管器官的功能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导致腰椎、头部等的不适。所以平日里保护好脖颈,至关重要。这个道理,古人早就告诉我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脖

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如何保护脖颈不受伤害。方法之一就是用保暖的东西护住脖子,把脖子围起来,所以方言直接叫“围脖儿”。在黄帝蚩尤时代就有了兽皮制作的围脖,当然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当时的兽皮围脖制作比较粗糙,还会带有血腥味。那时,围脖不仅有实用保暖功能,还会作为奖品发给对部落有贡献的人,起到精神鼓励和安慰的作用。这就如同西藏的敬献哈达,具有礼仪的性质。

随着人类的进步,出现了棉麻类手工编织的围脖,一直到现在丝、毛、麻、棉等不同质地,长、方、三角各种造型,不同花色款式的围脖儿、披肩等,工艺越来越精细,设计越来越美观,功能越来越齐全。围脖儿不仅保暖御寒,还有美化装饰和搭配服饰的作用。

在有些地方,围脖儿和围巾是叫法不同的两类物品。把长的叫围巾,短的是围脖,绕脖颈一圈,有的还用暗扣扣上,形成高领状。但在保定,无论长短方圆,所有缠绕在脖子里的都叫“围脖儿”。如果再细分的话,保定当地还有“脖套儿”一说,是指缠绕一圈的短围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脖套

围脖、脖套,作用分工明细,称呼干脆而形象。至于围脖儿在蚩尤黄帝时期是否也这样称呼,目前没有准确的资料可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叫围巾。因为“巾”在《说文》里是佩巾,也就是用来擦拭东西的,如毛巾、手巾等。一般是指织物,布或麻。而最早围在脖子里的是兽皮,断然是不可能称“巾”的。“围巾”的叫法是有了纺织品以后,丝、毛、棉、化纤等叫做巾。编织方法有机织也有针织。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动物,不再随意猎杀。兽皮、动物皮毛类的围脖儿,极少见了。所以,皮毛类的围巾会逐渐消失。

过去围脖只有保暖的作用,围的方法也单一,只在脖子里或围绕,或直接搭在脖子上。现在因为围脖儿的装饰作用更凸显,所以围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对折,可以打结,也可以披在肩上。以前的“围脖儿”都相对较厚,只有冬天才发挥作用,现在为了美观装饰,丝巾与薄薄的棉质围巾在夏天也成为女士装点美丽的秘诀。只是普遍的感觉围脖儿就是保暖的,如果夏天的围巾也称呼围脖儿,就有点不伦不类了,那就只好称它为“围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