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伟人日志2022-08-11 11:261949年4月2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总统府,南京也随之解放。解放军的进城,与国民党军仓皇逃窜形成了鲜明对比。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解放军进驻南京城,而在这庆祝的人群中,总能看到几双眼神灰暗的眼神。1949年12月10日,在解放军大队逼近成都时,蒋介石如丧家犬匆匆登上了去往台湾的飞机。蒋介石败退台湾,带着了2.5亿美元的财产和一两千船的物资和机器,同时还带去了120余万人。但令人疑惑的是,国民党军远远不止一百二十万,那些剩下的人该怎么处理呢?难道就这样被蒋介石丢弃了吗?据统计,蒋介石留下的国民党足足有一千万人,那么毛主席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中国的成立,是共产党领导人经历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得来的,在不断奋斗的过程中,为建设新国家,领导人也做了大量的实践和理论的准备。而在建设之前,首先要进行的事就是要收拾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人面临着许多严峻的考验,军事上,国民党残余部队与土匪势力勾结,企图卷土重来。经济上,留下了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不仅如此,农业减产、工厂倒闭,交通瘫痪,经济衰退,物资奇缺等等都在考验着我们。但在其中,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如何处置国民党军。在蒋介石败退台湾时,留下的国民党军一部分是被抛弃的,一部分也是出于自己的意愿不肯前往。因此,如何处置这些人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要事。针对这一问题,中共中央指示,对国民党反动组织要采取坚决而又慎重的态度。为此,毛主席也作出明确的指示,下了两道命令:“第一原来国民党的党、政、军人员我们要包起来,第二要使所有的人都有出路。”之后,周总理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仔细清查过后发现,需要包下来的旧人员就有一千万人。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一千万人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何处理这些人成为了重中之重,采取极端措施必然是不行的。这个问题必须要处理好,一旦处理不好必将酿成不良的后果。但要想保障一千万人的生计,谈何容易。国民党败走之后,我们不仅要处理他们留下的烂摊子,还要安置上千万的人,这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第二个问题就是社会稳定的问题,那些遗留下的国民党人员,对共产党怀有敌意,还与土匪勾结破坏社会稳定与团结,对于这样的混乱分子难道我们也要宽容他们吗?事件重大,原因繁杂,影响甚深,一旦处理不好,很有可能酿成难以估量的后果,于是,也有人建议毛主席,要打击这些国民党遗留的军政人员,那就全部关到监狱里。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但对此,毛主席却并不同意。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见解是高明至极的。毛主席认为,这一千万人不能一棒子全部打死,要学会区别对待。有些人虽是国民党旧部,曾参加过与解放军的战斗,但很多人却是被国民党所逼迫,所以对于这些不是自愿和我军作对的人,可以采取宽大的政策。还有一些人是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并未直接参加战斗,也没有犯过什么罪,所以把他们关进监狱也是不合适的。而对于那些不悔改的反革命分子和残害百姓的人,就由人民决定他们的生死,是死是活由人民来审判。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因此,毛主席指示,在解放之后对这些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处理,对于那些没有什么罪行的,就可以继续给他们提供工作,安排岗位。但因为人员众多,新中国刚成立经济有限,不能完全消化这些人员,毛主席得知后,提出了“生活上包下来”这一决策,决定全面解决旧人员的生活、思想和工作上面的问题。全国城市相继解放之后,国民党旧部领取几个月工资后相继被裁减,一时间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对此毛主席立即展开了调查,并作了切实地安排。对于那些有办法自己生活的人,可以自行选择之后的生活,而对于没有办法自己生活的人就要“包下来”,给他们做饭吃,就算他们没有工资,也要维持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生存下去。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因为当时的中国经济困难,粮食也少,但尽管如此,毛主席也没有放弃他们,他不轻易放弃一个人,他说要将两个人的饭分成三份,三个人的饭分成五份,多余的人,设法安排到需要的岗位上去。除了要管理这些没有犯罪的,国家还需要保下来那些犯有严重罪行的人,被定为战犯的国民党。哪些人会定为战犯呢?国家公安部提出,在解放战争时期犯有严重战争罪行的国民党军队的将、校级军官,国民党政府省主席和厅长官员,国民党、三青团中央委员,省(市)党部书记和委员,以及特务系统的处、站长以上人员,可列为战犯。按照这个标准,当时被列为战犯的就有926人。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对于这些人,毛主席作出指示“一个不杀”,而是选择把他们关起来进行改造,事后也证明了毛主席的想法是非常正确且高明的。对国民党战犯的改造,是一项极其艰苦的工作,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曾在蒋介石那里得到了不少好处,所以反动思想已经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对战犯的思想改造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战犯管理所采取了多种办法,首先要正确意识到蒋介石的问题,同时,还会带他们到建设的各大城市去看看,参加劳动,体验生活。这些改造措施,也让战犯的政治思想上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杜聿明原本是蒋介石的爱将,解放战争期间,曾是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在淮海战役被俘之后,心中一直不服气,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而他自己也认为他一定会被处死,于是便在裤子里藏了60多片安眠药,等待合适的时机自杀。战犯管理人员在得知后,决定对其进行开导,在工作人员的开导下,杜聿明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后来见到陈赓之后,杜聿明也对管理人员说出了心里话,他说道,自己当初和陈赓是同窗好友,但两人却走了截然相反的两条路,这让他懊悔不已。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黄维原本是国民党12兵团的司令员,受到了蒋介石的器重,十年内战时,他接任了陈诚的18军中将军长,成为了蒋介石最可靠的亲信,因此被俘之后,他是战犯表现最差的一个。不仅不思进取,甚至还对那些悔过的战犯大放厥词,冷嘲热讽,犯罪之后还拒绝写检查。但在改造的过程中,他深深地体会到共产党处事的公平公正,于是他想要制造出永动机来立功赎罪,管理人员始终都在悉心引导着他,也让黄维的心境和思想发生了变化。由于自身的身体状况,黄维在监狱病倒,为了将他救回来,政府对他进行了积极地治疗,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在养病的过程中,黄维终于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开始阅读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出院之后,他感慨地说道,是共产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样的病在过去也是得一命归西的。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从1956年开始,党中央开始思考战犯的特赦问题。终于在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毛主席决定特赦战犯。这些国民党将领特赦之后,受到了周恩来的热情接待,他们也从心底里真正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善意。他们决定重新做人,报答共产党的恩情。特赦后的他们年龄都已经不小,但他们还是决定发挥余热,致力于台湾解放。尤其是宋希濂,在定居美国之后,始终牵挂着祖国的统一,同时也在利用着自己的特殊身份,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拳拳爱国之情,溢于言表。1993年,宋希濂临终之际,仍不忘在床榻上嘱托夫人和儿子争取两岸早日和平统一,而他的妻儿也没有辜负宋希濂的期望,身体力行为和平事业奔走呼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除了宋希濂,国民党高级将领文强,也在病中关注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热情期盼着祖国的统一,并为此作了不懈努力。事实证明,毛主席当初所提出的“一个不杀”是非常高明的,这不仅使国民党将领彻底对共产党心服口服,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归属感,才能在特赦后心甘情愿为祖国的统一而奔走呼号。介石败逃后留下1000万人如何处置?毛主席两道命令,尽显高明
1949年4月2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总统府,南京也随之解放。解放军的进城,与国民党军仓皇逃窜形成了鲜明对比。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解放军进驻南京城,而在这庆祝的人群中,总能看到几双眼神灰暗的眼神。
1949年12月10日,在解放军大队逼近成都时,蒋介石如丧家犬匆匆登上了去往台湾的飞机。蒋介石败退台湾,带着了2.5亿美元的财产和一两千船的物资和机器,同时还带去了120余万人。
但令人疑惑的是,国民党军远远不止一百二十万,那些剩下的人该怎么处理呢?难道就这样被蒋介石丢弃了吗?据统计,蒋介石留下的国民党足足有一千万人,那么毛主席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中国的成立,是共产党领导人经历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得来的,在不断奋斗的过程中,为建设新国家,领导人也做了大量的实践和理论的准备。
而在建设之前,首先要进行的事就是要收拾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人面临着许多严峻的考验,军事上,国民党残余部队与土匪势力勾结,企图卷土重来。经济上,留下了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不仅如此,农业减产、工厂倒闭,交通瘫痪,经济衰退,物资奇缺等等都在考验着我们。
但在其中,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如何处置国民党军。
在蒋介石败退台湾时,留下的国民党军一部分是被抛弃的,一部分也是出于自己的意愿不肯前往。
因此,如何处置这些人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第一要事。
针对这一问题,中共中央指示,对国民党反动组织要采取坚决而又慎重的态度。
为此,毛主席也作出明确的指示,下了两道命令:“第一原来国民党的党、政、军人员我们要包起来,第二要使所有的人都有出路。”
之后,周总理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仔细清查过后发现,需要包下来的旧人员就有一千万人。
一千万人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何处理这些人成为了重中之重,采取极端措施必然是不行的。这个问题必须要处理好,一旦处理不好必将酿成不良的后果。
但要想保障一千万人的生计,谈何容易。国民党败走之后,我们不仅要处理他们留下的烂摊子,还要安置上千万的人,这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第二个问题就是社会稳定的问题,那些遗留下的国民党人员,对共产党怀有敌意,还与土匪勾结破坏社会稳定与团结,对于这样的混乱分子难道我们也要宽容他们吗?
事件重大,原因繁杂,影响甚深,一旦处理不好,很有可能酿成难以估量的后果,于是,也有人建议毛主席,要打击这些国民党遗留的军政人员,那就全部关到监狱里。
但对此,毛主席却并不同意。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见解是高明至极的。
毛主席认为,这一千万人不能一棒子全部打死,要学会区别对待。有些人虽是国民党旧部,曾参加过与解放军的战斗,但很多人却是被国民党所逼迫,所以对于这些不是自愿和我军作对的人,可以采取宽大的政策。
还有一些人是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并未直接参加战斗,也没有犯过什么罪,所以把他们关进监狱也是不合适的。
而对于那些不悔改的反革命分子和残害百姓的人,就由人民决定他们的生死,是死是活由人民来审判。
因此,毛主席指示,在解放之后对这些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处理,对于那些没有什么罪行的,就可以继续给他们提供工作,安排岗位。
但因为人员众多,新中国刚成立经济有限,不能完全消化这些人员,毛主席得知后,提出了“生活上包下来”这一决策,决定全面解决旧人员的生活、思想和工作上面的问题。
全国城市相继解放之后,国民党旧部领取几个月工资后相继被裁减,一时间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对此毛主席立即展开了调查,并做了切实地安排。
对于那些有办法自己生活的人,可以自行选择之后的生活,而对于没有办法自己生活的人就要“包下来”,给他们做饭吃,就算他们没有工资,也要维持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生存下去。
因为当时的中国经济困难,粮食也少,但尽管如此,毛主席也没有放弃他们,他不轻易放弃一个人,他说要将两个人的饭分成三份,三个人的饭分成五份,多余的人,设法安排到需要的岗位上去。
除了要管理这些没有犯罪的,国家还需要保下来那些犯有严重罪行的人,被定为战犯的国民党。
哪些人会定为战犯呢?
国家公安部提出,在解放战争时期犯有严重战争罪行的国民党军队的将、校级军官,国民党政府省主席和厅长官员,国民党、三青团中央委员,省(市)党部书记和委员,以及特务系统的处、站长以上人员,可列为战犯。
按照这个标准,当时被列为战犯的就有926人。
对于这些人,毛主席作出指示“一个不杀”,而是选择把他们关起来进行改造,事后也证明了毛主席的想法是非常正确且高明的。
对国民党战犯的改造,是一项极其艰苦的工作,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曾在蒋介石那里得到了不少好处,所以反动思想已经是根深蒂固的。
因此,对战犯的思想改造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战犯管理所采取了多种办法,首先要正确意识到蒋介石的问题,同时,还会带他们到建设的各大城市去看看,参加劳动,体验生活。
这些改造措施,也让战犯的政治思想上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杜聿明原本是蒋介石的爱将,解放战争期间,曾是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在淮海战役被俘之后,心中一直不服气,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而他自己也认为他一定会被处死,于是便在裤子里藏了60多片安眠药,等待合适的时机自杀。
战犯管理人员在得知后,决定对其进行开导,在工作人员的开导下,杜聿明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后来见到陈赓之后,杜聿明也对管理人员说出了心里话,他说道,自己当初和陈赓是同窗好友,但两人却走了截然相反的两条路,这让他懊悔不已。
黄维原本是国民党12兵团的司令员,受到了蒋介石的器重,十年内战时,他接任了陈诚的18军中将军长,成为了蒋介石最可靠的亲信,因此被俘之后,他是战犯表现最差的一个。
不仅不思进取,甚至还对那些悔过的战犯大放厥词,冷嘲热讽,犯罪之后还拒绝写检查。
但在改造的过程中,他深深地体会到共产党处事的公平公正,于是他想要制造出永动机来立功赎罪,管理人员始终都在悉心引导着他,也让黄维的心境和思想发生了变化。
由于自身的身体状况,黄维在监狱病倒,为了将他救回来,政府对他进行了积极地治疗,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在养病的过程中,黄维终于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开始阅读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出院之后,他感慨地说道,是共产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样的病在过去也是得一命归西的。
从1956年开始,党中央开始思考战犯的特赦问题。终于在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毛主席决定特赦战犯。
这些国民党将领特赦之后,受到了周恩来的热情接待,他们也从心底里真正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善意。他们决定重新做人,报答共产党的恩情。特赦后的他们年龄都已经不小,但他们还是决定发挥余热,致力于台湾解放。
尤其是宋希濂,在定居美国之后,始终牵挂着祖国的统一,同时也在利用着自己的特殊身份,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拳拳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1993年,宋希濂临终之际,仍不忘在床榻上嘱托夫人和儿子争取两岸早日和平统一,而他的妻儿也没有辜负宋希濂的期望,身体力行为和平事业奔走呼号。
除了宋希濂,国民党高级将领文强,也在病中关注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热情期盼着祖国的统一,并为此作了不懈努力。
事实证明,毛主席当初所提出的“一个不杀”是非常高明的,这不仅使国民党将领彻底对共产党心服口服,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归属感,才能在特赦后心甘情愿为祖国的统一而奔走呼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