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家长抱怨自己家的孩子专注力不好。课听了没一会儿,就不知道神游到哪儿去了;书看了没一会儿,就开始在书上画小人儿;作业写了没一会儿,橡皮已经被切成了橡皮渣。

那孩子的专注力是怎么被破坏的呢?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讲了这样一件真实的故事。

她的一位博士朋友孩子刚满两岁,经常自顾自地玩耍,对大人说的话充耳不闻。这个朋友就认为孩子是没有礼貌,每次都严肃地告诉孩子要回答大人的话,当孩子再有这样的情况时,一遍又一遍地纠正和批评教育。

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吗?现实生活中,这样做的家长也不在少数。

但这样做的家长不知道的是,两岁的孩子还没建立起人际交往的互动概念。这个时候对他谈礼貌,他不但听不懂,反而会被吓着。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开始认识世界的关键期,会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哪怕是一张小纸片,半截烟头,都可能让他们沉迷其中。

儿童的智力发育、注意力培养、兴趣发展都离不开这种沉迷。

孩子们那些看起来无聊地玩耍,是他们对未来真正的学习研究做着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这个时候经常性地打扰孩子,就会破坏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以后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同时也失去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因为这样教育孩子引发的冲突,还会让孩子在认知上不知所措,打乱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长秩序,使他的情绪烦躁,并且对环境产生敌意,影响品行发展。

现代社会,影响孩子专注力的事物越来越多,除了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的影响,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些家庭成员,也在无形中破坏着孩子的专注力。

比如,孩子正在房间里专注地画画,奶奶一会儿过来问他饿不饿,一会儿端来一盘水果,一会儿又问孩子想不想出去玩儿,热不热,要不要开空调……

其实这些看似关心的活动,都在严重破坏着孩子的专注力,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三分钟热度、做事磨蹭、心不在焉。

家长们无意中犯下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就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深的痛苦,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

家长们带着好的意图去教育着孩子,却不知道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

认识到是什么在影响着孩子的专注力,就一定不能让所谓的好意,去毁了孩子。

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下,让孩子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中,这是培养孩子专注力最好的方法。

孩子的成长,取决于和他接触的家长和老师给他营造的,直接包围着他的环境,这个环境的生态状况,才是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