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水作为新兴日常饮用水代表之一,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近期,有媒体报道称“碱性水位商家营销概念,饮用不益健康”与事实相悖,引发各界广泛关注。笔者认为比流量更重要的是对行业的尊重。

其中一篇来自知名健康领域科普号某香医生的关于批判酸碱:「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被判罚 1.05 亿美元,当庭承认是骗局的新闻一下子火了,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痛批酸碱体质理论骗局,可文中贴出的国外新闻截图,以及对文章内容,发现这个新闻内容有一些不实之处,经过查找对比国内外资料,发现确实是有根有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就是新闻标题,原标题明明是“陪审团就起诉《pH奇迹》作者的案件判罚1.05亿美元”,国内的关于这个事件报道的标题关键词,不外乎主题:“酸碱体质”、人物:“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热点:“罚1.05亿”,从标题上对比,除了被判处罚1.05亿,好像其他两项都对不上号。标题是当今自媒体引流的关键,标题是否夸大或者失实就需要从文中找到答案了。

研究数据表明:碱性水能够抑制多种疾病的发生几率,对促进人体多方面健康有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查阅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Embase、Medlin、Cochrane Library8个权威数据库(1998年1月至2019年12月)发现有关碱性水研究共计有9653篇,论文均未显示“碱性水不益健康”,且众多论文从多种角度以实验数据的方式阐述与验证了碱性水对人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例如中国食物与营养期刊2020年第26卷第四期研究论文《碱性水对健康影响的定性循证研究》。论文综合实验数据表明,碱性水能够降低甲状腺旁激素和C肽(激素的名称,分泌过多容易导致人体内血钙的升高,引发肾结石等疾病),增强对骨吸收的抑制作用(骨吸收过多容易导致骨折相关疾病),降低血压、血糖、甘油三脂和胆固醇,避免“三高”以及有助于肠道消化、降低肠胃道疾病的患病风险概率。

这与媒体提及的“碱性水概念不过是商家营造的噱头,市面上有多种多样不同概念的碱性水,食用后对身体并无好处”的评价存在根本上相悖。

笔者进一步深入文章还发现,报道的全篇并未涉及到任何的“碱性水”实验数据,部分专家回答引用也存在着极大主观推断,真实性有待商榷。

对于碱性水有益健康的特性,不仅是学术界的共识,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笔者发现,多家权威医院医生对“碱性水有益健康”观点持有肯定态度,并建议日常饮用,其中不乏国内排名领先的众多三甲级医院医师。

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三甲级,全国排名第一)内科主任医师陈嘉林为例,他在回答提问时建议长期饮用碱性水:“首先这类水经过了专业机构的检测,抑菌率高,进入人体后有显著的抑菌排毒功能。其次碱性水进入人体后还可以自然调节人体的酸碱度,当体液被调整到弱碱性以后,免疫功能自然就得到了提高。而且弱碱性体质的人也更容易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即使偶尔得病也可以较快的痊愈,食欲好、睡眠质量更佳、更富有精神活力。”

碱性水是当下健康饮用水产业发展的重要趋之一,应当给予其正常发展的充分尊重

结合近期报道,不可否认的是,健康效用是“碱性水”是行业市场推广的重要标签。但截至目前,未有认可的案例直接或间接证明“碱性水不健康”,媒体点评缺乏事实依据,相关评论有失偏颇。

综合上述信息来看,当下的日常生活中,碱性水仍旧是用户在健康饮用水的不错选择。

新生事物发展的历程中,总会伴随着各种质疑的声音,这是正常的批判,也是促进行业更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批判同时,也请给行业以充分尊重,而不是为流量冷漠扼杀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