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吗?这个问题是人类几千年来一直都孜孜不倦所追求的,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在竭尽全力寻找地球之外的文明。

宇宙的广阔人类至今也没有了解到其全貌,甚至人类现有技术连冲出太阳系都做不到。如今人类最熟悉的地外行星应该就是月球了,但也仅仅是探寻到了月球表面的秘密。那么关于月球相关问题的探寻,近代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伽利略;

伽利略发现了月球表面有崎岖不平的现象,并且还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但大唐时期的一本书,却早于伽利略八百年记载了月球的秘密。

中国天文学的发展

对于天文学研究的贡献而言,很多人都认为西方是这一方面的先驱者,主要参与者。尤其是近现代科学技术大爆炸集中在西方国家,使得很多人都忽略了中国对天文学的研究成果。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其实一直都走在世界前列。金字塔到底是做什么的?是法老的坟墓,还是天文台观测所用并无定论。

但公元前十四世纪,商代时期的甲骨文之上就已经有了关于日食和月食记录,甚至商代的先民已经观测到了太阳之上发生的日珥现象。这在全世界都属于第一次。对于商代的记载很多人依旧存疑。但著名的《诗经》之中也有关于日食、二十八星宿的相关记载。《诗经》虽然成书于周末,然而其中内容反映的是商周时期的社会人文状况。在研究天文的过程中,星图是非常重要参考。

但全世界范围中,十四世纪之前的星图完整保存下来的仅有中国三国时期绘制的星图。三国时期的吴国天文学家陈卓,将战国时期甘德﹑石申﹑巫咸所观测的恒星绘制在了同一图上。这一时期的星图已经多达一千五百颗恒星。星图是在三国时期绘制的,但对于恒星的观测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完成了,几乎纯靠肉眼考察所得。

而西方较早星图的绘制星图,依赖的是望远镜的发明,并且晚于三国时期上千年。对于月亮的观测亦是如此,中国对月亮的观测远远早于西方。对于月球之上的地貌,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酉阳杂俎》作为一本笔记小说,其中的记载却令人费解,这本书之中记载了天文地理、科技、医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天文部分对月球等地外行星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月球地貌

(一)《酉阳杂俎》

《酉阳杂俎》是唐代时期非常特殊的一本书,作为一本笔记小说,其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如《聊斋志异》一般的志怪故事;也有如《博物志》一般的异域珍宝,地方传说等。其中所记载的科学、天文是非常特殊的一部分内容。中国古代小说之中记载的大都是故事、传说等,很少涉及科学、天文等内容。

不过《酉阳杂俎》之中所记载的天文等内容也是通过奇异故事侧面反映的,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关于月亮的描述。传说唐代一学子在游山玩水之时迷路,一路上跌跌撞撞找寻出路,走着走着发现了一个正在倒头大睡的白衣男子。学子将白衣男子叫醒,询问他出山的道路。白衣男子也不告诉他,反而和学子开始聊天,从天文知识到山川走势等。并且白衣男子还告诉学子自己乃是月亮之上的工匠,主要工作便是修理月亮。而在月亮之上和他一样的人还有八万个,这些人没日没夜地在月亮之上修缮。

同时白衣男子还告诉学子夜晚月亮之上之所以有的位置亮,有的位置暗。是因为月亮之上凹凸不平,凸出被太阳照射便会反射光线,变亮;而凹处则因为无法被太阳照射,所以是阴暗的。这一论调出现在唐代可谓是石破天惊。要知道对于月亮之上地貌的观察,以及阴暗出现的原因,是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所发现的。但伽利略那个时期已经是近代了,人类对科学的认知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酉阳杂俎》是不是诡怪之说

其实中国古代在传统儒学影响之下,对于这些志怪小说一直都非常排斥。现在被人所喜爱的四大名著等在清代一直都被视作禁书。很多人也将《酉阳杂俎》视作无稽之谈,认为其无法和儒家经典相提并论。

但《酉阳杂俎》之中记载的内容来看,其仅仅是套用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罢了,内在精髓却是对古代科学的总结和延伸。中国古代对天文的研究非常丰富,但传统学术氛围之下,尤其是儒家天人感应的理论影响,使得天文学更多是为皇权服务,脱离其科学研究的目的。例如二十八星宿、天干地支等都和皇权统治相联系。因此即便有天文学家、科学家致力于对自然万物运行规律的研究,也无法得到主流思想的认可。尤其是明清之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僵化,大量的读书人都埋头于四书五经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科学技术在这一时期毫无进展。

反观西方地区则飞速发展,不论是科学技术还是天文研究,都远远超前于中国。加上近代社会西方成为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影响力也远远高于中国。使得很多人都觉得在天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西方要早于中国。但实际上中国的天文学研究要远远早于西方,得出的结论也更加早。

总结

但在辉煌的历史也是历史。如今我们不能够沉迷于昨日的辉煌,而忽视了当下。在当下就科学技术的研究来说,的确无法和西方国家相比。因此更加不能沉迷于昨日的成就,应该立足当下,坚定不移地发展属于自己的科学技术。重现昨日的辉煌。复兴,才是当下所追求的,任何一个沉迷于昨日的民族,只会日渐落后,被时代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