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钟秀街道立足侨务工作新形势,深入推进“侨手相连·五桥”工程,通过健全侨务网络、做好侨法宣传、办好暖侨实事、开展联侨活动和融合侨源侨力,打造双向服务五座桥梁,推动侨务工作创新发展。

建强组织引领“桥”。围绕“党建带侨建,侨建促党建”的工作理念,健全完善“街道-社区-网格”三级为侨服务网络,推动侨务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基本侨情信息收集工作,结合侨情普查、“敲门行动”等,摸排出境外侨情53人,境内侨情51户,并建立了归侨侨眷名册,实行动态管理机制。

构筑权益维护“桥”。围绕“侨法宣传月”,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普法宣传,郭里头村社区邀请律师为侨企专业解读归侨侨眷相关权益政策;百花村社区组织“侨法伴我行 爱侨护侨在身边”集中宣传活动,以“画说侨法”“你问我答”等形式提升普法趣味性;校西村社区邀请法治领域专业大咖现场说法,让侨企、侨眷体验了一场生动的情境式法治课堂。社区常态化利用“四方会谈”“有事好商量”等协商平台,开展议事活动5场,收集侨忧,广纳侨言,维护侨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搭建贴心关爱“桥”。建立侨界人士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提供精细化服务。以“暖侨行动”为主线,深入落实“生病、病故、患难、生日、节日”五必访制度,在春节期间进行上门慰问13人次,在空巢侨眷生日时送上祝福,通过“面对面”交流,不断拉近彼此的距离。

架设互动融合“桥”。华侨图书馆积极推进海外图书漂流站建设,并联合站点推出线上“中华文化系列公益讲座”,向海外的华裔青少年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百花村社区依托毓秀家园“侨胞之家”,组织侨眷开展了“传承年文化 掸尘迎新年”民俗活动、“巧手做灯笼 家训心中留”实践活动、“学习新思想 喜迎二十大”宣讲活动、银杏树下的“微党课”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各社区利用“邻里红管家360项目”“三事工作法”等载体,向侨界人士提供困难帮扶、文化活动、便民项目等10余项全方面、精细化、专业化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建活力发展“桥”。充分利用辖区内涉侨优质资源,深入淘宝城、居然之家、蓝鸟大厦等楼宇商圈进行走访调研,复工复产期间及时与辖区5家重点侨企进行沟通,精准对接需求,实现共建共享。年初与崇川区侨商联合会党支部开展座谈,了解商会工作开展情况,谋划后续共建思路。与华侨图书馆共同打造“书香政协”阵地,搭建文化传播和互商互议的平台。切实发挥“侨友圈”的资源优势,在侨资企业新通海集团开展企业家座谈会,围绕辖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同时,积极引导侨界人士发挥侨力、反哺社区,参与社区治理,由侨眷代表参与的崇川区徒步协会带动归侨侨眷参加环境保护、文化宣传等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中,崇川区华侨公益服务中心的侨胞群友们积极响应志愿者招募令,纷纷投身一线,南通市侨联青年委员会副会长、崇川区欧美同学会理事季子明主动请缨志愿者工作,“大白”“小蓝”交替上阵,汇聚同心战“疫”的巨大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