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孙斌 编辑|寒彦 制作|小面包

真相无外乎数据,而数据却未必是真相的全部,透过对数据的梳理,我们希望尽可能整理出更具规律性和互有联系的市场板块信息,以供您投资参考。——过去24小时特别解读

编者按:因可以猜到的原因,24君本周只能以这种方式与大家相见,还望见谅。

龙宫里的虾有自己的节日,就在昨天。所谓“世界磷虾日”——World Krill Day,第一次。

“krill”来源于挪威语,意为“鲸的食物”。长得像虾,磷虾其实并不是虾。作为典型的素食主义者,其主要以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为生。而虾一族,却是典型的“机会主义”杂食动物。

太平洋磷虾,是磷虾家族中跟中国相关性最强的成员之一。目前黄海和东海区的太平洋磷虾生物量近1000万吨。在山东威海文登地区,还有一道以它为原料并有四百年历史的美食——“蠓子虾酱”。

体长约6厘米,体重仅1克的南极磷虾名气更大,数量估计超过700万亿只,总重量在3-5亿吨之间,相当于地球上所有人的总重量。它们,生活在海面至350米深的开阔海域中。

南极磷虾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固碳/碳封存(Carbon sequestration)。有研究者认为,南大洋是全球最大的碳汇之一。南极磷虾通过食入浮游植物之后排出的粪便颗粒以及一生中的多次蜕壳,将巨量的碳沉积于海底。据估计,每年有多达2300万吨的碳(相当于3500万辆汽车所产生的碳)以这种方式被封存。

南太平洋的磷虾忙着做碳排放清道夫,同样忙着减排的欧洲人因为能源危机,当下则不得不接受高昂的电价。伴随欧洲天然气价格连续上涨,8月以来欧洲电价已近200欧/MWH,法、德电价甚至接近或突破了300欧/MWH。

本周A股市场上热泵概念大火,无论是整机概念股,或是掌握热泵技术的特种空调企业,或是核心供应链中的压缩机、换热器、屏蔽泵企业,均是鸡犬升天。究其原因,空气能热泵能用少量电能驱动机组,可用于热水、采暖,烘干等领域。只2021年,中国对欧空气能热泵出口收入占比已达73%。

单有泵不行,还得有水。由于遭遇连续高温,西班牙全国水库库存量一度跌至38%,为近30年以来最低值。而欧洲各国水库存量,亦仅为10年平均值的42%。

当下,西班牙马拉加省的主要水源地之一La Viñuela水库的储量,只剩12.7%,当地市政府于是下令禁止给泳池加水、切断沙滩淋浴的供水。你看看,原来一身清爽的加泰罗尼亚小伙儿,顿时成了屎壳郎弟弟,如果谁家红颜知己若此刻正在西班牙,请大可放心。

在热泵概念之后,会不会顺手炒起个欧洲节水概念,还真不好说。但在此之前,还得先看看传统的热点黑色系。今早中油资本、贝肯能源双双快速拉升封板,准油股份此前涨停,新天然气、渤海租赁、中葡股份等也纷纷大幅冲高。消息面上,欧盟提议为重启核协议向伊朗让步。

同时,也要随时小心煤价。

今早,煤炭板块早盘走强,兖矿能源更创历史新高。上海能源、山煤国际、晋控煤业等纷纷跟进。

国际方面,2022年4月,欧盟已正式批准第五轮对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对俄罗斯的煤炭禁令,禁令设置120天的过渡期,即从8月10日开始正式生效。嗯,就在前天。

2021年俄罗斯占欧盟的煤炭进口份额为46%,当年欧盟进口煤炭约1.1亿吨,其中约5100万吨进口自俄罗斯。后者出口至欧洲的煤炭大部分产自俄罗斯最西部且靠近乌克兰的顿涅茨煤田,因运距问题这部分煤炭短期内很难找到替代国。因欧盟禁令,预计2022年8-12月俄罗斯煤炭供给减少2100万吨,2023全年将减少5000-6000万吨。

同时,今年6月以来欧洲煤炭消费反季节性上升,德国的煤炭消费同比增加约14.5%——较过去三年均值增加了34.7%;荷兰煤炭消费同比增加了25.2%,较过去三年均值增加了61.2%。

海外动力煤价格高企的核心逻辑,仍在于欧洲等地持续攀升的天然气短缺风险。而在国内,华东、华中各地的气温已多日维持在40摄氏度上下,连续高温亦支撑国内煤炭需求,前期出力较多的水电终于力衰而竭,这也加重了火电负担。

三峡水电站7月的平均入库流量同比下降了35.3%,环比下降16.8%,全国水电发电量从7月中旬开始转入同比负增长区间。沿海八省电厂动力煤日耗则在8月上旬攀上五年以来的同期新高。

但与此同时,部分高耗能制造业受地产端拖累,仍然比较疲软。7月制造业PMI数据显示制造业景气度落入收缩区间,其中生产、新出口订单等核心指标均有所回落,或压制整体制造业的用电增长。向前看,中金方面的预计是高温驱动下煤炭需求持续性可能较弱,一旦缓解势必有所回落。

除了煤价,还要多提示一句猪价。影响CPI最重要的两个,一个是猪肉价格,一个油价。7月份猪肉价格上涨20.2%,但只影响CPI上涨约0.27个百分点。透露个消息,上个月有卖方测算,猪肉权重从6月份开始悄悄从2.3%下调到1.3%。牵一发动全身,即使猪价后期大幅度涨价,对CPI整体影响也不会大,国统局内有高人啊!

猪肉其实是需求比较稳定的一个周期性行业,最近猪肉股不涨,表面上是因为前期官方约谈了众多生猪企业,表示“生猪产能充沛,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实质上,是猪肉价格和 “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变化”的合力影响。

现在市场对猪肉行业的未来发展有两种判断:实际产能去化已十分充分,前期披露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并不十分可信,已足够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至于比较保守的观点,则指2023年第一季度将出现第三次做底,然后市场会继续出清产能。

无论哪种观点,反转时点距离现在都不足一年。

今早盘面上,半导体板块稍有分化,继龙芯中科之后,国产CPU厂商海光信息正式登陆科创板。70元/股开盘,较发行价上涨94.44%,随后股价震荡走低,截至收盘涨幅收窄至66.94%,总市值则来到1396.93亿。

该怎么评价?反正你若是起步73.8元入市,已套牢18.6%。另外,首日换手率高达59.68%。当然,有人说科创板百亿流通级别新盘罕有直接爆发者,必须等机构筹码才能拉升。

海光成立于2014年,通过与美国芯片厂商AMD合作,可在中国本土生产x86架构的CPU。海光CPU能够兼容英特尔的软件生态,在此轮国产化浪潮中受益较大。海光方面称,金融、电信运营商是国产化推进最快的两大重点行业。截至2022年2月27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2021-2022服务器集采中标名单中,搭载海光处理器的服务器整机集采额37.84亿元,占比达到50%。

没错,除了国产代替还有一个Too G(政府采购)概念,这都是近期的热逻辑。

在此前的发审过程中,监管关注来源于AMD的技术许可是否会影响海光芯片的自主性。2016年,AMD与海光设立合资公司并向其提供x86技术许可,即将当时AMD最先进的Zen架构授权给了海光,开发只在中国销售的服务器芯片。但随着AMD重新崛起以及海光及其股东中科曙光、旗下两家合资企业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AMD表示,将不会延伸在华合资公司的授权至新一代Zen 2架构。

而中芯方面,昨晚于港交所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未经审核业绩,实现收入19.03亿美元,同比增长41.6%;净利润为5.14亿美元,同比下滑25.2%。

二季度,中芯国际智能手机收入占比为25.4%,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智能家居收入占比为16.2%,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消费电子收入占比为23.8%,同比减少1.3个百分点;其他应用收入占比为34.6%,同比增加3.7个百分点。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介绍,公司智能家居、消费电子收入分别环比增长24%和8%,其他应用中的工业类应用环比增幅为18%;仅有智能手机收入环比下降7%。

赵解释称,以手机为例,生产厂商可能原本2022年有较高目标,近几个月销售不佳、库存较多时,会降低在市场上的采购。这传导到芯片设计公司,而设计公司亦有较高库存,再传导至晶圆代工厂商时,会有特别大的放大倍数。

发布财报的同时,中芯国际还于8月11日晚间公告称,赵辞任执行董事职务但将继续担任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于2010年10月加入中芯国际,2013年4月成为首席运营官兼执行副总裁,2017年5月升任首席执行官。

2017年,中芯国际股东力邀擅长半导体先进制程研发的梁孟松加入,并于当年10月相继任命赵海军、梁孟松为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此前,梁已于2021年11月辞任执行董事,公告的原因与赵海军一致。

中芯历年已更换六任董事长,不只大陆派与台湾派,后者内部同样来自台积电的梁孟松与蒋尚义之争,也是众人皆知。今天有媒体报道蒋氏今年3月的一段讲话,谓“加入中芯国际是个错误决定,也是一生中做过最蠢的事情之一”。个中是非曲折,看来非常幽隐。

在8月12日的财报电话会上,赵海军除了举例了手机行业,还谈及了部分产业链甚至出现“速冻急停”的极端反应。对此,相信小米的雷军深有同感。

昨晚,在雷个人年度演讲快结束时,顺手扔出了王炸——全尺寸仿生人形机器人CyberOne。这次不是PPT,也不是请人穿着道具上去跳舞,而是直接拿出原型机,现场和雷军互动了一番并送上一朵红玫瑰。雷布斯从此成了雷斯克。

53岁的雷军一直是个有准备之人。在他之前,两位马先生、京东刘先生,包括头条张先生,美团王先生,以及拼夕夕的黄先生,都已逐渐隐居幕后,还能走上前台来现身的互联网一代巨头,也唯有他了。而借助这样的上场机会,雷总恰恰能借助其个人影响力为公司加分,而若依据产品次序,毫无疑问,折叠屏手机对标华为/OP,机器人对标特斯拉。当然,潜台词依旧是外界困惑且信心缺缺的小米车——哪怕老板本人宣称五年后跻身第一阵营。

纵观当下叫得上号的“网红”人形机器人,以大名鼎鼎的波士顿动力为代表可以叫“超人”;明白人马斯克做的叫“代人”,即替代人类重复劳动;而小米CyberOne的方向,叫服务人。相比之下,尽管昨晚各路媒体称赞有加,但归根接底,服务型机器人仍是当下“网红”机器人概念下品阶最下层的产物,就像太平洋或南极的虾虾霸霸。

而诸多附加在CyberOne身上的算法和模组,与其说是一个服务型机器人应有的技术水准,不如说是小米在提供量产车前某种提前的技术展示,深谙营销之道的雷太明白性价比了,亲自出场乃性价比之一,而在9月30日特斯拉拿出擎天柱之前,用一款服务型机器人开道,乃性价比之二。不管性能如何,至少能取笑回马院士。

至于最终效果,今天小米港股截至下午三点过后,仅仅是微涨了0.66%。倒是早间A股的小米概念股闻鸡起舞,WIND机器人指数也一度大涨2%——真正的活雷锋啊。

同在昨晚,中移动也公布了业绩。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264亿元,同比增长8.4%;其他业务收入达到705亿元,同比增长39.8%,弥补了主营收入增长乏力的窘境,并让公司半年收入维持在两位数以上,同时超过2021年营收10.4%的增速,也比2019年、2020年度增速1.23%、2.97%要出色很多。

但24君想问一句,是什么“其他业务”在YQ下这等生猛?

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3亿元,同比增长19%,每股盈利为3.29元,同比增长14%。相当于在上半年(累计181天),中国移动每天净赚3.88亿元。

中国移动同时公布了中期派息计划,计划向全体股东派发截至2022年年度中期股息每股2.2港元,A股为人民币大约1.89元/股,总额达到470亿港元或人民币404亿元,和703亿元归母净利润相比,差不多是57%以上分红力度。

截至8月11日收市,中国移动总市值1.31万亿元,在A股中排在第四位,比宁德时代(1.24万亿元市值)高,但低于建设银行(1.375万亿元)、工商银行(1.55万亿元)和贵州茅台(2.4万亿元)。而今天其A股涨2.97%(市值来到1.35万亿),港股亦升1.45%。

多提一句,杨杰于2019年上任中国移动董事长后,把负责云业务的苏州研究院从利润中心调整为成本中心,“以前各省抱怨苏研的云比较贵,现在不管价格,只管卖出去就行了。”该人士透露,移动云内部口号是要“做到全国前三”。这一点,倒和咪咕打法相似。

在昨日业绩说明会上,杨杰介绍中国移动旗下芯昇科技正在引入战略投资者。芯昇科技成立于2020年12月,主攻物联网领域的芯片研发,是中国移动旗下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21年7月开始独立运营,并在2021年12月推出了首款RISC-V架构的MCU芯片。

都是“中字头”,“免税茅”中免也好事临近。此前,有传中免赴港上市募资额拟再度削减至21.6亿美元(约169.6亿港元),较早前传出的27.4亿美元(约215亿港元)为少。即便如此,仍为今年来港股最大型IPO。

文件显示,中国中免计划发售约1.028亿股H股,每股发售价介乎143.5至165.5元之间,较A股折让约29.3%至38.7%。公司预计8月25日上市。

据泸州老窖表示,公司计划作为基石投资者投资8000万美元(折合约6.24亿港元),认购中国中免发行的境外上市外资股。同时,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南韩化妆品公司爱茉莉太平洋,上海机场、中远海运等在内的9家基石投资者,认购约46%发售股份。

需要注意的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为海南省财政厅独资设立,此次入股代表了海南对离岛免税的支持力度,而化妆+酒水,机场+海运的组合,则分别指向了供应链成本及航运和空运的物流成本项。

截至A股尾盘,中免股价跌幅2.8%,报195.55元/股。对比其143.5-165.5港元的发行价,折让6-7折。倒是今天的民航机场板块,由于受到多条国际航线恢复消息影响,上机截至收盘上涨了2.18%,而中国国航一度涨超6%,南方航空、上海机场、吉祥航空、中国东航等跟涨。

同在昨晚,ST海航公告称,拟通过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方式,向海南瀚巍投资有限公司募资108.7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发行价格为每股1.09元。

瀚巍投资是ST海航的关联公司,控股股东为海航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为方大集团董事局主席方威。公告称,本次发行完成后,瀚巍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ST海航的股份比例将由25.25%增至42.5%——109亿,方老板买单,既给海航补充了资金,有加大了实际控股权。但,24君以为这也是方先生最后一次自掏腰包了。

同时,外界注意到,民航局将对海航系航司开展综合安全审查,时间自8月8日-9月30日,分四阶段。这事不小!在过去几年波动期,海航的安全审查就已是总局最高级别,理由大家都懂。

还是8月11日晚间,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集团高级副总裁黄炜因个人原因正在配合有关部门调查,所涉事项与宝能集团无关。据知情人士透露,黄炜是7月31日被有关部门带走的。

黄炜现年47岁,曾在工行深圳分行工作多年,历任个人住房贷款部副总经理、企业融资管理中心总经理、机构业务部总经理等职务。2013年12月起,他被“宝能系”掌舵人姚振华挖至宝能集团,出任高级副总裁。

据财新披露,黄炜此番被查,与近期被查的工行广东分行副行长周杰有关。在工行深圳分行任职期间,黄炜是周杰最信任的下属。周杰在深圳分行担任副行长时,与之共事时间较久的分行一把手是林谦。林谦深耕深圳分行多年,2010年起担任深圳分行行长,2015年6月起任深圳分行资深专家,后续去向不明确。

需要一提的是,“宝能系”早年发家,与工行深圳分行密不可分。2003年1月,宝能1.2亿元收购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业物流”)25%股份,资金即来自工行深圳分行的贷款。从那时起,工行深圳分行成为“宝能系”最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在2010年前后的高峰期,宝能在工行深圳分行的贷款余额超过了100亿元。”

同在昨天,深圳龙岗五联板块的“信城缙悦城”推出:零首付购房。10万定房;剩余100万首付由开发商垫资,分5年还清(免息)。

请记住8月11日,这日子既是深圳时隔8年首次出现0首付,也是中国一线城市时隔8年首次出现0首付。

除龙岗零首付,南山和龙华红山,都算的上深圳的核心/次核心版块,上述板块楼盘所配备的南二外、深高北和深外龙,都算得上深圳的顶级/次顶级学区;而部分楼盘都是过去三年深圳涨幅最好的热门盘。三年后的今天,它们的价格都在跌向2019年。

0首付也好,笋盘价格跌回2019年也好,都还只是深圳楼市的表象。

深圳楼市,已丢失对手盘。作为一个拥有1756万人,10余万套二手房存量的巨无霸城市。,一个月却只成交了1600套二手房,上年年仅仅成交9900套。

一个正常的市场,有买入,该有卖出,而鹏城当下的卖方市场,又在哪里?连续上涨的行情,宽松的信贷,显然充分透支了市场购买力。

当下全国的更多数,担心未来房价涨幅跑不赢银行利息,所以还不如提前还款;同时,担心失业、降薪,手上有钱的又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渠道,那不如干脆还了贷款,每年能省十多万利息就相当于赚了。

提前还贷,银行肯定不乐意。办法一:加大提前还贷的繁琐程度,让客户知难而退。之前还房贷在线上可直接操作,现在都要提前预约;办法二:直接表明“提前还贷的额度没了”。过去是办房贷要等1~3个月,现在为还贷最长等半年。此处,不仅是交行,连邮储和中国银行也不能在手机操作提前还贷,说是“系统升级”。

深圳现在的抵押贷利率只要3个点,可以做10年,而其他地区的银行,经营贷基本都能做到3.75以下,如果把按揭贷款转为经营贷,就等于把贷款利率降下来,每个月就可以节省很多利息。换句话说,如果银行愿意让步,降低存量房贷的利率,提前还贷的行为就会减少一大半。可是,让银行让利,那一个字,难。

今日,地产标杆龙湖地产港股临近尾盘仍跌0.9%,21.9港元/股的价位已逼近52周最低,这还是大股东吴亚军、蔡奎以股代息、变相增持2亿新股的前提之下。而此同时,地方国企物管股越秀服务半年多赚19%至2亿元人民币仍不派息,真是冰火两重天。

8月12日,沪深两市双双低开后窄幅整理。沪指围绕3280点震荡,小幅收跌。创业板、科创50指数调整幅度较大,创业板指跌超1%,科创50指数跌超2%。

个股方面整体跌多涨少,两市近2700只个股下跌,近70只个股涨停。A股沪深两市成交额明显缩量。北向资金净买入近39亿元,为连续两个交易日净买入。

欧盟对俄煤炭禁运正式生效,叠加国内夏季用电高峰期、部分地区焦煤提涨落地,煤炭板块领涨,山煤国际涨超6%。小米发布人形仿生机器人,机器人相关概念走势冲高回落,文一科技尾盘跳水跌停,上演“天地板”。光伏、半导体、军工等前期热门赛道出现调整,昨日走出8连板的大港股份跌超6%,日出东方、奥维通信跌停。人气股方面,东旭蓝天4连板,赛象科技3连板。

盘面上,板块涨跌互现。国防军工领跌,电力设备、电子等跌幅居前。煤炭领涨,石油石化、综合等涨幅居前。三大航恢复中英直航,航运股发力,交通运输板块走强。

沪指收报3276.89点,跌幅0.15%;深成指收报12419.39点,跌幅0.44%;创业板指收报2690.83点,跌幅1.13%;科创50指数收报1146.19点,跌幅2.30%。

沪市成交4039.06亿元,深市成交5956.31亿元,两市合计成交9995.3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10666.75亿元明显缩量。

港股面,阿里巴巴尾市升0.8%;腾讯跌0.3%;美团升逾1%;小米升0.2%;京东升0.4%,中芯国际港股跌幅扩至逾4.63%,低见16.9元。

盘后,华为公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5.0%。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427亿元人民币,企业业务收入为547亿元人民币,终端业务收入为 1,013亿元人民币。

来自中国银保监会消息,中国银保监会河南监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一级调研员蒋红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中国银保监会河南监管局案件稽查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杜其文接受监察调查。

都知“秋后算账”,本周,立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作者孙斌,感谢大家捧场哦~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