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嗡嗡嗡……”日前一大早,在惠山古镇景区内一架无人机缓缓升空,开始了当天的巡查工作。正值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森林火灾高发的时节,今年,在24小时巡逻值守的基础上,智能无人机让景区的森林防火变得更为严密。

无人机升空后,很快按照设定路线开启巡逻,在工作人员手中的遥控设备上可以清晰看见它所经过的景区画面。“惠山古镇景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保护区范围大、林木密集。为了完善森林防火,景区投入了完备的消防基础建设和团队配置。”惠山古镇景区管理中心副总监冯浩介绍,以往依靠传统人力巡查和地面探测设备的布设,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依然难以杜绝燃火隐患,能实现的预警效率也十分有限,消防效果的提升面临很大压力。而最新引入的无人机运用了物联网技术带来的空中消防解决方案可在火情预警、火情监控、火场支援、复燃预防等多个方面发挥优势,提高火情预警、监控效率,提升监控能力,并降低勤务人员工作压力,保障一线作业安全。

“很多时候,起火点位置无法确认,还要派出人员实地寻找,该无人机应用后,可在昼、夜间第一时间从空中观测到初燃火情。”冯浩告诉记者,无人机搭载的红外热感侦测模块能在1至2公里的距离范围内,敏锐地感知约一平方米的燃火面积,为扑火工作争取宝贵时间。针对一些老建筑、国保单位都可以做到火情的可防可控,早发现早处置。“从5月份投入使用,到现在已经进入常态化,每天飞行巡逻两次,每次约50分钟。原本在森林防火这一项上,需要投入约三四十名队员,现在只需18人。”

在科技发展的背后,为了确保森林防火工作的完善,依旧少不了勤勤恳恳的护林员们。在惠山古镇景区,高温下巡逻的护林员们虽然有大树的遮掩,但依旧不可避免地被晒到满头是汗。在行走平坦路面都会汗流浃背的日子里,他们爬上爬下在山林间穿梭,守护森林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