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王姈指责母亲文修君的这段剧情,你有没有被她的清醒所折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没有觉得,她好像没那么讨厌了?

有没有觉得,她只是看着糊涂,实则很拎得清。

之前看她总是围在公主及裕昌郡主身边,帮她们做些狗仗人势的坏事,欺负少商,就真的让人很讨厌。

但现在仔细一想,其实她可能也没有选择,她也在忍,五公主与三公主哪个都不是善茬,她根本惹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无论她们让她做什么,她都不敢拒绝。否则就会像少商一样被群起而攻之,少商有凌不疑,而她却只有自己。

所以她也只能趋炎附势做个“聪明人”,再加上她本人也虚荣爱面子。因此,她也乐意与公主们沆瀣一气,仗着她们的势力,增强自己的排面。

这么一看,其实她真的很精明,只是隐藏得深而已。但直到她两次在家反抗母亲,才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角色出彩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为了家族使命,母亲要把她嫁给一个风烛残年的坏老头,她拼命拒绝。

先是求母亲,以情说理,道出她们才是一家人,见母亲铁了心要牺牲她,又立马跪着求父亲。

说自己远嫁了,以后就见不到了,激起了父亲的保护欲,让一贯懦弱的父亲,在强势的母亲面前求了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最后还是没什么用,但是她反抗过,为自己争取过,那就比那些直接认命的人强很多。

尽管她不甘心命运的安排,但她也没有要死要活地去作,而是坦然面对,她的坚强就值得佩服。

前一秒还被母亲责打得像个小可怜,但后一秒随母亲进宫就表现得一如往常般嚣张跋扈,完全看不出是刚受过委屈的人。

这大概也是爱面子的人的一个优势,可以随时随地为了面子,收起自己的情绪而顾大局。

第二次是其母亲文修君做了抄家灭族的大事,犯了死罪,她去责问母亲,在犯险之前,有没有考虑子女们的安危。

这段戏堪称王姈这个角色的高光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在利益面前,母亲还是自私地不顾她的想法与幸福,将她远嫁寿春,但那终究是自己的母亲。

她还是不忍把母亲的形象丑化,不愿相信母亲不爱她的事实,认为母亲只是受了蒙蔽。

所以最初她的语气神态中满是心疼,甚至为母亲鸣不平,觉得她委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不明白母亲为何如此糊涂?

宁愿为了过去毁掉未来,所以她要通过舅父薄情寡义的事实点醒母亲,告诉她不值得。

但没有想到,母亲已被过往的荣耀恩宠冲昏了头,无法回到现实中来。

还妄想着乾安王族东山再起,自己做个依靠,甚至还试图把女儿也拉进她的梦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王姈才看清自己的母亲的真面目,原来母亲执念太深,已经困在过去的梦境中无法自拔了。

她对母亲很失望,但自己却很清醒,过去都靠不住更何况是现在?

于是她恨铁不成钢,声嘶力竭想要骂醒母亲,撕碎她的复兴梦,帮她认清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母亲非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糊涂,反而还责打了她。

她知道母亲已经没办法回到现实了,什么都说不通了,所以她也放弃劝阻了。

既然无法拯救母亲,那她总要看看,自己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但母亲的回答再一次令人失望心寒。为了乾安王族,什么都可以牺牲,原来母亲真的彻底没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她开始可怜母亲,可怜她,可笑又可悲。为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亲近了不该亲近的人,恨了不该恨的人。

为了过往完全失去了自我,稀里糊涂一辈子,被利用,被当猴耍,却全然不自知,实在是愚不可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王姈心中早已有答案,只是她不愿承认母亲的失败与愚蠢。

如今问完了,她也该决断了。

亏得她不顾脸面,跪在长秋宫前,为了母亲向皇后求情,为母亲得了一个幽禁的恩典,至少还活着。

只是没想到,原来在母亲心中,自己一文不值。

她也曾是那样骄傲的女子,可是为了母亲她甘愿抛却这她最看重的脸面。

所以,从此她不欠她的了,她要去过她的新生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王姈并不是一个完全自私势利的人。

她心中也懂知恩图报,也懂大义道理,更会看清形势,聪明地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皇后与文帝的仁慈让她感念在心,母亲的疯掉痴傻让她决绝离开。

这样讲情义,又有决断的人,你还讨厌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