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毒教材事件发生以来,人们对教材多了几分关心。诗人冷雁爆料:席慕容说,“愚公移山是不尊重自然搞破坏”,建议把它移出课本!冷雁言语中有些不忿,我也有些懊恼,中小学的教材多么严肃的事情,席慕容是谁?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

为了弄个究竟,本人查阅了有关信息。原来此事不虚:台湾诗人席慕蓉以爱情诗闻名大陆,被高校竞相请进校园。有一次她在南开大学演讲时,突然“跑题”。她说:愚公移山》一文太可怕了,一定要(从语文课本中)搬走,并鼓动在场的青少年“我们一起投票否决掉”。

席慕容的这种“操作”单单是为了中国大陆的生态环境吗?如果是这样,《愚公移山》根本不需要走!

寓言见于《列子·汤问》,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

首先,这则寓言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只要坚持信念不动摇,只要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够解决它,战胜它。

这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虽然历尽沧桑,却依然生生不息的精神所在。

自古至今,还没有一个像愚公一样“愚”到要去挖一座山的人。席慕容关于破坏环境之说实在是一种狂想。

第二,《愚公移山》是浓缩版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国现代史

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近代中国那样充满着内忧外患。日本侵华战争,疯狂屠杀中国人民,掠夺资源财富。蒋家王朝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不抵抗,苟且偷安,置中华民族水火于不顾;对内绞杀共产党与进步人士,残酷压榨人民大众。

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是中国共产党利用“西安事变”的契机实现了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保家卫国。此后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又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蒋家王朝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而使共产党坚定必胜信心的就是愚公移山的精神。

1938年4月30日,毛主席在抗大学生毕业典礼上引用了愚公移山寓言,要求学习愚公精神,具有艰苦奋斗、革命到底的信念,把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沉重大山统统移掉。

1939年1月28日,毛主席在抗大开学典礼上,激励抗大学员,在抗日战争中发扬愚公移山精神。

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多次用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

第三,在中共七大闭幕毛主席把愚公移山精神升华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宝典

1945年6月11日在党的七大闭幕式上,毛主席做了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毛泽东首先意味深长地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并赋予了寓言新的内涵:两座大山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愚公是共产党人,上帝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事实证明:愚公移山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敌,最后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中国,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历经77年的沧桑巨变,《愚公移山》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所以,《愚公移山》寓言不仅不能从中学语文课本中搬走。而且建议毛主席的《愚公移山》也进入高年级教材,它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是一篇经典的政治美文。

那么,席慕容为什么反对《愚公移山》?本人认为,她反对的不是列子版的《愚公移山》,而是毛泽东版的《愚公移山》

资料显示:席慕蓉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9年,6岁的席慕容跟随父母迁居香港,后定居台湾。而他们的“迁居”与新中国成立是同年,所以准确地说是“逃离”大陆。因为席慕容的祖父是蒙古族的望族,父亲席振铎是国民党的要员,属于被推翻的封建主义大山的一部分。

据席慕容讲,她父亲晚年尽管想家,但不敢回草原看一看,因为他怕已经不是自家草原破坏了他从前美好的印象。可想而知,他对共产党是什么态度。

席慕容是识时务,她的诗、画在大陆营销得很成功。据说她的诗也进入了中学的教材。

本人不懂现代诗,也就不懂其中的“所有的泪水”与偶尔掠过的极浅极淡的微笑,就是人生的最美年华,也就更不懂回忆青春岁月依旧会含着泪。她一生生活优渥,事业顺遂,为什么要为赋新诗强说愁呢?以本人之见,我们的孩子们不应该学这样的诗!

所以,《愚公移山》不能走;席慕容,请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