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艾饺、青团;夏有印糕、冰雪酥;秋有巧果、月饼;冬有麻酥糖、云片糕……说起“老绍兴”的传统四季茶食,常使人口齿留香,回味无穷。而在夏季的应季茶食,绍兴人尤喜清热消暑为主,冰雪酥、橘红糕、茯苓糕、绿豆糕等,光念念这些传统糕点的名字,一股清凉感觉就涌上了心头。

齿颊生津冰雪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绍兴”习惯把喝茶说成吃茶,是因为除了品茶,往往还有茶食相配。品茗与茶食就像一对双胞胎,让茶客们宠爱有加。周作人在《南北的点心》一文中写道:“茶食是喝茶时所吃的,与小食不同……从文献上看来,点心与茶食两者原有区别,性质也就不同,但是后来早已混同了。”所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茶食往往指的就是点心。

冰雪酥是绍兴一道久负盛名的传统茶食,类似于麻酥糖,通体白色,方糖大小。“咔嚓”轻咬一口,松、脆、香依次敲开口齿,香甜软糯,入口即化,且含在嘴里冰冰凉凉,令人齿颊生津,顿感舒适惬意,有一种酷暑里难得的清凉,仿佛炎炎夏日一下子就能够远远地离去。

家住越城区八字桥河沿的谢万祥,从小就对冰雪酥的味道记忆犹新。他说:“冰雪酥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绍兴糖糕厂生产的一种当家食品,厂址就位于八字桥旁,其主要原料是熟粉、绵糖和薄荷油,吃到嘴里有一种凉飕飕的感觉,最主要是冰雪酥内的薄荷在起作用,可以说是烦闷夏日里最值得期待的一道清凉美食,给他的舌尖味蕾烙上了难忘的记忆。随着糖糕厂的倒闭,这道独属于夏季记忆的经典美味已经难觅踪影,以至于现在仍有不少客居外地的‘老绍兴’来到八字桥旁寻找打听,想再次品尝冰雪酥,割舍不了对它的一分念想。”

健脾渗湿茯苓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茯苓糕本是清廷皇室御用糕点,因添加白茯苓、山药、莲子、芡实等成分,故属于消暑小食,具有健脾渗湿、宁心安神的效果。

茯苓糕,又名“复明糕”,来源于一段传说。相传,清兵入关后,对百姓实行“留发不留头”的压迫。顺治五年(1648年)农历八月廿六,清兵攻陷福建同安,屠城3天,3万多名无辜百姓惨遭杀害。同安一带百姓,在郑成功“抗清复明”的旗帜下,奋起反抗,为了便于大规模开展有组织的反清活动,城内有位李姓商人蒸出一种“复明糕”,且在每片糕里夹藏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联合行动的时间、地点和讯号。因为“复明”与“茯苓”的方言语音相近,后来代代相传,就把“复明糕”叫成了“茯苓糕”。

茯苓糕的做法特别简单,只需把茯苓磨成细粉,与面粉均匀混合,再加清水揉成面团发酵,发好后制成5厘米见方糕状,送进笼屉,用大火蒸熟即成。茯苓糕有利水渗湿作用,还可以起到健脾补虚的效果,让身体在酷暑中不知不觉就把湿气给排放出来。

清凉软糯橘红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橘红糕,也是绍兴一种优质可口的茶食,承载着很多“老绍兴”的美好记忆。它是一种白色圆柱状切面的糕点,中间有一个红点,外面披着一层薄薄的糖粉,捏在手里松软湿润,吃到嘴里绵软柔韧,口感清凉,很有嚼头,伴随有一股橘子的芳香和淡淡的薄荷味道,萌动的样子十分惹人喜爱。

橘红糕的美味离不开精细制作,其选用优质糯米,经清水淘过后晾干,再磨成细粉,之后掺适量清水,如同和面一样揉好再蒸。最关键的是,其中要加入磨成细粉的橘子皮,这也是橘红糕中“橘”的由来。橘子皮的选用也有讲究,以较厚为佳。橘皮被剥下后,茎和橘肉都要去掉,然后细细磨粉,加糖腌制,再放入一定浓度的糖浆拌至黏稠,随后便可将橘皮、糖浆加入之前做好的糯米团中,揉搓成条状,并不断加糖。最后将糖条用刀切成小方块,一颗颗剔透如玉、软糯清凉的橘红糕便诞生了。

上品的橘红糕,质地乳白,隐含粉红、朱砂与橙红肌理,肥肉丁大小。现代散文家徐迟对其美味总是念念不忘,说它是“水晶晶的橘红糕”。

绍兴茶食业

能否重振雄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绍兴茶食业曾经创造过辉煌。据清代范寅所著《越谚》记载,绍兴原有印糕、艾糕、松子糕、炒米糕、糕干、巧果、金枣、冰雪酥、玉露霜、香酥饼、艾饺、葱管糖、重阳糕、南瓜饼、蒲丝饼等20余种茶食。

老字号的茶食店铺,最出名的要数大江桥的越香斋和同馥和、望江楼的洪福泰、丁家弄口的同裕和,后来又有县西桥的德和与华泰、上大路的稻香村和大丰、大云桥的颐香斋……如若重回历史场景,老绍兴的多数茶食店均为前店后场,现做现卖,一入店堂,便会闻到一股浓郁的市井烟火气再叠加一点残余的文化味,于乡人而言既是一种思古之幽情,亦是一种招客之良方,更是一种舌尖之风尚。绍兴的传统茶食业能否重振江湖?恢复一些具有饮食历史的点心,或是开发出具有代表性的闲适食品,以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五湖四海来绍游客的伴手礼,这真是一件十分值得期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