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年”元白次韵6(三月至八月)

元微之到了通州以后,写信除了告诉白居易在柱子上发现白居易的旧诗,也介绍了通州的地理、气候、风土人情等特点。

总之,通州不是一个人呆的地方。

白居易知道后,很着急。寄了生衣(夏衣、单衣);另外又寄了四首想象和安慰的诗。


提醒一点:微之的次韵和诗,都是三年后的“追和”。

情绪和状态,和“即时”次韵,是不一样的。


一、白居易《寄生衣与微之,因题封上》:

浅色縠衫轻似雾,纺花纱袴薄于云。

莫嫌轻薄但知著,犹恐通州热杀君。

笔者注:白居易根据生活常识判断,通州既然炎热,衣服、裤子应该以“轻、薄”为好,所以寄了绉纱薄衫和纺花纱裤。

縠衫hú shān:绉纱薄衫。

kù:同“裤”。

元微《酬乐天寄生衣》:

秋茅处处流痎疟,夜鸟声声哭瘴云。

羸骨不胜纤细物,欲将文服却还君。

笔者注:痎疟:疟疾的通称。

瘴云:瘴气。

文服:华美的衣服。

(我瘦弱的身躯,可能支撑不起你纤细、华美的衣服)

二、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元微之答以《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

第一首依韵奉和;第二、第三、第四首次韵奉和。

白居易四章其一:

来书子细说通州,州在山根峡岸头。

四面千重火云合,中心一道瘴江流。

虫蛇白昼拦官道,蚊蚋黄昏扑郡楼。

何罪遣君居此地,天高无处问来由。

笔者注:蚊蚋,wén ruì:吸食植物汁液的蚊子叫蚊,吸食人血的蚊子叫蚋。可参上一篇微之诗。

元微之四首其一:

茅檐屋舍竹篱州,虎怕偏蹄蛇两头。

微之原注:“通州,元和二年,偏蹄虎害人,比之白额”;

“两头蛇,处处皆有之也”。

暗蛊有时迷酒影,浮尘向日似波流。

沙含水弩多伤骨,田仰畬刀少用牛。

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

白居易四章其二:

匼匝巅山万仞余,人家应似甑中居。

寅年篱下多逢虎,亥日沙头始卖鱼。

衣斑梅雨长须熨,米涩畬田不解锄。

努力安心过三考,已曾愁杀李尚书。

笔者注:匼匝,kē zā,周匝环绕。

zèng,炊具,类似蒸笼。


“荆、吴风俗,以寅、申、巳、亥日,集于市”。

所以有寅年、亥日”的用法。

寅、亥,古人用天干地支法计时。

白乐天原注:李实尚书先贬此州,身殁于彼处”。

笔者注:曾任(正二品)尚书职务的李实,遭遇断崖式降职,贬到通州。后来改职虢州。身殁于彼处”,指(李实)死在通州去往虢州的路上。

巧合的是,元微之后来的经历,和李实一样,也是由通州改职虢州。

京官白居易,在诗中用了这样一个现实的“典故”,来安慰贬官元微之,能否起到安慰的效果,笔者深表怀疑。

而且白乐天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很快也将加入到“贬官”的队伍中去了。

“三考”:唐代的官员管理制度。一届任期三年,每年都有年度考核。

元微之四首其二:

平地才应一顷余,阁栏都大似巢居。

微之原注:“巴人多在山坡架木为居,自号阁栏头也”。

入衙官吏声疑鸟,下峡舟船腹似鱼。

笔者注:语言不通。

市井无钱论尺丈,田畴付火罢耘锄。

此中愁杀须甘分,惟惜平生旧著书。

微之原注:【本句云:“努力安心过三考,已曾愁杀李尚书”。又予病甚,将平生所为文,自题云:“异日送白二十二郎也”。】

白居易四章其三:

人稀地僻医巫少,夏旱秋霖瘴疟多。

老去一身须爱惜,别来四体得如何。

侏儒饱笑东方朔,薏苡谗忧马伏波。

莫遣沉愁结成病,时时三唱濯缨歌。

笔者注:第三联白乐天用了两个典故,表达这样的意思:

西汉东方朔,在汉武帝没有真正了解他的才能之前,享受的俸禄、待遇,是和侏儒一个档次的;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忠心为国,也不能杜绝小人对他的谗害。

马援曾经驻扎交趾(今越南境内),从南方装运了一车植物(薏苡,yì yǐ)种子,准备传播到北方。

想当然的小人们,以为是一车珍珠宝贝。

濯缨歌,即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三唱”,世传版本均为“一唱”。

根据微之自注改。

元微之四首其三:

哭鸟昼飞人少见,伥魂夜啸虎行多。

满身沙虱无防处,独脚山魈不奈何。

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南歌未有东西分,敢唱沧浪一字歌。

微之原注:“本句云:时时三唱濯缨歌”。


山魈(xiāo),猴科灵长类动物,传说中山里的独脚鬼怪。

白居易四章其四:

通州海内恓惶地,司马人间冗长官。

伤鸟有弦惊不定,卧龙无水动应难。

剑埋狱底谁深掘,松偃霜中尽冷看。

举目争能不惆怅,高车大马满长安。

笔者注:冗长:多余的。

【前文编年稿11,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诗云:“剑落酆城狱”。笔者注:酆城狱:丰城县狱, 东晋雷焕在此掘地,得宝剑,后赠张华。前文编年稿25,白居易《酬卢秘书二十韵》诗云:“丰狱剑生苔”,笔者注:“丰狱剑”比喻人才被埋没。】

此处“剑埋狱底”,同义。

元微之四首其四:

三千里外巴蛇穴,四十年来司马官。

瘴色满身治不尽,疮痕刮骨洗应难。

常甘人向衰容薄,独讶君将旧眼看。

前日诗中高盖字,至今唇舌遍长安。

作为朝廷官员,元、白真是敢说。

白居易(通州海内恓惶地,司马人间冗长官),元微之(黄泉便是通州郡),这样的诗句传播出去,执政者可能是不高兴的。


【后年,元和十二年,江州司马白居易《重题》(四首其三)诗云: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还在喋喋不休“司马”之职是个闲官。】

后记:

四年后(元和十四年),忠州刺史白居易,给虢州长史元微之,寄了一首七律《即事寄微之》,元微之次韵奉和了一首《酬乐天见寄》。

两诗的用韵(蔬、如、鱼、虚),和上述“通州四首”(其二)的用韵(居、鱼、锄、书),属于同一个“韵部”。


后世流传版本中,元微之元和十四年的《酬乐天见寄》,往往混入元和十年的“通州四首”中。


上海古籍出版社《元稹集校注》(中册,625~630页),指出了这个问题,但并没有解决问题。

此处拈出,以期有所裨益于同好者。

(亦可参后文,编年稿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