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民勤县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节水思路,以产业节水和生活节水为重点,立足生态功能型、 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广高效农业节水技术,加快推进农业深度节水。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8万亩,灌溉水利用率达到63%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武镇元台村“玉米+大豆”套种模式 李军 摄

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振兴,如何让田地发挥最大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还可以节省水资源,民勤县苏武镇元台村找到了突破口。今年,元台村搭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快车”,流转土地,与元台村为民农牧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土地托管协议,对农田进行精细化管理,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让大伙儿有事做,能增收,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走进苏武镇元台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片区,放眼望去,玉米长势喜人,大豆则在玉米脚下郁郁葱葱,拨开绿叶可以看到里面挂满了大豆荚,每颗大豆饱满圆润。

“所有耕地实施高效节水滴灌工程,全部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从大水漫灌到精量控制,农作物吃上了‘计划’水,有效地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元台村党支部书记马尚福算了一笔账,今年仅用水成本一项就能节省3万多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米套大豆 节水又增收 吴苗 摄

节水账连着增收账。“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儿”。 “玉米+大豆”套种模式避免了农作物边行效应,破解了传统单一种植模式生产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提高大豆受光空间,通过大豆固氮作用,与玉米兼容发展,提升土壤肥力,节水节地,达到稳定玉米产量,增加大豆产能的目的。

马尚福介绍,大豆亩产逾300斤,与玉米单作相比,每亩至少增收1000多元,能够实现“一季双收”。

初秋时节,民勤县昌宁镇兴安村千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点,4800亩玉米田纵横交错,一望无际。青翠的玉米长势喜人、收获在即。

今年春天,兴安村按照“小块变大块”的思路,对耕地进行集中倒兑,整村实施大田灌溉节水设施改造工程,全村耕地全部安装高效节水设施,有灌溉需求时,只要设定好水量和时长,汩汩清水就顺着黑色管道涌进田间地头,既省心又省力。

村民王建民种植了50亩地的玉米,对节水的好处他深有体会,过去采用大水漫灌效率低、耗水量大,种植成本也居高不下。“今年,我们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方式,浇地特别方便,一亩地可以节水130方,浇出来的地松软,不板结,有利于庄稼根系对水肥营养的吸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滴灌玉米丰收在望 吴苗 摄

民勤县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农业技术,在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使节水灌溉成为越来越多农田的“标配”。“与大田漫灌相比每亩节水30%以上,节水的效果非常明显。”民勤县昌宁灌区水利站站长马新华说,实现水肥一体化,减少了肥料损失,节肥量可达30-40%,每亩减少肥料成本120元。

目前,民勤县农业节水设施大面积推广,给群众带来了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旗镇蔡旗村的喷灌苜蓿 吴苗 摄

民勤县蔡旗镇蔡旗村的千亩紫花苜蓿运用上微喷灌设施后,实现了苜蓿浇灌从大水漫灌到精量喷灌的转变,获得了比常规灌溉方式节水100方左右的良好效果。不仅如此,省工、省时、省力,成本还低,这些优点,让基地负责人白建河一开始试验种植的担心全无,直呼划算。“在采用喷灌技术后,播种、灌溉、施肥等实现机械化,大大节省了种植和人力成本。”

水稳定,产业兴。民勤县严格落实“深度节水、极限节水”要求,坚持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立足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掘农田节水潜力,增强农民节水意识,确保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助力农业节水转型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勤县高效节水示范点 李军 摄

“农业作为民勤的支柱产业,要突破水约束必须走高效节水灌溉道路。”民勤县水务局副局长赵兴彦说,通过打造高效节水示范点,全面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垄膜沟灌等节水技术,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实现农业节水增产,农民节本增效。

2022年,民勤县打造农业高效节水示范点43个,示范面积6.65万亩。通过示范推广滴灌、喷灌、垄膜沟灌、自动化、精准化灌溉等国际国内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打造农业产业深度节水、极限节水示范点,落实轮作休耕约13万亩;完成地下水计量设施更新改造1368套,预计全年可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亿立方米以上,使 “大水漫灌”方式变身“精准滴灌”,实现农民节本增效、增收节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