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18日上午,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海军司令员刘华清等人刚上班就接到了军委的通知:“立即到景山后街邓小平同志的住处开会。”洪学智意识到这次会议的与众不同,因此一刻也不敢耽误,连忙赶到邓小平的住处。大家落座后,邓小平对洪学智和刘华清说:“军委决定调你们两个担任军委副秘书长。”邓小平的话让洪学智呆愣在原地,因为前不久他刚向组织递交了退居二线的申请,最重要的是此时的洪学智已经74岁了。

按照规定,洪学智早该解甲归田,那么组织为何会任命自己担任军委副秘书长呢?洪学智本想拒绝这一任命,然而邓小平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坚决表示“保证完成任务”。那么邓小平为何急调74岁高龄的洪学智担任军委副秘书长呢?他交给洪学智的任务又是什么呢?不负重托,完成“敌后小长征”邓小平之所以决定由洪学智担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其实主要是源于“能力”、“资历”以及“时局”三方面需要。中央军委是我国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而副秘书长作为中央军委中的重要职务,在挑选人选的过程中,有关“能力”方面的考究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洪学智的能力如何呢?洪学智1913年2月2日出生在安徽金寨,16岁便投身于革命并加入共产党。洪学智不仅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还一步步从班长、排长干到了军长、总司令。

洪学智之所以能够在诸多战役中大放异彩,立下赫赫战功,和他卓越的军事、政治乃至后勤统筹方面的能力都是密不可分的。1937年,洪学智在延安红军大学学习。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央将红军大学改为抗日军政大学,洪学智担任抗大副大队长。1939年6月,中央决定将抗大搬到晋东南敌后方。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转移的任务交给洪学智,让他带领1000多名干部学生向敌后方转移。洪学智接受任务后,带着1000多人的队伍走出黄土高原,走过国统区,插入太原以北的敌占区。想要穿过日伪军占领的区域,就必须通过日军严密的铁路封锁线。当时洪学智的妻子张文还带着孩子,洪学智担心孩子的哭喊声会暴露大家的位置,于是忍痛将孩子送给当地的老乡。丢下孩子后,洪学智带着队伍巧妙地躲过了日伪军的搜索,顺利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经过艰苦的跋涉,克服重重困难,队伍终于在1940年2月抵达山西武乡县附近,洪学智也顺利完成毛主席交给自己的任务,为抗战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

1940年9月,抗大总校精简整编为4个团,洪学智担任3团团长。由于敌人频频对抗大总校进行“扫荡”,总校的办学异常困难,洪学智奉命率领3团干部学员组成华中大队,从太行山向苏北抗日根据地转移。与此同时,上级将准备转战沂蒙山的山东大队也托付给洪学智,让他一同指挥向南转移。11月9日,洪学智带着华中队和山东队500多人出发,准备过平汉路向鲁西北前进。而他们需要越过的第一道封锁线就是平汉路。日军为了割断太行山和冀南根据地的联系,他们沿着铁路挖掘了一条纵深4米的封锁沟,附近有哨兵把守,困难重重。通过侦察,洪学智决定下一招险棋,他一边部署部分队伍带着牲口驮着行李绕道会合,一面带着大部队依次跳进封锁沟内。就在这个时候,敌军的铁甲车开了过来,探照灯不停地扫射。洪学智低声吩咐:“全体卧倒,不要惊慌,也不要被发现了!”最终敌人什么也没有发现,他们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从日军的眼皮下通过封锁线。

从冀南到山东,队伍需要在馆陶渡过卫河,河面宽五六十米,水深岸陡,不远处还有日军的岗哨。洪学智组织大家分批乘坐小船渡过卫河,不过由于船只太小,根本无法装在牲口。就在大家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洪学智得到一个消息:河对岸的山东分局有一批干部也要过河前往延安。洪学智急中生智,和山东分局干部商量双方互换牲口,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牲口如何渡河的问题了。洪学智就这样带着队伍日夜兼程,当山东大队和鲁中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汇合后,他又带领华中大队继续向南进发,前往处于苏北盐城的新四军军部。每到一个村庄,洪学智等人就要调查附近的敌情民情,勘察地形,选定行军路线。避免遇到敌情走散后,找不到队伍。到一个地方住下来后,洪学智还组织大家做群众工作,向附近的百姓们宣传抗日必胜的道理。这次敌后转移从1940年9月开始,直到1941年4月28日才结束,跨越晋、冀、鲁、豫、皖、苏6省,冲破敌军重重封锁线,行程2500公里,全队毫发无损。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和政委刘少奇知道这件事后十分震惊,纷纷向洪学智竖起大拇指,说:“你们真的很了不起,也很不容易,带这么多人安全抵达苏北,支援抗大五分校,给新四军增添了新鲜血液,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这完全是创造了‘敌后小长征’的奇迹!”整个红四方面军的后勤部长当然,洪学智能够担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其政治能力也是不俗的。洪学智不仅凭借着卓越的军事能力带领战士们打了很多胜仗,而且军政兼顾,还有十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红军时期,洪学智在鄂豫皖时期就曾担任过政治指导员、支部书记等职务。洪学智所领导的党支部也被评为典型,被公认为红四方面军最规范的三个支部之一。也正是因为洪学智的政治工作尤其突出,1932年他又分别担任红四方面军的政委和团政治处主任。来到川陕地区后,洪学智又开始担任师部、军部政治处主任,为粉碎四川军阀的围攻以及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除了军事、政治能力外,洪学智的后勤统筹能力更是一绝。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发动嘉陵江战役,随后开始长征。5月,红军开始向川西北进军,准备和转战中的中央红军会师。当时洪学智担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政治部主任,他带领军政治部的同志做整个方面军的后方收尾工作,建立地方政权,支援红军。不久,原来由第9军承担的为红四方面军筹粮、管理后方医院、做群众工作、后方的安全保卫等工作,也全部交给红四军来负责。洪学智这个红4军政治部主任,也变成整个红四方面军的“后勤部长”。同年7月,洪学智在黑水、芦花接到红四方面军首长的指示,中央纵队要从这里经过,让他们准备好粮草、接收中央红军的伤病员。如果有了解的小伙伴就会知道,黑水、芦花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形势极其复杂,再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断干扰,造成少数民族和汉族间的矛盾加深,做群众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面对重重困难,洪学智当即组织民运部、保卫部等部门连夜出发,打了几个反动头人的寨子,这才凑齐粮食和牛羊等物资。中央纵队先遣队来到黑水、芦花后,给红四军政治部写去一封信,让他们将筹集到的粮食和牛羊送到红三军团,再由红三军团转交给中央纵队。在中央纵队离开黑水、芦花的时候,洪学智见到了中央纵队负责粮食供应的刘少奇。两人见面后十分高兴,刘少奇更是紧紧地握着洪学智的双手,激动地说:“你们送来的粮食和牛羊,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长征途中,在过雪山的时候,洪学智在山顶发现6名战士,他们的身体无一例外都是被冻僵了。洪学智不忍心将战友们就这样遗弃在山上,坚持将他们带到山下。到山下烤火后,其中一名战士缓缓醒来,大家赶紧抢救。也正是因为洪学智这一举动,整整救下5名战士。

洪学智本人也曾多次和阎王爷擦肩而过。一次,洪学智中弹倒下,大家都以为他牺牲了。等他伤势好转,重新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过草地的时候,洪学智得了严重的伤寒,长时间昏迷不醒。有一位警卫员见首长不行了,伤心过度之余竟然开枪自杀了。后来根据一位老中医的秘方,战士们漫山遍野为洪学智找草药,这才将他救活。洪学智的儿子洪虎曾感慨道:“正因为是在过草地,才能找到草药,才能救我父亲一命,可以说是长征救了他啊!”1936年8月,洪学智担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没过多久红四方面军的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合并,洪学智改任为组织部副部长。创造抗美援朝后勤奇迹的后勤司令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发布组建志愿军的命令。10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将解放军第13兵团领导机构改组为志愿军领导机构,洪学智任主管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工作的司令员。

1951年5月19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成立志愿军后勤务司令部,负责管理朝鲜境内一切后勤组织和设施,而担任这一司令部司令员的正是洪学智。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刚成立的时候,不但后勤保障的被动状态没有改变,7月下旬还遭遇了朝鲜爆发了40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灾害,时间持续到8月底。朝鲜北方铁路桥梁被冲毁94座次,线路被冲毁116处次,铁路中断运输时间最短为13天,最长为45天。在第五次战役期间,我国到朝鲜的火车可以抵达平壤、元山一线以及以南地区。不过此时的火车刚过鸭绿江就走不动了,个别车辆只能到清川江边,公路桥梁一半以上被冲毁,这对本来就运输困难的志愿军物资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为了抢运物资,缓解前线粮食荒芜的困难,洪学智派人到铁路管理总局,联络协商抢运物资的办法,并决定分段倒运以此来抢运物资。在桥梁被冲毁不能通车的情况下,洪学智用汽车运输和组织漕渡的办法,将还能通车的铁路连接起来。最终通过战士们的努力,这才将1134车皮,大约3.4万吨的物资运送过去,有效地缓解了前方的粮食短缺。

与此同时根据洪学智的建议,彭德怀批准,组织二线部队和畜力运输工具,到清川江和以北地区抢运部队过冬服装,令前线部队的战士们都能及时穿上冬衣。美军第一线部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尽管志愿军运输那样困难,但他们还是能穿上冬衣,甚至比自己还要早。不久后洪学智一面组织战士们,认真贯彻军委的决定和志愿军党委的指示,一面实施一系列的后勤保障措施和方法。在后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洪学智逐渐扭转了后勤保障工作的被动局面,更是建立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曾感慨道:“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但共产党仍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毅力将物资送往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洪学智在抗美援朝中的后勤保障工作,也受到了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

1951年10月23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彭德怀一枚一级国旗勋章。授勋结束后,彭德怀说:“这枚勋章不应该颁给我,如果要论功行赏的话,第一应该给后方的高岗,第二应该给洪学智。没有他们两个没日没夜地想办法支援志愿军的弹药和物资,我们是打不了胜仗的。”聂荣臻也曾回忆说:“志愿军后勤工作的许多重大改进,都是洪学智同志在那里具体实施的。当时他不仅是志愿军副司令员,还是后勤司令员,他为改善后勤工作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是很有成绩的!”洪学智创造的抗美援朝后勤奇迹,为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他日后领导我军后勤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4年2月28日,洪学智被任命为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参谋长。总后勤部设立参谋长是我军学习苏军的经验,参谋长是部长的第一代理人,便于协助部长工作。由于总后勤部部长由副总参谋长黄克诚兼任,因此总后勤的工作全权由洪学智负责。为了配合军衔制的实行,洪学智奉命组织力量研制人民解放军第一套军衔服装和军衔肩章以及帽徽款式。随后洪学智开始对一些不适应军队建设要求的后勤供应标准等进行改革。

洪学智还根据担负的任务和布局情况,对后勤部所属学校、医院等进行调整。洪学智加强青藏线部队,这一举动对巩固边疆、加强西藏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洪学智以301医院为基础,从各方面调集技术力量和医疗设备,迅速组建了规模大、医疗水平高的解放军总医院。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大授衔,洪学智被授予上将军衔。1957年5月,洪学智被任命为总后勤部部长。1959年春,中央军委派洪学智进藏了解物资供应状况。从1954年到1959年,洪学智领导后勤建设的工作是开创性的工作,为我军的后勤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急调74岁的洪学智,担任军委副秘书长1980年1月,洪学智第二次担任后勤部部长。4月,在全军后勤部长座谈会议上,洪学智提出后勤工作要战斗化,要着重解决围绕建设战斗化后勤的几个问题。1986年,洪学智应邀访问美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1987年11月18日上午,洪学智刚刚上班,就接到了来自军委的通知:“立即前往景山后街邓小平同志的住处开会。”半个多月前,我党召开了十三届一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之前,邓小平提出辞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务的请求。全会经过慎重的讨论和研究,最终同意了邓小平的辞呈,不过仍选举他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洪学智来到邓小平家中后,海军司令员刘华清、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等人也相继到场。大家落座后,邓小平指着洪学智和刘华清问杨尚昆:“他们两个的命令都下了吧?”杨尚昆回答道:“下了,已经签了。”邓小平点点头,然后转过头对洪学智和刘华清说:“军委决定任命你们两个为军委副秘书长。”当时洪学智已经74岁了,刘华清也71岁了,因此他们两个听到这个消息是非常震惊的。不过其中最意外和震惊的应该是洪学智,毕竟在此之前他已经向组织提交退居二线的申请了。

洪学智连忙说:“组织能委以重任我真的很荣幸,但我年事已高,恐怕难以胜任。现在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不如让他们干吧!”其实洪学智所说的也不无道理,邓小平之前也曾考虑过让年轻人担任这一职务,但他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洪学智才是最符合的那个人。尽管洪学智已经74岁了,但他的思路却非常清晰,身体也格外健康,最重要的是洪学智的思想能够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邓小平说:“如今军队需要实现现代化,而现代化则需要从装备抓起,让你和刘华清担任军委副秘书长这一职务,就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听完邓小平的话,洪学智不再推辞,因为他知道这是组织需要自己,一旦组织需要自己,那么自己必定是义不容辞的。随后洪学智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经过摸索和努力,他也总结出一套新的理论。在洪学智担任军委副秘书长期间,部队的军事面貌、战斗素养以及后勤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从1980年到1987年,洪学智开创了新时期我军后勤工作的新局面,他的改革对我军后勤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1988年恢复军衔制度后,洪学智再次被授上将军衔。在我国甚至全世界,两次授予上将的人仅有洪学智一人。洪学智革命生涯几十年,为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洪学智的生活始终很简朴,一直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洪学智在家只穿布鞋,不穿皮鞋,为了方便参加公务活动,他将一双黑色和一双棕色的皮鞋放进自己的小车内。一有重要的活动,洪学智就会换上皮鞋,公务一结束他立刻换上布鞋。就这样,洪学智自1977年回到北京后,一直到与世长辞,他只穿过这两双皮鞋。洪学智曾先后两次担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而且都是出于国家紧急困难时期。洪学智在初次担任总后勤部部长的6年中,精打细算,为我国节约了25亿元的费用。

洪学智再次担任总后勤部部长的时候,为了支援国家经济改革,压缩军费开支,国防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从之前的16.2%减少为7.4%。洪学智虽然掌握着军队的财务大权,但他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者是家人谋取任何私利。他生活简朴,清正廉洁,对家属和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也被大家称为是党和人民的“红管家”。洪学智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他始终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执政为民、情系百姓;始终保持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他是共产党人的楷模和人民公仆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