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茅盾去世,一位朋友邀请秦德君去参加追悼会,却遭到了秦德君言辞激烈的三连问:

“让我去参加他的葬礼?我和他是个什么关系?我站在他的灵前算个什么身份?”

最终,秦德君也没有前去现场吊唁。

这个女人,为什么会对参加茅盾的葬礼如此抵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德君1923年入党,参加过五四运动,长期从事革命活动,并主张男女平等。

多才能干的她,与茅盾有过一段很深的情感,还为了他曾经自杀过。

茅盾与秦德君第一次相识时,彼此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秦德君觉得,这个男人有些邋遢。

因为当时的局势所迫,两人都有去日本学习的想法,于是便结伴而行。

乘船那天,茅盾西装革履,一双皮鞋擦得锃亮,一改往日的风格,秦德君便多看了两眼。

可能是因为同行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对未来有了美好期待,船上的他们变得开朗活泼,彼此的话也多了起来。

有次风和日丽,他们又在甲板上闲聊,聊得高兴时,茅盾把中华书局给秦德君印的100张名片,全部抛向了大海。

他一边抛,还一边高兴地说:“秦德君跳海了!秦德君跳海了!”

站在茅盾身旁的秦德君哭笑不得,说他是“小淘气。”

而茅盾,却管比自己小十岁的秦德君叫“阿姐”。

那时候,爱的种子已经埋在心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日本后,茅盾对秦德君的爱愈发浓烈,他说:

“阿姐是我沉沦在大风大浪里,好不容易抓到的救生藤。”

秦德君去上学时,早晨一打开门就能看见茅盾的笑脸。

他自然地接过书包,两人一起去吃早饭,然后去送她上学,到了校门口,他便笑着看她进去。

中午放学,茅盾又等在那里。

就在这样的呵护下,秦德君彻底地爱上了茅盾,于是到了京都,他们便开始了同居生活。

那一刻沉浸在新恋情中的茅盾,早已把身在大洋彼岸的妻子抛在了脑后,完全地陷入了秦德君的怀抱。

有次他们外出,乘坐的电车发生了意外,茅盾拉着秦德君的手,深情地说:

“阿姐,就这样掉下深谷,多么幸福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样幸福,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打破了,秦德君居然意外怀孕了。

茅盾慌了神,他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在婚外为由,哄骗秦德君回国打掉了孩子。

这件事情闹得很大,很快便传到了婆婆和妻子孔德沚耳朵里,立刻便断了他所有的经济。

再次返回日本的秦德君又与茅盾住在一起,没有了经济来源的他们,再加上通货膨胀,在日本难以维持生计只能回国。

回国后,他们没有地方住,只能暂住朋友家,茅盾写作,秦德君便做些抄写等辅助工作。

茅盾想要离婚,母亲坚决不同意,而且妻子知道他们回国后,便隔三岔五来哭闹一次,这时报纸上纷纷发出消息指责秦德君。

此时的茅盾对秦德君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当着她的面,他对妻子冷淡不语;背过她,又带着妻子逛商场买东西。

秦德君再也不想过这样的生活,那时的她虽然再次怀孕,可她还是提出了分手。

茅盾拉着她去拍了张合照,坚定地告诉她:“等我四年,我一定会离婚,来找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他们去医院再次打掉了孩子,茅盾泪流不止地握着秦德君的手,满脸愧疚。

秦德君也被茅盾的眼泪感动,也表示理解他的苦衷。

谁知出院后,秦德君回到他们的住处,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茅盾留下的两瓶安眠药。

一气之下,秦德君便喝了下去,还好抢救及时安然无恙。

康复的她被侄子接回老家,临行前茅盾来了,再次提到了“四年之约”。

当然,这一切只是口头支票,茅盾从此消失了。

后来他们两次偶遇,茅盾都落荒而逃,摆明了是想忘记曾经的那段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八十岁高龄的秦德君,突然在香港的《广角镜》月刊上发表一篇文章——《我与茅盾的一段情》。

彼时茅盾已经去世,她发布这样一篇文章,难免有“诋毁故人”之嫌。

面对大众的鄙视和不理解,她这样解释:

“我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女人,而茅盾是举世闻名的文学巨匠。
我反复忖度,若是把这一段往事湮没了,会保全对于欺世盗名者英名的流传。
但若如此,便对不起后来人,更对不起研究者。”

时光荏苒,她对茅盾早已不爱了,也不恨了,只是终究心有不甘罢了。

婚姻生活里,边界感和克制是非常重要的,别让那一时的情感迸发,伤害了别人,又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抹暗色。